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舞:一场古与今的对话
——记第十二期“舞聚云端”舞蹈访谈节目
栏目:观察
作者:张雅宁  来源:中国艺术报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国古典舞在人类文明的红氍毹上辉煌与沉潜,在交替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品格,在回望舞蹈历史长河的奔腾不息中,探寻中国古典舞这一河流支系的初心与使命。近日,由中国舞协主办,中国文联舞蹈艺术中心、 《舞蹈》杂志承办的“舞聚云端”舞蹈访谈节目伴随着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初评帷幕的落下迎来了第十二期,活动邀请了“荷花奖”古典舞评奖的初评评委及历届金奖获得者做客直播间,以历届获奖作品为例,共同探讨中国古典舞的创作、表演与教学,一起乘着荷风话古典。

  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评奖距上一届评奖历时三年,本届评奖全国报送作品的热情空前高涨,最终在174个报送作品中筛选出17个作品入围终评。本届评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一改往届古典舞单、双、三人舞居多的“三足鼎立”态势,群舞创作的优势凸显。另外,从报送作品的单位组成来看,在全国22个省区市的中国舞协团体会员单位、 6个中直院团以及2个新文艺群体的覆盖范围下,地方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深耕已初见成效。但是在可喜的局面下仍然伴随着亟待解决的问题,本届“荷花奖”古典舞初评评委、北京舞蹈学院原副院长王伟教授和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一级编导唐文娟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中国古典舞承袭着中国古典精神,勾勒着东方古典形态,而如何在古典的范畴中进行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创造出独属于舞台艺术的价值,王伟一语中的,她认为“艺术创作要遵守规则,创作古典舞要找到精神文化传统价值观上的归宿感,这是一种不可变的永恒价值,而在艺术形式和语言风格上是可变的,要从美学意义上去做探索工作,用中国的艺术美学去重构身体,强调中国艺术美学讲求显隐繁简的相对法则,要从美学观和精神层面重塑我们的传统。 ”沉淀积累才能造就精品,正如第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的金奖作品、孙颖创作的《踏歌》 ,改变了以往追求技艺感的艺术倾向,为古典舞注入了意蕴和文化观念,打破了古典舞固有的创作模式,成为具有历史意义的典范。也正是由于缺乏艺术创作积累和沉淀而造成的创作弊端,唐文娟直言:“本届古典舞作品题材选择多样,但是风格却有些混杂,有些作品故弄玄虚,名字起得过于晦涩,这不能说明作品有文化,其实是题不达意的一种表现” 。

  在限制中追求创新,在规则中寻找自由,是把握中国古典舞创作的关键所在,作为“荷花奖”数届金奖获得者,“闲舞人剧场”导演、编舞、制作人赵小刚在古典舞的创新方面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创作任何作品,都要从本心出发,用身体的语言来感动人,创作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试验新元素的过程,只有在百花齐放的状态下,中国古典舞才能发展得更加繁荣。 ”正如他的获奖作品《丽人行》 ,首先是向前辈孙颖的《踏歌》致敬的作品,在一些创作理念上对后者有所学习,但是在服装、动律、手臂、步法等方面又做了自己全新的尝试,以古典形式表达当代观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中国舞蹈“荷花奖”评奖是一个具有催化作用的平台,在倡导题材多元化、形式多样化的宗旨下,让编导们能够勇敢地在前行的路上为艺术创作去努力探索,不断焕发艺术创作的活力。来自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古典舞系教授胡岩向来以编创人物见长,他的代表作品《济公》突破了常规人物题材的选择,增加了古典舞中人物塑造的丰富性。在谈到如何塑造人物时,他坦言“艺术创作要有空间,在艺术作品中应该把人物不同的侧面展现给观众,多元化的情感处理使人物更加丰满和有力,如果只展现人物的一个面,则会陷入‘照片化’ ‘脸谱化’的桎梏。 ”在当代艺术作品中,符号化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艺术现象,北京舞蹈学院创意学院副院长张云峰在他的代表作品《故国》中力求寻找与以前不同的创作方式,尝试舞台呈现的视觉化,在动与静之间创造一种有意味的舞台布景关系。他认为“技术符号是能说话的,是能够表达情感内涵的,从身体技术转变为情感的过程是从动作转变到语言的必经途径” 。

  艺术的发展根本性在于人,创作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艺术教育。近年来,中国舞蹈艺术的普及化教育繁荣,但是大部分仅仅停留在对肢体的开发,缺少艺术精品的教育引导,在创作型人才培养上如何解决艺术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王伟入木三分地谈道,“首先,人才培养需要综合历史、理论、美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同时还需要感悟力、判断力、思辨力、分析力的锻炼;其次,要重视文化传承的意义,把传统经典剧目作为知识构成加以传承,通过艺术实践保留经典,传播经典;最后,要打破学院派的固化,鼓励新文艺群体走进学校,以工作坊制的个性化模式重构现有的教学方式,为艺术创新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这一番真知灼见无疑为中国古典舞的教学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来自多方面的合力,舞蹈演员作为舞台上的直接视觉呈现,要历经从课堂到舞台、从学生到演员的蜕变。中国舞协副主席、中国歌剧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山翀认为“这既是从技术到艺术的转变,更是由外而内的修炼,在不断的自我认知中达到身心的统一” 。同时,多次获得“荷花奖”金奖的山翀也向新生代的演员传经送宝,以自身的表演经验为出发点,告诉大家优秀的舞蹈演员不但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还应通过阅读、多接触各种艺术门类和观察生活来丰富自己的阅历。

  传统是今人与古人文化对话下的产物,它既属于历史,又存在于当代的文化语境中,创作应将探究创新与丰富传统相互结合,让创作体现民族情怀,让作品延续历史精神,让古典舞焕发生命活力。不为古人而作的中国古典舞,也将在漫漫长路中为今人、为未来书写新时代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