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诚信的阐释与弘扬
——评话剧《立秋》
由山西省话剧院创作演出的话剧《立秋》以撼人心魄的精神力量,动人心弦的艺术表达赢得了广大观众发自内心的喜爱,也得到了有关专家的高度肯定。它在人们寻求话剧的长旅中,为话剧舞台带来了一片动人的辉煌。
《立秋》以晋商的兴衰为题材。清末民初的丰德票号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面对动荡的局势和变化了的时代,需要做出重大抉择。以总经理马洪翰为代表的保守派坚持走传统的票号道路,而以副总经理许凌翔为代表的革新派则企盼改革,希望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组建现代银行。两种思想,两条道路,形成了尖锐的对立。
从票号的整个发展来看,许凌翔的改革具有脱胎换骨起死回生的意义,马洪翰的固执也可以说使票号陷入了绝境。但就丰德票号而言,即使马洪翰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从而准备参与筹建现代银行,也难挽救丰德的危局于万一。因为时局的变化不仅使丰德受到了极大的损失,致使资金难以周转,而客户的挤兑更如雪上加霜,使本来就面临困境的丰德更加艰难。而愈是在这危难之际,就愈能考验人的价值选择及其操守与品性。
《立秋》一开始即是马洪翰与丰德票号的员工们共同背诵祖训,告诉我们丰德票号之所以能承传十三代之久,靠的是“勤奋、敬业、谨慎、诚信”。这是几百年来丰德人,同时也是整个晋商恪守的价值准则。尽管在是否组建现代银行上存在着巨大的分歧并因此而决裂,但马洪翰、许凌翔面对危局却都做出了同样的选择:恪守诚信诺言,积极筹措银两,为客户兑现。虽然知道将一无所有,但许凌翔仍然把撤走的股金送回丰德,马洪翰则准备典卖房屋祖产。这一带有悲壮意味的选择,具有强烈的震撼人心的力量。这似乎构成一种极具象征意味的历史情景:晋商之所以一代一代地兴盛起来,与他们的每一代人都谨守诚信这一价值观是密不可分的。他们以自己悲壮的举动给我们深刻地阐释了什么是诚信,什么是维系晋商几百年的精神力量,在面对诚信考验时,精神的力量甚至能够把持不同观念的人聚集起来共渡危艰。
在着力描写票号面临生死抉择的事业线之外,我们也注意到剧中人物关系的错综复杂。凤鸣本是许凌翔的恋人,却被马老太太做主嫁给了马洪翰。马洪翰准备把女儿瑶琴嫁给许凌翔的儿子许仁昌,而留洋归来的许仁昌却爱上了同学文菲。在票号遭挤兑、兄弟要撤股的危难之时,女儿的婚姻又面临着解体,这对马洪翰真可谓雪上加霜。这两个或隐或显的“三角”关系,在剧中起了一种很好的陪衬和突出主题的作用。昔日的凤鸣可以由长辈做主,嫁给自己并不喜爱的人。而此时此刻的瑶琴则难蹈覆辙。这给我们一种深刻的暗示:时代变化了,不论是爱情婚姻,亦或是家庭兄长,亦或是票号银行,都必须以新的眼光来衡量。它从一个侧面反衬了马洪翰抵制改革、固守落后观念的时代悲剧,同时也使一部充满激烈交锋的戏剧增添了如许的儿女情长,使作品具有更为丰富的打动人心的力量。
在丰德票号面临危机即将倒闭的时候,马洪翰有一段发自内心深处的独白。
他深沉地反思:丰德票号遭此厄运是谁之过?马洪翰自认自己的德行、智慧和心胸都与先人一般,但为什么失败却降临在自己的头上呢?问题不在个人的品行和才德,而在于时代的发展与变化。这使得《立秋》在弘扬晋商诚信立业的同时,就具有了一种深刻的反思意味。它从晋商由盛而衰的关键时刻寻找反思的切入点,在从道德美学的角度倡扬晋商诚信立业的精神的同时,又从社会美学的角度对晋商衰落的原因进行了揭示,从而使《立秋》具有了一种深刻的批判力量。这无疑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美学空间,拓展了作品的思想深度,增加了作品震撼人心的美学力量。
作为一部戏剧作品,《立秋》表现出一种高贵的品格。这首先是因为它阐释和弘扬了一种人类在发展进步中不能忽略的诚信精神。这种精神在人类进入现代社会,特别是在现代社会的生产方式中,已经成为一种渗透到社会细胞之中的必然需要。同时,《立秋》具有犀利的理性批判精神。它不是一味地赞扬歌颂,浅薄地宣扬一种“唯诚信”论,而是把价值选择放在个人命运和时代变化的宏大背景下进行。其中有肯定,也有批判。理性批判精神的锋芒使我们从平庸和肤浅中警醒,因而作品就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在戏剧结构上,它比较好地运用了古典主义戏剧中最完美的“三一律”的结构方式,使矛盾、事件、人物集中于同一时间、地点,因而就具有了一种典范的意义。经过几次大的调整和修改之后,今天我们从舞台上看到的《立秋》已经可以说情与理、人与事、形与神较好地融于一体。演员们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也恰到好处,透露着高贵的气质。而汲取了晋商内在神韵的舞美设计,又很好地烘托了整部剧作,使构成戏剧的物的因素与完成戏剧的人的因素很好地融为一体。它们共同实现了作品的内在追求,为我们的生活画出了一道亮丽动人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