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往往把城市看作世界的中心,但也有一些人不那么看,比如梭罗认为荒野才是世界之心。我去过新疆乌鲁木齐附近的一个村庄,这个村庄被命名为亚洲大陆地理中心。韩子勇正是从新疆出来的,所以他对世界的看法也不一样,他出了一本诗集《博格达》 ,我感觉,他是从博格达来看世界的,或者说,以博格达为中心,来观察和认识世界。
博格达是新疆的一座高峰,在西部,博格达是一座神圣的高峰,是某种神一般的象征,类似永恒的尺度与价值。韩子勇诗歌的题目就叫《博格达》 ,全诗如下:“博格达呀/趋炎附势的人消遁了/空空如也的戈壁滩真好/万里骄阳/一亩荫凉//您凌厉的额顶和眉骨/白银闪烁/结满冰霜/眼睛眯成一线/巡睃远方” ,这首诗仿佛是宣告一种高远的世界观,彰示一种超脱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博格达仿佛一位智慧的老人,看透了趋炎附势的势利思想,喜欢空空如也的戈壁滩,眼睛巡睃远方,眺望远方。这首诗可以看作是一种“诗言志” ,显示了诗人高远的永恒视角和开阔眼界。
利奥波德有个说法是“像山一样思考” ,那是一种以自然为中心的现代生态思想。韩子勇恪守的是一种另类的生活原则,一种博格达的观察和思考视角。诗人在很多诗歌里都保持着这种高处遥望的姿态,坚持一种超越忙忙碌碌世俗功利的冷静,比如《人世》 :“云烟过去了/云烟又更多//不宁之心/如蛇缠绕//茫茫的沙尘和冷雪/一畦青翠闪动” ,云烟无疑就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滚滚红尘,人们焦躁不安,被蛇一样的利欲缠绕,但诗人只看重茫茫的沙尘和冷雪之中的一畦青翠闪动,因为,那才是绿意盎然的希冀。
所以,诗人把自己比作云,属于天空的云的家族、部落,恰如《天上的云》里所写:“所有的风景/我最爱云/总是一眼看到它/就像人海中看到亲人//……云像人/像命运/像民族、历史和人民” ……这些诗里,都透露出诗人注重永恒和高远的价值观。
在韩子勇的诗里,博格达是瞭望塔,是世界观,也是世界的一个中心,戈壁滩及其周围环境是构成这个世界的最重要的部分。
博格达高峰的下面就是戈壁滩及戈壁滩中的绿洲、村庄和周边,这里本身是一个世界,一个充满奇异风景与美的世界,诗人对此用情很深着笔有力,比如《黄昏里的绿洲》一诗,开始写“稀稀拉拉的沙枣树” ,然后是白杨、向日葵和葡萄园,最后是“渠水潺潺/院门虚掩/慵懒的村子翻一下身/就掉进黄昏里沐浴/大琥珀大琥珀/荡漾出浓荫田舍和乡愁//大戈壁为什么无边无际/只为酿出这小小的一碗美酒”,《黄昏里的绿洲》显然是刻骨铭心的乡愁之诗。
诗人自称是“戈壁滩里的一块石头”(《我这块石头》),记忆里很多关于戈壁滩的美好回忆,“无花果树掩映冰糖的吻/窗外的情歌沉吟三天三宿( 《致新疆》 )”;“即使在荒凉的戈壁/也有一只百灵刺破夜和荒凉(《看不见但听到》)”;“阿尔泰的残雪呀/失之交臂的告别/岑寂苍凉的思念/额尔齐斯汹涌冰凉的春天( 《春之祭》)”;“钻天杨高举深深的蓝/一千亩向日葵渐次转向/燃烧黄金海洋( 《童年》 )”;“阳光灿烂如七星瓢虫/一动不动的日子( 《消息》 )”……举不胜举。与这样明亮、寂静而辽阔的世界相对照的则是城市生活,充斥流言、八卦、雾霾等等,让人昏昏沉沉,只剩下无聊的事,无聊的心……这映衬着前一种世界的生活之珍贵。
以博格达的视角看世界,这种看轻世俗功利的价值观及其形成环境,也造就了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最大的特点是心灵自由、随心所欲、无拘无束,同时也充满奇诡的想象力。诗人对此也有很多描述,比如在《我喜欢在戈壁长旅》一诗里,诗人写道:“空荡荡的戈壁/空荡荡的公路……这是我们的道路……只有我们在走” ,在《没有人能开除我的生活中》一诗里,则写道:“上车吧/就这样走七天七夜/哪怕天天是一模一样的戈壁滩//没人能开除我的生活/哪怕一年也遇不到一个村庄” ……诗人享受着这样的生活,在戈壁自如放松,如鱼得水, 《孤烟》一诗,可以说最生动地描述了这样一种充满自由精神的精灵的形象,全诗如下:“孤烟/中亚的流浪汉/芨草为冠/黄尘扑面/狐步摇动宽大的衫袍/寻觅天地间//孤烟/寂寞无边意阑珊/黄河远上/青草如烟/长发纷披冲霄汉/扶摇上天山” ,把大漠戈壁间的孤烟赋予人格化,自由而狂野,无所顾忌,这首诗寥寥几笔,一幅堪称经典的自由豪放形象就被勾勒出来,可谓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高大突出。
诗人在博格达和大戈壁的自由自在的生活,以及其心灵的自由,也表现在诗人那些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意蕴十足的笔墨涂画之中。画被誉为“心象” ,心灵自由之图像也。文人画自古以来重精神,具有抽象性,不拘泥于形似,而是心灵的自由宣泄与寄托,韩子勇淡淡之笔随意点染,纵情涂抹,自有某种精神寄寓及释放。所以,诗集里作为插图的这些画作,细细品味,都可以说是非常精粹、用心用情的感悟感慨之作。
总之,韩子勇的诗和画,各有其妙,都是其心灵自由之象征,其诗画相互映照,相辅相成,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地显现和反映了当代知识分子的一种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精神面貌。
(作者系《诗刊》社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