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剧集:短小不是目的,精悍才是追求
——从“迷雾剧场” 《隐秘的角落》谈起
栏目:探索
作者:尹鸿  来源:中国艺术报

  短剧集的春天

  前些年,电视剧网络剧有越来越长的趋势,动辄40至50集,多则60至80集,虽然其中也有精品佳作,但多数作品却不同程度引起观众非议。“注水剧”一时成为人们深恶痛绝但又无可奈何的现象,即便一些题材、制作、创作品相不错的作品,也因为“注水”而臃肿、拖沓、矫情。“长” ,成为了剧集难以产生精品力作的痼疾。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不久前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剧网络剧创作生产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 ,指出一些剧集在创作生产过程中,过度强调商业属性、经济效益,出现人为拉长集数,客观上拉低艺术水准、影响观看审美,并提倡电视剧网络剧拍摄制作不超过40集,鼓励30集以内的短剧创作,加强对“注水”问题的综合施策、协同治理,并要求相关行业协会进一步研究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行业标准。此通知也被人们简称为“限长令” 。应该说,限长度本身并不是目的,出精品才是限长度的题中之义。各播出平台和制作机构,在“内容为王、精品为本”的共识下,对此也逐渐形成了自觉的共识,剧场化、类型化、季播化等等,都是短剧集方向的一种积极探索。

  短剧集创作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早在2017年,爱奇艺创始人、 CEO龚宇就提出对标美剧模式的超级网剧将会是未来主流,并倡导缩短集数、增加单集时长、提高单集制作成本、用合适的演员、回归好故事本质。“迷雾剧场”的出现,应该说就是这种探索的结果。 《十日游戏》 《沉默的真相》 《隐秘的角落》 《在劫难逃》等精品剧和类型化剧场的出现,为剧集的创新提供了纵深探索的方向。相比较长剧来说,短剧集的类型化强度可能会更高。婆婆妈妈、家长里短的内容少了,故事会更加极致、题材会相对敏感、情节也会更加有冲击力,所以,犯罪、悬疑、警匪类型会比较集中,实际上,在全球范围内,这类题材和类型也往往是出上乘之作的富矿。本年度,国产短剧集也迎来了集中爆发。从年初开播10集网剧《唐人街探案》到12集的《我是余欢水》直到《隐秘的角落》都是短剧集的重要收获。实际上,从《余罪》 《无证之罪》 《白夜追凶》到这部《隐秘的角落》 ,可以说都是这种12集左右国际标准长度的犯罪、悬疑类型的作品。虽然在表达方式上,各有关方面认知还有一些差异,但总体来看,这些作品不仅得到了市场认可,而且也得到行业的高度评价,在各种年度的评选榜单上它们都榜上有名。这当然不仅仅是因为这些作品的题材和类型,而是因为它们借助于这种有强度的故事,洞悉了人性和社会的善恶,表达了对真善美的渴望。最重要的是,它们都不只是把作品当作商品,而是用一种负责任的创作态度,把它们当作艺术,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色。无论从管理部门来说,还是对普通观众来讲,如果我们能够给创作多一些题材上的空间和表达上的宽松,艺术创作的潜力和活力就会被激发出来,观众就有可能看到更多优秀的剧集作品。

  《隐秘的角落》的破圈之旅

  短剧集虽然时有佳作,但是影响大多还局限在有限的视频用户,甚至许多影视圈的行业人士都不怎么关注。而爱奇艺平台在“迷雾剧场”上线的第二部网络剧《隐秘的角落》 (12集)则完成了短剧集的“破圈”之旅,证明了短剧集创作不仅“短小”而且可以“精悍”的方向。

  该剧不仅点击率快速上升,而且无论是普通观众还是行业人士都好评如潮,章子怡等许多电影人都在社交平台上由衷点赞,豆瓣评分也达到9分以上,占据了国产剧集口碑榜首位。《隐秘的角落》没有启用大牌导演、顶流明星,而是选择最合适的演员来饰演角色,用在《幻乐之城》这样的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的青年导演担纲,把有限的投资用在了精良的制作上,一丝不苟的场景、服装、化妆、道具,带着环境、氛围、烟火气的流畅运镜,别致而又准确的音乐效果,加上严丝合缝的故事情节和入情入理的人物刻画,将一个“悬疑”故事拍得具有社会意义和人性深度,表达了对青少年成长的关注、对人性善恶的理解。作品既敢于触及社会、家庭的敏感问题,直面人性的角落,但同时也表现出社会的光明、爱的温暖。残忍中有伦理分寸,角落里有阳光照射,从而成为本年度至今为止最受关注的一部剧集作品,这部剧线索虽然相对单一,但是因为篇幅短,所以能够环环相扣、层层推进,那些画面和生活细节的丰满,并不影响其情节的推动和人物命运的变化,没有人为的拖沓和延宕,其艺术的完整度和完成度得到了一致好评。许多人都感慨,这部完全具备电影品质的剧真正达到了国际优秀剧集的创作和制作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剧集创作所能够达到的艺术品质。

  当然,长未必不能出好剧,从当年的《渴望》 (50集) 、 《三国演义》 (84集, 1994年版)到《琅琊榜》 (54集) 、《如懿传》 (87集) ,可以说也都是剧集中的上等制作,但是应该说,也有许多剧集被人们称为“半部好剧”或者“注水”好剧,长成为其艺术的致命伤。所以,提倡短小,本质上就是提倡精悍,出精品才是真正的目的,而且也符合当今国际剧集制作的大趋势。短小,对强度的要求更高,对制作精良的要求更严,对艺术创新的要求更迫切。当然,短小也未必精悍,它只是一种体裁框架,关键是要像《隐秘的角落》这样,既要有类型意识,更要有现实认知;既要有艺术风格,更要有人性关怀;既要有故事强度,更要有人物命运,不仅“好看”而且能够触动人的内心世界。我们在看“隐秘”故事的时候,并不仅仅是在猎奇一个凶杀故事,而是在童话与现实之间,看到恶的闪念如何在童年创伤中种植在幼小心灵之中,那个一闪念之间走上犯罪之路的东升,也可能就是年幼时的朝阳,朝阳、东升的命运,提醒我们警觉,每一个朝阳都可能成为未来的东升,而每一个东升也有可能就是曾经的朝阳。这个故事,将激发更多人去做一个负责任、有爱心的好父母、好教师、好警察、好人。这也正是好作品的意义。

  精品需要平台、创作人、观众、政策的协同参与

  特别值得高兴的是,在政策倡导、市场驱动、平台扶持、制作升级的现状下,无论是作为对短视频等其他领域的防御还是作为占领市场的进攻,各大视频平台都加紧了部署,短剧集正在迎来爆发期。像爱奇艺这样的平台,用一些制度化的方式,发现有价值的项目、有才华的青年人才,并且帮助它们回避创作和市场的风险和误区,这对于短剧集的“优化”和“精化”都具有意义。我们希望有更多的播出平台,能够用类似“迷雾剧场”这样的分类化方式,借助平台的资源调控能力,开发、打造、推广更多像《隐秘的角落》这样短小精悍的短剧集精品。实际上,这些年不仅悬疑类型出现了优秀作品, 《庆余年》 《长安十二时辰》等古装剧也有了新气象, 《忽而今夏》等青春剧受到观众认可。如果观众和社会各界,不是有太多的苛求,而是为剧集创作提供更多建设性的支持,我们相信,各视频和电视平台都能够继续为创作制作者提供更丰富的剧场模式、播出模式、类型模式,引导中国剧集创作迈上新的台阶。到那时,我们相信会有更多类似《隐秘的角落》这样短小精悍的精品剧呈现在观众面前,国产剧集会迎来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后疫情时代。

  (作者系中国影协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