缭绕汉藏友谊的人性之彩虹
——中国评剧院原创剧目《藏地彩虹》观后
栏目:品味
作者:杨晓华  来源:中国艺术报

《藏地彩虹》剧照  中国评剧院提供

  彩虹是一种普遍的物理现象,多出现在雷电雨雪等恶劣天气之后,它本质上是光在水汽中的漫射。在人类的审美视野中,彩虹显示了多元构成的和谐统一,昭示着非同寻常的超越性力量,因而彩虹从人类文化积淀开始,就进入原型的人类精神结构。在《圣经》中,彩虹的出现是神与人立约的记号,是祥瑞和希望的象征。在汉族女娲炼石补天的传说中,彩虹是五色石发出的光彩,同样表征着拯救和美好。中国评剧院原创剧目《藏地彩虹》选择了这一文化意象,并构筑了丰富而自足的意义之网,集中而多维的审美之域。

  汉藏两个民族,无论在生物演化还是文化起源上都具有同根同源的特征。在五千年文明史中,两个民族的历史叙事一直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自然地理的差隔和历史发展的曲折,两个民族同中有异,形成了不同的价值取向和符号体系,表现为不同的地域文化传统。该剧选择汉藏友谊这一题材,以援藏医生方丹为线索,叙述了方丹和同仁在藏族聚居区展开心脏病筛查和手术治疗的现实场景,表现了三代藏族和汉族同胞之间的血脉联系。围绕一个并非罕见的援藏事件描写人物、表达感情,很容易陷入塑造英雄典型的传统窠臼。主创人员的匠心在于对具有对立性精神力量的结构性设置和有效把握。医生群体,既具有科学工作所必需的规范和理性的一面,显示出职业性的冷峻和坚挺,又具有以人为本、救死扶伤所必需的大爱和担当的一面,显示出本能的温情和悲悯,这种职业特征所撑开的弹性空间,为戏剧冲突的展开提供了充足的心理动机和行为依据。该剧所选定的艺术构成方式,奠定了戏剧结构和戏剧动力的良好基础。

  “内地再苦,也不能苦了西藏” ,周恩来总理生前的这句话,体现的不仅是政治的关切,还有文化的深情。数十年来前赴后继的援藏计划,正是这一关怀的生动诠释。先心病治疗专家方丹医生正是其中的普通一员。在青藏高原,由于高寒缺氧,先心病发病率较高,其对未成年人的危害成为影响成千上万家庭的高原之痛。筛查先心病、救治病患者是方丹和同事们的第一责任。方丹遇见的患者中有两例颇不寻常,14岁的天真烂漫的达瓦和35岁的美丽善良的梅朵。达瓦,明净如月,能歌善舞,憧憬着游历外部的世界,憧憬着“穿上漂亮的藏袍,坐上长长的火车,天安门前留个影,金水桥头唱支歌,登上长城最高顶,回头看看拉萨河” 。这是最典型的藏族聚居区儿童的愿望,然而之于被疾病纠缠的她,却显然是非常遥远的梦想。梅朵,温柔如水,中意爱情,她希望产下丈夫的遗腹子,践履对丈夫的承诺,这对患有严重心脏病的她来说,却无疑相当于闯一道鬼门关。

  无论生命健康还是就精神渴望,这都是最迫切需要手术救治的两个人。但二人的救治却陷入尴尬境地。达瓦失恃失怙,和奶奶德吉相依为命。德吉对达瓦的命运担忧不已。不仅如此,情急烦扰之中的德吉竟然带着达瓦踏上了遥遥返程之路。梅朵强烈地渴望得到救治,最大心愿就是生下腹中孩子,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因为这个孩子是她和汉族亡夫的爱情结晶,是她的全部未来。

  对方丹而言,医生的职业本分,足以促使她不断走进病人的内心,了解他们的苦衷和心结,以便顺利施治。可是一旦走进他们内心,她就被藏族同胞圣湖一般的善良和美好深深吸引和打动。现在她不仅从职业本身,也从精神世界上和藏族同胞们连为一体。方丹本身具有深厚的西藏情结。因为她的军人父亲当年带着她来援藏,这里的雪山圣湖之美就深深刻印在她的内心。她的父亲曾在大雪之夜的濒死为难中得到藏族牧羊姑娘的搭救,这种人性之美也构成了内心的温暖记忆。方丹留学归来后心系西藏,利用专长,一次次深入藏族聚居区救治患者。对方丹来说,和圣湖融为一体的藏族的圣洁、纯粹、善良、美丽,正是她西藏情结的沉淀。她一次次来到西藏,也正是一种精神上的探源和回归。当梅朵在湖边展露出对汉族丈夫的无边深情,并用“跪天跪地跪神圣”的双膝,跪拜方丹,将“藏汉一家小儿郎”的生命相托,方丹所受到的与其说是深沉的震动,不如说是深刻的洗礼。

  正是在这样的精神砥砺和激荡下,方丹准备竭尽全力为梅朵组织会诊,冒着漫天风雪追回德吉和达瓦。最后手术后的梅朵母子平安,得到最大的吉祥。达瓦也得到顺利救治,实现梦想有了保障。让方丹喜出望外的是,德吉老人就是当年方丹父亲的救命恩人。在这一部分,剧情上的逻辑闭合十分清晰和简洁,戏曲艺术的综合性力量得到了最为丰富的表现。漫天风雪的程式设计,别具匠心,形象地渲染了藏地的自然风貌,烘托出人物置生死于度外的高尚情操。方丹和加措,迎风斗雪的台步和招式,体现出戏曲动作将心理外化的多样性和节奏感。方丹在手术中的艰难挣扎,融合了时空交错的心理对话,最大程度地敞开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评剧腔调和音乐的强烈的咏唱性、民间性和当代性,在紧致而跌宕的情节突进中,也展示出独特的复合魅力。

  毫无疑问,该剧以彩虹为象征,所要着力刻画的就是一种超越性的人间大爱。这种爱凝结了三代人的人生际遇,容纳了汉藏民族关系中鱼水相依、水乳交融的历史命运。方丹的父亲和德吉阿妈的故事是在新中国甫一建立,修筑青藏铁路,以现代交通链接西藏和内地关系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筋骨一样的刚性链接和血肉一样的柔性链接,成就了那个年代的丰满记忆。方丹、加措、梅朵,是改革开放时期第二代汉藏友情的创造者和担当者,无论是海誓山盟的爱情、春风吹拂的友情,还是性命相托的医患关系,在前一代人奠基之上,事业和人生都有了更加广阔的舞台、更广泛的链接。达瓦和梅朵的孩子,是如花之蓓蕾,如鸟之雏翼,他们是可以预见的承接了人间美好,也必定以美好还报人间的尚未绽开的希望和力量。三代人的命运是在自然和命运的生死考验中,靠人间大爱互相连接,先后连接的,在不断提升的时代运转中,他们的身上都迸发出色彩各异,但同样震撼人心的人性的光芒,这不正是汉藏关系所蒸腾出来的友情的彩虹吗?

  必须提及的是,该剧塑造的主人公是从事现代科学工作的医生,也始终将叙事放置在浓郁的藏地文化特色中推进。雪山、圣湖是自然的标识,佛寺、藏袍、哈达是器物的标识,藏舞、藏歌、藏戏是人的标识。尤其是藏戏说雄,事实上具有了歌队的功能,不仅从形式上增加了神幻、浑朴的藏地文化标识,更重要的是,其唱词以狞厉和空灵映射戏剧情节,点化人物内心,成为戏剧行进的机杼之力。主创人员将理性与非理性凝结于超越性的人格审美和精神氤氲中,创造了高洁的圣灵之域。正是在这样的场域中,那地上的“天使”和天上的彩虹,才互相辉映,合二为一,楚楚动人、撼人心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