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的赤子情怀
<style type="text/css">.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style><div class=TRS_Editor><p>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有一个群体特别令人尊重,那就是客家人。这个非常独特的汉族民系,他们的先祖大多自东晋以降,为避战乱,从中原地区衣冠南渡,一路跋山涉水,开疆辟地,筚路蓝缕,最终找到一处南方的山区疠瘴之地开基安居、繁衍子孙。这是一个不会因循守旧、勇于开拓进取的了不起的民系。这种独特的经历造就了客家人的特质:崇文重教、吃苦耐劳、勇猛执着、开拓进取、家国情怀、舍生取义。他们的文化脉缘传承了魏晋风骨、儒家遗风,既有对民间疾苦的关切,也有士大夫心系社稷之情怀,自觉地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因而在近现代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革命大潮中,涌现出诸如孙中山、朱德、叶剑英等名垂史册的人物,也涌现出曾宪梓、田家炳这样的爱国商人。可以说,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总少不了客家人的身影,在我国波澜壮阔的近现代史中可以印证。读了谢友义的报告文学新作《肝胆两昆仑──刘琴西、刘尔崧两兄弟的红色传奇》 ,让我对客家人的特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p>
<p> 青年作家谢友义也是一个客家人,与东晋名相谢安有着剪不断的生命脉缘。作为一名曾经生活在底层的作家,他从工人写作者,到扛起广东工业文学旗帜,其间所走过的每一步都是沉稳、艰辛的。作为紫金人,如今,他只身挑起了为家乡红色兄弟立传的重任,花费了两三年时间,完成《肝胆两昆仑──刘琴西、刘尔崧两兄弟的红色传奇》 。这部著作有几处可圈可点:刘琴西、刘尔崧两兄弟是中国工农革命的代表人物。紫金刘氏一门双杰,一个是工人运动先驱,一个是早期农民运动领袖,兄弟俩各主一方,相互组成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主体,一经一纬,相得益彰。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我党早期杰出的工人运动领导人刘尔崧120周年诞辰,以这部作品作为党和国家的献礼正当其时。</p>
<p> 这是一部经得起推敲和耐读的作品。“真实性”是报告文学的基本特性,一部报告文学作品如果失真失实,存在硬伤,即使语言再华丽、结构再完美、风格再独特也是徒劳。为这部作品,谢友义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追根溯源,力求每一事每一处都有来处,有文字记载的包括:陈运业《大革命时期紫金青年运动的回忆》 、广东人民出版社《红军第二师第四师史》 、邓克强《回忆紫金“四·二六”暴动的前前后后》 、沈素芳《大革命时期海陆丰妇女亲历记》和《妇女解放之曙光》 、马兆銮《刘尔崧在家乡二三事》 、谭天度《我所走过的“五四”道路》 、饶卫华《党的忠诚儿子刘尔崧》 、谭竹山《悼念尔崧同志》等。</p>
<p> 可以说,报告文学作家都是激情澎湃的作家,没有激情是写不出好作品的。谢友义浑身迸射着激情的因子,他用满腔热情的笔调描述了刘琴西、刘尔崧兄弟俩的思想轨迹、革命历程、工作遭遇、家庭变故等,谢友义没有停留在叙事的层面上,而是对他们的所作所为进行了深刻的思考、重重叩问:“我有时想:一个只有18岁的少年,能干些什么?而这位18岁的客家汉子可以顶天立地。 ”“是的,当我们坐在安好静美的时光里,翻阅那些静静地躺在历史深处、被岁月染上了沉沉的沧桑之色的文告,你会发现:文告的字里行间传达出的力透纸背的时代精神,是共产党人为之浴血奋斗的信仰,是共产党人肩负使命的真实记录。没有华词丽藻,没有字斟句酌,毫无八股之风、增删之词,但随便拈起一词,却有滚烫灼手之感,火星迸溅之势。一字一星火,终成为势不可挡、如火球般四处滚动的燎原大火。 ”谢友义用“肝胆两昆仑”作标题,实为精准。顾名思义,两兄弟忠肝义胆,伟如昆仑山脉,充满了浩然正气。</p>
<p> 这是一部对党史研究极具参考价值的作品。刘琴西是紫金“四二六”暴动总指挥,是中国最早红色政权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紫金“四二六”暴动是中共党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章,打响了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枪声;建立了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府;建立了第一支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紫金县工农革命军;在全国实行红色武装割据,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可以说,刘琴西的思想与实践与中国革命“枪杆子里出政权”“农村包围城市”等理论思想是高度吻合的。刘尔崧, 1921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党建党初期最早一批的五十几名党员之一,先后组建了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新学生社,创办爱群通讯社,改组广东油业工会,领导顺德工人罢工、沙面工人罢工、省港大罢工,亲历沙基惨案等,书写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红色传奇,在实践中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工人革命的道路,为以后在白区工作的党员们起到参考借鉴作用。谢友义写这部作品,除了参照文献,更多地利用家乡人的优势到实地采访,尤其是对尚健在的相关当事人以及刘琴西的儿子刘乃超老人的采访,跟文献相互印证,对文献缺失部分作出有力的补充。</p>
<p> 衡量一部文学作品的高低,取决于这部作品的思想高度和情怀。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各种思潮也涌进国门。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崇洋媚外等在青年一代的身上涌现, 《肝胆两昆仑》通过描写刘琴西、刘尔崧两兄弟的红色传奇,让青年一代重新认识老一辈革命家的赤子情怀,为了国家的前程、民族的命运放弃安逸的生活,甚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此书召唤家国情怀、理想主义回归青年一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p>
<p><font face="楷体,楷体_GB2312">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font></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