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的世界 人性的交流
作者:王红川  来源:中国艺术报

五彩的世界 人性的交流

——国际交流语境中的民族民间舞蹈

  熬过酷热的盛夏,天高云淡的金秋令人神清气爽,每年的中秋和国庆都是特别令人期盼的节日。而今年,北京和苏州两地的人们除了能够领略这两个接踵而至的佳节给人带来的欣喜之外,还能享受一番“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喜悦。因为,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已在两地先后展开并圆满结束。包括中国在内的来自世界五大洲22个国家的专业和民间艺术团体的七百多位中外民间歌舞演员参加演出。他们带着异彩纷呈的歌舞表演为节日平添了喜庆的氛围和浓烈的异域风情。

  本届艺术节的规模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像以往一样,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歌舞依然是艺术节的主要内容。在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下,民族民间艺术节为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艺术搭建了一个平台,而民间舞蹈便是其中的重头戏。它不仅使艺术节实现了中外民间艺术文化的交流,而且以舞为媒,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增进了世界各民族人民的情感交流,实现了人性的沟通。

  民族民间舞蹈在国际交流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事实引人思考。我们从它的文化属性和自然属性两方面就它在国际交流这一特定语境下的功能进行探讨。

  首先是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地位。我们所说的民族民间歌舞实际上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然而它包括两个不同的概念。一是指在民间自然生长和传承的原生态的民间舞蹈(或称为土风舞);另一种是指在原生态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改造和提纯的剧场表演。而民族舞蹈则是指具有代表性的、涵括民间舞蹈的所有舞蹈形式。

  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大国,解放后的新中国对民族民间歌舞的发展予以了高度重视,采取了加工改造的方式使其变为一种剧场艺术,在官方的意识形态中承担着政治使命。而与此同时,真正原生态的民间歌舞却难登大雅,被“边缘化”地冷落在一边。可是,杨丽萍的《云南映象》所产生的巨大反响,极大地震撼了人们这种由来已久的思维惯性和审美习惯,舞蹈界遂即针对民族民间舞蹈本体发展问题展开一场广泛的讨论。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上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大张旗鼓地展开,在这个大背景下,国人发现了民间舞蹈的文化价值,对其文化品位达成共识:原生态民间舞蹈是具有一定历史传统的活态文化,堪称民族文化之根!民间舞蹈所具有的独特风格展现的是民族性格,积淀、浓缩着民族精神及其文化特质。基于如上认识,近些年来,民间歌舞——无论是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态歌舞还是剧场民间舞蹈,都得到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它们被推到了民族文化的前台,在国际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这里,民族民间舞蹈的意义不在于艺术本身,重要的是它所具有的文化属性。

  其次是民族民间歌舞在国际交流中独具特点和意义。通常,从艺术创作的角度,人们对于国际交流活动中的民间歌舞并不看好,认为这些歌舞节目缺乏艺术性和思想深度,常常流于风格的展示,迎合外国人猎奇心理。所以有时还不免把它们与旅游歌舞联系起来,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国际交流中的民族民间歌舞面对的是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观众,深刻的思想内容固然可贵,但一定要变为可视性形象时才可能被接受。做到这一点实非易事,非具有相当的文化品位和艺术功力的高手难于做到。而国际交流中的民族民间歌舞首先要有鲜明的风格特征,它看似浅显、简单,但却是表现内涵的前提,也就是说,首先要让人看清,然后才可能看懂。这种表现方式的特点是由国际交流中民族民间艺术的任务和目的决定的,其中至少以下两点是不容忽视的。

  民族民间歌舞的存在、延续有利于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如果说,对于民间歌舞的文化认知是从本民族的角度自我审视的话,那么,全球视野下的民族民间歌舞的价值则在于它的民族属性的呈现。因为其丰富性对维护全球文化多样性及其良性循环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对于民族民间舞蹈的保护就如同为了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濒危灭绝的物种一样需要细心的呵护。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文化也有被强势文化同化的危险:好莱坞的大片无孔不入、现代流行歌曲铺天盖地等等。如此发展下去,世界文化将走向何等的单一、贫乏。文化同一,民族安在?由此,我们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何等重要。我们希望自己地球的家园是一个五彩的世界,因此需要看到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歌舞。

  庆幸的是,我们欣喜地看到此次国际艺术节中参演的歌舞节目色彩纷呈,风格各异。其中韩国朴再姬·世馣舞蹈团的舞蹈《花扇舞》温婉含蓄、热烈祥和;黎巴嫩法赫德·阿卜杜拉舞蹈团的《欢乐的节日》神秘诱人,带有浓郁的阿拉伯民族特色;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模范合唱团富有强烈的民族个性和传奇色彩;来自南太平洋美丽岛国的库克群岛潘林岛文化舞蹈团的草裙舞风采迷人、令人瞠目;南非舞蹈《土风舞》狂野奔放、激情四射,让观众欣赏到独特的非洲风情;日本琉球民族鼓舞团的鼓声节奏多变;希腊克里特民间艺术团向观众展示克里特岛地区的民俗和文化;奥地利民间舞蹈团则将让观众感受到他们对民族传统艺术的热爱;轻松欢快的立陶宛舞蹈《青年波尔卡》;韵味浓厚、绵延悠长的中国历史名剧《牡丹亭》……

  看过这些,我们不禁感叹:民族民间歌舞怎么竟让世界变得如此精彩!其实,不光是节目本身的精彩,节目背后的人更加精彩:为了捍卫世界文化的多姿多彩,世界上还有这么多民族怀着自我守护的意志,坚定地保存和捍卫作为民族文化之根的民族歌舞。在此,我们看到的不是节目的好坏,而是节目所透视出来的民族特质和审美情趣。

  其次,以民族民间歌舞为媒,可以构建沟通人性的桥梁。舞蹈是人体艺术,而这种通过人体动作而交流的艺术形式最能拉近人与人的距离。加之民间舞蹈的率真淳朴的自然属性,使它跨越了语言的障碍,使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不同观念的人在充满“人性”的氛围中产生心与心的碰撞和共鸣。

  在这种交流中,演员是主体,但交流并不止于演员本人,而是通过他们,各个民族人民的情感在国际艺术节这个大平台上交流。这正是此次民族民间艺术节的宗旨。

  我们应当看到,在国际交流中的民族民间歌舞已经大大超出了艺术范畴。它们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存,它们使不同民族的人达到人性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