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优质数字文化产品供给,
促进文化消费升级
栏目:本期关注
作者:本报记者 乔燕冰  来源:中国艺术报

扩大优质数字文化产品供给,促进文化消费升级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文化艺术专委会副主任徐丽桥

  记者:在去年演出行业共同面临的困境中,中国歌剧舞剧院获得了哪些突破?

  徐丽桥:一是尝试“线上线下”演出模式。剧院在5月率先推出全国首部线上音乐剧《一爱千年》,提出“线上先首演、线下再巡演”的全新演出理念,试水互联网收费演出。去年5月线上首演当天直播关注度破20万,点赞数近45万,网络平台浏览量突破400万。“线上线下”联动的全新演出模式对线下票房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仅七夕节开票当天票房破60万。用事实证明,线上传播和线下演出能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二是推动“演出演播”双向联动。舞剧《英雄儿女》在剧场演出的同时,学习强国、人民日报等23家主流媒体同步在线演播,观看总人数近2000万,新华社视频直播线路点击量达430万。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起话题“抗美援朝70周年舞剧英雄儿女”,推荐量达到2.3亿人次,参与人次达834.4万。

  记者:主动求思求变谋新路,是贵院收获的根本和作为国家院团的担当,也是演艺行业在当下必须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徐丽桥:以剧场艺术为核,用大数据锁定精准人群,让更多的艺术爱好者在自己的手机终端就可以得到信息和欣赏最新艺术产品,有助于打破场域限制对演出的束缚,形成充满活力的混合体系。我们也尝试《一爱千年》的文创产品同步上线,演出产业和相邻产业联动发展,增强了艺术演出的生命力。

  “线下演出线上展演”“直播不等于直接播”“云演艺培育”等,是行业升级的必然发展趋势和必须思考的,我们作为国家院团会积极布局,在新发展理念中做好新内容新发展,发挥国家院团的导向性、示范性、代表性作用。

  记者:在特殊时期,对于国际传播方面有什么新举措?

  徐丽桥:我们借助网络媒介积极探索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传播模式,开设了剧院海外网络传播账号,通过社交平台以短视频方式输出中国文化。在中秋节以及春节、元宵节等佳节与有关驻外单位也多次发起线上民族音乐会。在Facebook、YouTube等开设了剧院账号。艺术抗疫国韵流芳——中法云端民族音乐会播放观看人数达500万,巴拿马国庆线上音乐会——丝路交响音乐会播放观看人数达454.7万。“五洲同月情满中华”中秋主题线上民族音乐会在多个国家线上推广。同时,“欢乐春节”活动大年初一在全世界近百家驻外机构同步上线,我院民族乐团音乐会“春之序曲”与全球华人以及各国友人共庆新春、共度佳节。

  记者:面对当下依托互联网演艺的新趋势新业态,未来贵院在创作排演和运营等方面会有哪些新思路?

  徐丽桥:未来,我们首先努力实现艺术生产与市场需求互动互促。剧院将继续大力弘扬具有精神力量的作品,用剧院近些年创排的优秀作品向建党100周年献礼。同时,围绕建党100周年等重大主题,新创致敬“红船”精神的舞剧《秀水泱泱》等,并全力完成国家重大演出任务。

  同时,完善线上线下和演出演播模式联动。歌剧、舞剧直播不能是简单地直接播,而是要根据视频直播的优点进行相应的设计和导赏,传递多角度的现场感和舞台近距离的视觉冲击力。剧院将结合现阶段“线上线下”“演出演播”的有益探索,进一步完善线上演出方案,推广优秀剧目。用剧院精品充实线上平台、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扩大优质数字文化产品供给,降低演艺消费门槛,促进文化消费升级。

  并且,努力推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共同发展,助力双循环发展格局。剧院将举办“中国歌剧舞剧院歌剧舞剧演出季”。继续做好优秀剧目的全国大巡演,努力做到满足人民文化需求,繁荣国内演出市场。持续拓展国际市场,让更多优秀剧目在海外平台展示,通过与《中国日报》(China Daily)合作,带领海外观众“走进”台前幕后,展现中国文化的艺术魅力。

  诸多方面,我们都在摸索、探索和尝试中,还需要在未来进一步努力中加强和提升,以寻求更高更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