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文艺评论应注重观照现实、洞察时变
栏目:视线
作者:袁正领  来源:中国艺术报

  文艺评论需要理论支撑,但决不能离开现实观照。要使评论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接地气,就要在观照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对有关作品做出具有时代意蕴的、合乎情理的解读和阐发,在感通创作者旨趣、作品精神内涵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批评。这是秉持现实主义精神开展文艺批评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当前的文艺评论有一些不太好的现象,有的是一味拿文艺理论、美学概念去“框”文艺作品和现象,甚至烟笼雾绕、不知所云;有的满足于文本解读、就事论事;还有的即便是对专业性很强的文本,也只是做些“共性”评说,所见不过众人之所知。从本质上说,这都是现实观照不足的产物。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新时代,文艺评论当以何种视角观照现实,切实履行好职责使命,是不容回避的课题。

  首先,应注重从整体上观照昂扬向上的时代氛围。每个时代,都有特定的精神气质,形成特定的社会氛围,从而为文艺作品打上深厚的时代印记。这种“时代氛围”是整体的,不是局部的,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共同形成的,与每个人气息相通。文艺创作和评论只有充分反映它,才能引起广大受众的共鸣。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当今中国已形成了特定的时代氛围。概括地说,它表现为人心思进、奋发向上,表现为主流价值日益彰显、深入人心,表现为人民越来越强的自信。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稳步推进,脱贫攻坚成效显著;科技创新日新月异,新领域、新业态不断涌现;深化改革深入进行,营商环境、社会保障持续优化等,无不使人们充满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预期,从而使整个社会表现出刚健有为、乐观向上的精神气象。这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期间全国人民的整体状态和精神面貌中可见一斑。反映在文艺生态上,从主旋律艺术作品创作和接受的现状,清晰可见人们日益增强的文化自信。比如,电影《战狼2》 《红海行动》 《流浪地球》 《我和我的祖国》 《中国机长》 《烈火英雄》 ,电视剧《鸡毛飞上天》 《大江大河》 《特赦1959》等,都是既叫好又叫座的主旋律艺术佳作。这里有影视剧本身表达方式和艺术水平的问题,更重要的则是整个社会文化生态的变化和精神气质的提升。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有的影视公司十分敏锐,迅速抓住这一变化,很快崛起,有的则相反。文艺评论工作者更应以高度的自觉性,观照社会发展的全局,把握时代精神的实质,提高文艺评论的站位,使文艺评论对创作和鉴赏的引领建立在扎实的社会实践基础之上。

  其次,应注重观照社会变革中张力满满的世态人情。文艺是表达情感的,世态人情是它观照的重要对象。特别是影视、戏剧等综合艺术,更是如此。反映世事变迁带来的矛盾纠葛、心灵震颤,是艺术创作的永恒主题。往近追溯40年,往远追溯200年,中国的变化可以说是天翻地覆。这种变化渗透到生产方式、社会体系、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方方面面,并且还将以人们预想不到的速度持续下去。“变”不是径情直遂的,与之相伴的必然是各种矛盾冲突和苦痛折磨,包括观念、利益、情感等各个方面的冲突。单就观念来说,就有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保守与激进、主流与褊狭等的冲突。这必然使世态人情表现出更多的多变性、复杂性和矛盾性。比如电视剧《都挺好》 ,不少观众从剧中看到的仿佛是“都不好”的生存压力和现实问题,作品反映的就是这种充满张力的世态人情。对此,文艺评论家应该用更饱满的热情、更深邃的思想、更广阔的视野去体察它、观照它,用更多饱含现实温度的评论把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揭示出来,把推动时代前进的力量和智慧呈现出来,把蕴含的伟大和崇高展示出来,让英雄们得到颂扬,让进取者获得力量,让失意者得到慰藉,让彷徨者看到方向,让成功者受到警诫,让失德者受到谴责,真正把以人民为中心落到实处,发挥好引领创作、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作用。

  最后,应注重观照纷繁多姿的文化生态。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迅速由农业社会向工业、信息社会过渡。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社会分工由简单走向复杂,科技创新及应用突飞猛进,催生很多新兴事物,产生很多新兴领域和业态,推动着相应文化形态的建构。比如,反映生态文化的电影《狼图腾》 、反映商业文化的电视剧《鸡毛飞上天》 、反映法治文化的电视剧《因法之名》等,都是新兴领域深入发展的产物;具体到某个行业,也都有独具特色的生动故事,如电影《中国机长》 、电视剧《在远方》等,都是这方面的典型。从横向说,社会阶层、群体构成日益复杂,不同阶层、不同群体都有着不同的审美理想和趣味。无论是各个领域、行业的文化建设,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建构,还是不同群体各具特色的文化需求,都会对创作和评论的专业性、深入性提出要求。不少创作者已敏锐地察觉到艺术表达与具体领域(行业)的运行规律深度融合的趋势,自觉朝专业化方向发展。评论家如何顺应纷繁多姿的当代社会,如何适应文艺创作生态的新变化,是摆在面前十分现实的课题。没有必要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就只能浅尝辄止,无法深入解读其思想内涵,即便存在问题也很难看出来。比如对电视剧《大江大河》的评论,从精神、情感层面解读的多,从商业文化建构、创业智慧培养方面评论的少,文艺“启迪智慧”的作用发挥就打了折扣。要解决这个问题,文艺评论工作者就要走“1 +N”的路线。“1”是指观照大势、从总体上把握时代精神,掌握通用的艺术、美学等知识;“N”是指了解若干专业领域的生态和面貌,并掌握其基本规律和话语体系。

  总之,文艺评论要想适应时代、不辱使命,就应着力增强观照时代、观照现实的自觉性,广泛摄取信息,感悟精神实质,而不是闷在象牙塔里自说自话;应不断增强宏观思维能力,培养以全局视野和长远眼光观察、感知事物的能力,培育宏阔的气度和胸襟;应学会站在历史的高度观照现实,努力把握时代精神更深厚的意蕴,发掘历史进步更深层的动因;应利用一切机会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在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中生发力量,为新时代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系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 《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副主编,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