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极文化”是新时代的精神力量
栏目:前沿
作者:本报记者 何瑞涓  来源:中国艺术报

“第三极文化”是新时代的精神力量

——“在世界之中:中华文明的主体性”国际论坛在京举办

  2009年,学者黄会林、绍武联袂提出“第三极文化”的概念, 2010年公开发表,受到广泛关注。“第三极文化” ,即与欧洲文化、美国文化“两极”相对的中国文化,倡导文化多元化,尊重文化差异。10年来,“第三极文化”取得丰硕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持续焕发出理论光彩与思想魅力。

  恰逢“第三极文化”理论公开发表10周年、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成立10周年,《第三极文化》文集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11月27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北京大学会林文化基金、 《中国文化国际传播》杂志社主办的“在世界之中:中华文明的主体性”国际论坛上,“第三极文化”的理论建树引起与会中外学者热烈讨论,当下世界新冠肺炎疫情和文明交流对话,以及当代语境下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成为研讨论题。

  论坛以线下线上互动方式举行,黄会林、安乐哲、齐鸣秋、白乐桑、曾庆瑞、苏彦韬、孟建、大卫·巴拓识、苏浩、张同道、顾彬等来自中国、美国、法国、德国、斯洛文尼亚等国家的专家学者200余人全球连线和现场参会,会议由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向云驹主持。

  “疫情之下不同文明主体冲突还是对话?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黄会林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全球传播虽然加剧了世界的发展不确定性,但也给了我们一次重新审视现存文明及其秩序的反思的机会。“当我们把‘第三极文化’纳入到这样的时代背景中去观察和思考时,依然能够从10年来的理论与实践当中感受到,一种基于人类共同情感、理智、愿望的合作力量,不同文明主体之间通过交流对话寻求合作共赢才是面对疫情挑战的当下时代处理国家关系的最高准则。她强调,“第三极文化”的目标是重塑文化自信,中外文化交流中应在尊重多样性的基础上表达每个文明的主体性思想,追求“会通以求超胜”的境界。

  中外学者对这一问题给予回应,从不同维度强调了“第三极文化”的重要性。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主席、北京大学博古睿讲席教授安乐哲说:“我想提出一个问题,儒学哲理在什么方面可以有助于变动世界的文化秩序? ”他预测儒学这一极文化在塑造新的世界文化秩序中将起到重要作用,指出儒学以家为中心,以和为贵,“儒家思想没有办法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问题,但在全球各个解决方案之中,它的智慧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甚至可以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情况下给予我们精神力量,现在我们需要儒家思想” 。美国鹰龙传媒公司总裁、中美电影节、中美电视节组委会主席苏彦韬认为,中国文明的主体性是人类的华夏智慧,是世界的中华方案,更是新时代的精神力量,具有三大特征,即融通、融汇、融合。“第三极文化”提倡多边主义文明,在疫情肆虐的今天,世界需要家国情怀的智慧,需要美美与共的方案,需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才能共同对付这场人类的灾难,共同赢得美好的明天。作为“第三极文化”中的一极欧洲文化代表的德国学者、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大卫·巴拓识指出,中国的千年智慧可以帮助世界探索出一种世界经济和平发展的路径,中国智慧中的“天下平和”“仁爱”的观念促进了世界和平发展,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战争冲突中,中国智慧得以彰显,“第三极文化”将帮助我们建设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的人类未来。

  与会专家学者也对“第三极文化”的成果和发展方向展开讨论。复旦大学教授孟建认为,“第三极文化”体现了一种“和合”的宇宙观,这种文化的本质是传承性、文化多元和与时俱进。“第三极文化”理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有三方面的重要学术贡献,即阐明了文明发展的多元逻辑、凸显了文明对话的历史必然、融入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要求。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曾庆瑞指出,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在学界引起轩然大波,影响绵延至今,但人类文明历史进程已经表明亨廷顿的理论是可以被质疑和反对的,真正的人类文明是不会冲突的,冲突只是人们因为利益争夺和反对利益争夺而发生的冲突,不能归结为文明本身的冲突,人类古代文明更多的是交流和融汇,当下应坚持“第三极文化”理念,这是人类文明文化发展态势的现代化呈现,是合乎人类社会文明、文化发展规律的现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教授、法国国民教育部原汉语总督学白乐桑引用苏轼的诗句,指出中国语言文化传播过程中有时存在一种“庐山现象” ,认为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要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加强交流与探讨。

  主论坛之后,三个圆桌论坛同时举行,并展开“三极对话” ,从不同角度对“第三极文化”提供了新见解。其一以“世界文明的历史与现实格局”为主题,紧密围绕“中国文化影响力如何传播”这个核心问题,结合不同领域具体案例对世界文明的历史进程与当代社会现实格局展开讨论。其二敲响了“没有在世界之外的中国艺术文化的鼓” ,从中国文化、中国艺术、中国电影、中国音乐、短视频五个角度,进一步论析了“第三极文化”理论的认识和应用。其三以“文明主体性的冲突与融合”为主题,探究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并从文化与哲学的角度来探讨中华文明的主体性。

  当天,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成立十周年暨“第三极文化”知行展开展,集中展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成立十周年以来,依托“看”“问”“论”“研”“刊”“创”“会”七个方面的架构,把中国文化强有力推向世界、为构建世界多元文化贡献力量的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