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2020年度“中国电影国际传播”调研结果线上发布——
中国电影将为东南亚受众
提供更丰富的电影文化体验
东南亚地区是中国电影最早的海外市场,与中国电影的发展密切关联。而在当前“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电影作为国际关系中一种兼具经济属性与文化属性的交流手段,在跨文化传播中地位显著。基于此,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资深教授黄会林主持的一年一度的“中国电影国际传播”调查研究在2020年度将研究聚焦东南亚地区。该研究团队认为,东南亚地区作为与中国在地缘与文化上联系紧密的地区,应当成为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研究的重点地区之一。无论是电影输出国的文化传播还是电影进口国的文化接受,都离不开对跨文化传播受众主体性的关注。研究者在推进中国电影的对外传播时,除了要关注电影内容本身之外,还应当关注到受众的中国文化认知背景。
3月24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AICCC)举行了2020年度“中国电影国际传播”调研线上发布会,调研项目负责人黄会林公布了《中国文化认知对观看中国电影期望与行为的影响研究——2020年度中国电影东南亚地区传播调研报告》的研究成果。黄会林介绍,“中国电影国际传播”调查研究,是以外国观众为调研对象、以中国电影国际传播为核心指向的数据调研项目。该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主持并实施,自2011年启动至今,已连续开展10届,为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大量分析数据和研究依据,在国内外电影学界和业界引发了持续而广泛的关注。
第10届“中国电影国际传播”调研工作,考察东南亚受众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情况、对中国电影内容的理解情况、对中国电影的观影期望及观看数量,引入态度与行为理论,探讨外国观众的中国文化认知如何通过电影文本影响其观影期望及行为。调研共回收有效问卷1783份,包括东南亚9个国家,其中越南271份、老挝18份、柬埔寨99份、泰国269份、缅甸46份、马来西亚270份、新加坡212份、印度尼西亚315份、菲律宾283份;男性占比50.3%,女性占比49.7%,样本中华裔有833人,非华裔有950人。
黄会林介绍,本次调研结果表现出多方面亮点。第一,电影内容理解程度方面,东南亚观众对中国电影价值观念的理解程度较高。以往的一些调研指出字幕翻译是外国观众观看中国电影的最大障碍,但从数据来看,东南亚受访者对字幕翻译的接受情况较好,但对中国电影中笑点彩蛋的理解情况不佳。第二,东南亚观众对中国电影内容的理解程度对观影期望的中介效应明显。这意味着在东南亚观众形成观影期望的进程中,他们对中国电影内容的理解程度具有重要地位。第三,东南亚观众的中国文化认知显著影响其观影期望,东南亚开展的集体中国文化活动对中国电影的传播具有突出贡献。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积极开展电影合作,举办了各种各样的合作活动,这些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为东南亚人提供了更多认知中国文化的机会,培养了他们对中国电影的兴趣。第四,数据显示东南亚受众对中国方言的了解能够影响其对中国电影内容的理解程度,但对其观影期望影响不大。在跨文化传播中,受众的汉语水平往往不高,方言并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而在翻译过程中也容易造成语境和背景信息的缺失。第五,不同族裔对中国电影内容理解程度的中介效应有所区别,非华裔观众对中国电影内容的理解程度与华裔观众相比,对中国电影的期待程度及观看行为的影响更大。但由于电影文化的复杂性以及华裔观众生活环境的变化,在跨文化电影研究中并不建议将二者割裂开来。
“中国电影对于东南亚观众来说并不陌生,中国文化对东南亚观众形成的‘文化折扣’相较其它地区观众而言也要更低,因此在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进程中,东南亚地区必将成为最有力的一大市场。从调研分析来看,东南亚受众的观影期望与观影行为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这说明我们应重视对东南亚受众观影期望的培养。从目前来看,东南亚地区作为较早进行中国文化传播的地区来讲,具备较丰富的中国文化认知资源,本次研究证实了这一先天优越环境对中国电影传播的优势。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电影将为东南亚受众提供更丰富的电影文化体验,东南亚地区也将为中国电影‘走出去’提供更多的实践支持。 ”基于调研数据,黄会林如是总结。
电影理论家、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在发布会上点评指出,东南亚文化与中国文化渊源深厚,一直以来南洋电影市场都是中国海外电影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该调研将重点放在东南亚地区是有价值的。以往的中国电影对外传播研究更多针对的是欧美市场,此次调研具有突破性。现在经常提到亚洲电影共同体,这就要求我们有更多更有效的互动,而有效的互动需要研究的支撑。十年来,该调研项目深入细致,议题设置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为中国电影对外传播的创作和传播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和理论分析。中国与东南亚一直有比较频繁的电影交流,我们必须意识到尽管双方在语言上的障碍比较小但仍然存在,我们需要使用特定观众喜欢且乐意接受的方式进行传播。我也在研究共同体美学与亚洲电影共同体,中国电影在东南亚地区的传播未来必将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需要研究者提供更多的战略支撑,为中国电影对外传播作出更多的努力和贡献。
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丁亚平看来,本次调研有颇多亮点。一是联系古今,着眼于东南亚。关注东南亚地区与中国的文化渊源与电影发展,结合“一带一路”的背景,既具有大局观,又具有历史发展的眼光。二是问题意识,关注传播实践。调研回归对电影本体的研究,将电影内容的接受情况作为重要考察指标,为以后的跨文化电影传播实践提出了建议,对个别旧观点进行了修正。三是引入理论,拓展研究思路。将心理学理论与跨文化传播实践结合在一起,为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拓展了新的研究思路。四是观照华裔,丰富研究对象。报告特别指出在针对华人华侨地区的跨文化传播研究中,不能忽略时代发展与代际发展对华裔群体的影响。五是站位高远,具有重要的文化建设引领价值。调研从不同维度展现了中国电影文化引领和艺术化人的功能。丁亚平表示, “总体来说,本次调研对跨文化电影的创作和传播提供了实践建议,同时也拓展了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思路,对中国电影的对外传播又是一次鼓励和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