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乡愁》何以成为常青树
栏目:创作谈
作者:郭文斌  来源:中国艺术报

《天水古城》中讲到的麦积山

  今年元月2日, 《记住乡愁》第六季第一集平遥古城再次以同时段全国纪录片收视率第一的佳绩再获开门红。至此,此档节目累计收看观众规模超过170亿人次。

  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要让我们的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中共中央宣传部联合住建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文物局共同发起,由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承担制作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项目。节目通过挖掘传统古村、古镇、老街、古城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来实现用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宗旨。 《记住乡愁》自2015年1月推出,先后制作播出了第一季、第二季古村系列120集,第三季、第四季古镇系列120集,第五季历史文化街区系列60集。今年元月2日中文国际频道首播古城系列50集。

  《记住乡愁》节目每年在中央电视台四套中文国际频道首播,一套、九套以及各省级卫视频道重播,并先后翻译成英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俄语、朝鲜语、粤语、闽南语等十几种语言和方言,在各外语频道以及美国、泰国等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播出。2017年, 《记住乡愁》项目被中办、国办联合列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重点项目,成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

  《记住乡愁》从进入第六季筹备开始,中宣部文艺局就高度重视这一季的相关工作,联合各部委共同发文,要求各地加强配合,并多次组织召开看片会、研讨会,与摄制组的同志们一起就如何在古城、历史文化名城中,深入挖掘传统文化核心,如何创新表达、创新传播渠道等多个方面提出要求,提供思路。这一季节目以古城为载体,内容涵盖山西平遥古城、甘肃嘉峪关古城、福建铜山古城、山东曲阜古城、湖北荆州古城、湖南凤凰古城、黑龙江宁安古城、四川阆中古城、甘肃天水古城等等。

  本节目何以六年长播不衰,创下纪录片历史上体量和收视的双高峰?作为剧组一员,有些浅见,愿同关心这档节目的朋友分享。

  在我看来,这档节目之所以成为纪录片历史上的常青树,源于能给观众带来安全感、归属感、永恒感、价值感、自信感、放松感、幸福感。这里,我重点说说安全感。多年的志愿者经历告诉我,不少抑郁症是父母的占有欲、控制欲、表现欲造成的,父母的“三欲”又源自其内心的恐惧,内心的恐惧又源于安全感缺失。因为恐惧,所以抓取,无助的孩子就成了“猎物” 。父母的安全感因何缺失?由于他们的父母缺位。这是一个长长的链条。见过孩子晚上找妈妈的情景,就知道安全感是如何缺失的。母亲一旦缺位,夜晚就是恐怖。无论是身缺,还是心缺,还是爱缺,都会让孩子的心灵出现“黑洞” ,这种“黑洞” ,吞噬孩子的精气神。可见,干预抑郁症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它是两代甚至更多代人的问题。据“学习强国”发布的数据,目前全国终身罹患抑郁症的比例是6 . 8 %,而我近年到一些高校调研,远远超过这一比例。于此巨大的精神缺口,该需要一块怎样的补天之石。

  在拙著《醒来》一书中,我讲了一个观点,上苍按照人的心量配给能量,能量的配置是通过缘分实现的。这不,美丽的缘分就如此美妙地成长。就在全球抑郁症病患以18 %的增速疯狂扩张的几年里,一味神奇的良药正在紧锣密鼓地生产,编导们让世界更好的感知中国、了解中国、读懂中国的创作动力。

  节目从古村古镇古街到古城,已经播出300多集,所守之“正” ,正是载物之厚德,不息之自强。没有厚德,自强无继,没有自强,厚德无续。无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是革命文化,还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因之而立,而达。此德之厚,可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立证。在“天人合一”的福建培田村、“三军会师”的宁夏将台堡镇、“立志进取”的渐江乌镇、 “千古忠义”的河北正定开元街区、 “为天地立心”的西安三学街区、兼容并蓄的武汉昙华林街区、铁血柔情的凤凰古城、众志成城的嘉峪关古城等节目中,都有鲜活的实例。

  在名闻天下的东明村,郑氏家族,因十五世同居同食,被誉为“江南第一家” 。从中,我们看到了《礼运·大同》篇中讲的“选贤与能,讲信那就是先以100集立项,后扩容为540集的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 。大量数据显示, 《记住乡愁》以母亲怀抱一般的姿态,让无家可归的精神游子扑个正着。当我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就在一些抑郁症患者身上实践,其效果之好,让人惊叹。

  仔细一想,并不奇怪。老子讲,“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 《记住乡愁》的精神气象,正是“好静” ,正是“无为” 。相比于吸引人们眼球的娱乐性节目,我们追求“安静的精神” 。我们深知,真正的力量藏在安静里。 《大学》讲,“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相比于直奔主题的“有为” ,我们追求润物细无声的“无为” 。这种“安静”和“无为” ,还体现为六年不改弦,不更张,不变调,守初心,记使命,打深井。这种“安静”和“无为” ,体现在方法论上,就是“守正创新” 。

  在《天水古城》这期节目中,我讲过,先祖伏羲给我们留下的最为可贵的传家宝就是“根文化” ,要想枝繁叶茂,就要根深蒂固。这种“根叶辩证” ,体现在操作性上,就是老子讲的“无为而无不为” ,就是儒家心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这个“中” ,就是天地交泰,就是阴阳相依。体现在易理中,就是不易前提下的变易,变易前提下的简易。体现在操作性上,就是“守正创新” 。因为“守正” ,“创新”有根;因为“创新” ,“守正”有气。

  节目伊始, “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就成为我们的大原则。六年后,在天水古城,在先皇“仰则观像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纹,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观诸物,于是始作八卦”的地方,更能体味什么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什么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所有这些,正是《记住乡愁》的着眼点、落脚点。都化为乡愁团队为时代画像、立传、明德的自觉追求,都成为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天下为公”愿景已经不是理想,而是现实。这种休戚与共的人间奇迹,在新时代,以山西碛口镇的“有福同享” 、宁夏单家集村的“回汉一家亲”等主题呈现。

  这种厚德,这种自强,源于中华文化的整体性。这种整体性,体现在伏羲那里,就是能生两仪的太极;体现在老子那里,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自然;体现在孔子那里,就是“吾道一以贯之”的“一” ,就是“忠恕之道” ;体现在张载那里,就是视万物为同类的“民胞物与” ;体现在王阳明那里,就是“心外无物” ;体现在“三百千”等训蒙养正教育中,就是“凡是人,皆须爱” 。这些古圣先贤的智慧,节目都作了重点采拍。

  能量来自心量,心量产生力量,力量创造奇迹。这种奇迹,在河北郭亮村、山东大津口镇等节目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中华文化的整体性,让人们深知,浪花离不开大海,花朵离不开根枝,孩子离不开母亲,之于浪花、花朵、孩子,大海、根枝、母亲,就是安全感。为此,福建和平镇黄氏子孙要“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须荐祖宗香” ;为此,铜山古城中,谷文昌在弥留之际,口中一直说,“我要回东山,我要回东山” 。

  因此,从第六季开始,展现能给人带来安全感、给人类带来永续感的整体性价值观之成因、成长、传承、发展、应用、效果,就成为《记住乡愁》团队更为自觉的追求。

  有正可守的民族是幸福的,因为“正”是“一”之“止” ,这个“一” ,是人类共同的故乡,共同的母亲。而“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正是中华民族守正秘要的诗性嘱咐。

  (作者系宁夏作协主席,先后任该节目文字统筹、撰稿、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