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德春近照
从1960年踏入画坛开始,国画家马德春就在人物、山水、花鸟等诸多画种中寻找自己的笔墨语言。同时,他在上世纪50年代就践行着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的指导思想,学习用中国画的笔墨语言观察和表现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他回忆道,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北京艺术学院做学生和当老师时,经常到校办工厂画学生工作的场景,画街道干部的肖像,从中他体会到了艺术从生活中来而又高于生活的道理。正是在这样的创作宗旨指引下,马德春努力创作,使自己在人物、山水、花鸟方面都能有所建树,特别是国画题材公鸡和葡萄,已经成为他的绘画代名词。
马德春的许多人物画作品上,都有“偷闲斋”的落款。在中国美协曾任外联部主任、会员部主任兼艺术委员会主任的他,公职在身时不能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绘画创作上,所以他学习古人“三余”、“三上”的功夫,忙中偷闲进行艺术创作;而在退休之后,马德春曾用近两年时间义务为离退休干部们讲授美术知识和绘画技巧,为丰富社会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对于自己的国画创作,他还想继续在山水和花鸟画方面有所建树,并且通过发表文章的方式总结一下自己对于中国画理论和中国画创作的认识。他说,自己虽然在精力上比不上青年画家们,但是“老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作为一个老美术工作者,沉下心来总结总结几十年的艺术经历,对自己对后人都有好处。
物竞天择(国画)
探幽金鞭溪(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