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新时代的民间文艺使命
栏目:视线
作者:潘鲁生  来源:中国艺术报
<style type="text/css">.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style><div class=TRS_Editor><p>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与艺术家们深入交流文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共商文艺繁荣发展大计。五年来,我们深刻感受到,新时代文艺工作“明方向、正导向,转作风、树新风,出精品、育人才” ,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全社会的文化自信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普遍提升了,许多文艺创作、文化服务走进田野、深入基层更接地气了,呈现出了正本清源、守正创新、扎根生活、服务人民的新气象。</p>
<p>  回顾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五年来民间文艺发展,倍感振奋,备受鼓舞。在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指导下,曾因全球化、信息化、城市化迅猛发展而受到冲击的民间文化生态得到修复,传统的民俗文化、民间艺术等进一步受到重视,不少民间文化活动在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发挥“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作用的意义上发展得更热闹红火了。中宣部、中国文联部署实施“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和“中国民间工艺传承与传播工程”两大工程,中国民协秉持学术立会传统,全面组织实施,“文”“艺”并举,相辅相成,进一步激发民间文化的创造活力,在文化传承、设计创新、乡风文明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我们的节日”主题系列活动、“一带一路”民间文化探源工程、“中国民间文艺之乡”建设都呈现出新气象、新风貌。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文化成为最生动的缩影和画卷。广大农民画作者描绘新时代,以手中画笔表现乡村、表达心声,在中国民协组织的“中国精神·中国梦”全国农民画创作展中,体现了新时代的乡村风貌和文化风采。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等一系列主场外交活动中,民间文化元素、艺术设计通过视觉意象具体生动表达出国家立场,传播智慧理念,以鲜明的标识性承载深远文化内涵,富有强大传播力和影响力。</p>
<p>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是我们提升、改进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制胜法宝。我们要深入学习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繁荣发展民间文艺,进一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p>
<p>  深刻认识民间文艺的发展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 。以民间文艺为例,它蕴藏在乡土民间,包含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凝聚着民间百姓的喜怒哀乐、承载着婚丧嫁娶等礼仪风俗,是从历史深处流淌至今的文化血液,是我们文艺的根基和母体。一段时期以来,由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生产和生活方式改变,民间文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一些民间文艺样式从人们生活的中心走向边缘,甚至从灿烂的民族文化星空陨落消亡,面临危机。当前,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从专业出发,从本职工作出发,保护好民间文艺这些祖辈流传下来的文化种子,守护我们民族文化的乡土,留住乡愁最生动的载体,是种坚实的使命和责任。</p>
<p>  积极发挥民间文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并且把文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到了“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的高度,提出“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 。我们需要就此深刻思考和践行。历史上,民间文艺包含着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核,用艺术化的语言表达生活的理想,诠释民族的传统美德,包含着讲友善、守诚信、崇文明、尚和谐、求大同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的思想,并与民风民俗等相结合,具有广泛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当前,从实际出发,从本职工作出发,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我们要系统梳理民族民间文艺的价值体系,明确民间艺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血脉联系,并进一步尝试将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间艺术,引入课堂,推广进社区,返回到乡村,在少年儿童的启蒙教育、社区群众的文化活动、农村的文化生态建设中发挥作用,通过群众的文艺传习,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间文化生活中发挥引领作用,渗透生活,深入人心。</p>
<p>  进一步建立民间文艺与当代创作的血脉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 ”从民间文艺的调研经历看,民间文艺是一片不应被遗忘的乡土,我们不仅要加紧梳理抢救,留存文化的记忆、保护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要进一步以创作带动传承、以研究服务发展,繁荣当代的民间文艺。从而更好地理解民族文艺独特的审美传统,尊重和遵循民族审美标准,关注本民族的读者和观众,在中华民族的审美体系里建构当代的文艺理论,而非盲目地复制和模仿西方的文艺观念、生硬地套用和移植别人的艺术语言,更不是削足适履地以西方的文艺标准来度量中国的文艺作品。不在跟风、仿效中肢解、戏谑、破坏自己的文艺传统和经典语言,真正在植根优秀传统、深入关注国际前沿、重视彼此砥砺的过程中,秉持属于中国传统的文艺精神。</p>
<p>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上提出了文艺期盼和要求,我们要深刻领会,深入践行,从本职工作、从专业领域、从自身的创作实际出发,把重要讲话精神落到实处。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根基在民间,民间文艺是生机勃勃的载体和纽带,我们要激发民间文艺的活力,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增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自信心和自豪感。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在民间文艺的传承与发展中,为民族文化复兴作岀积极的努力和贡献。</p>
<p><font face="楷体,楷体_GB2312">  (作者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font></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