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薪伊执导大型原创儿童剧《我的妈妈是匹马》
“把最高的审美认知传递给孩子们”
栏目:探班
作者:本报记者 蒲波  来源:中国艺术报

  “136个,一个不能少! ”在北京儿艺剧场的舞台上,一群“马儿”喊道。年轻的演员们排演着这样的故事:上世纪40年代战争爆发,一群战马被托付重任——驮运136个保育院的孩子到安全的地方。其中,有一只4岁的小母马,它背上的孩子和它同龄。这是由北京演艺集团出品,北京儿艺制作并演出的大型原创儿童剧《我的妈妈是匹马》 。该剧由著名导演陈薪伊执导,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主任张庆山、著名服装设计师李锐丁等加盟制作。

  时隔近20年,再度与北京儿艺合作,对陈薪伊而言,她要做的不仅是一部儿童剧,更是具有最高审美品位的“精神食粮” 。她说,“现在的家长很关心给孩子吃什么,文艺工作者更要关心给孩子们吃怎样的精神食粮,少年强,则国强。中国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未来的问题。孩子处于启蒙阶段,谁来开启他们的认知呢?是父母,是儿童剧艺术工作者” 。

  面对蓬勃发展的儿童剧市场,陈薪伊表示担忧,市场化浪潮中出现了一些比较庸俗、低级的儿童剧。“对于这样的儿童剧,我非常反对,宁可不做。 ”她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必须做高级的儿童剧,用最通俗易懂的方法把最高的审美认知传递给孩子们。 ”秉持着这样的信念, 81岁的她将满满的爱、宝贵的童心倾注在《我的妈妈是匹马》中。她戏谑地说:“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这个‘孩子’已经怀到第九个月了。 ”她将长期合作的老朋友们、第一次合作的新人们团结在一起,反复打磨这部戏——剧本从一个写实的故事演变成一个浪漫的故事;舞蹈设计不断寻找马的形体、特质乃至性格如何与舞蹈高度融合。

  “我们常说‘龙马精神’ ,龙马精神就是腾飞精神、奋斗精神、马不停蹄的精神、一马当先的精神。我想用马的故事让孩子们感受到马的精神。为什么要写马?马的寿命一般只有35岁。过去,哪一场战争没有马,哪一位伟大的英雄没有自己的坐骑? ”陈薪伊分享了一个去年去日本度假的小故事:在一个眼镜店里看见一匹挂眼镜的、没有腿的马的模型。她当时就拍下来,发给编剧、北京儿艺副总经理朴文姬,建议这部戏就叫《我们的维纳斯》 。当时剧本里写到,马为了保护孩子,前蹄断掉了。她就想在剧结束的时候,可以有一个“断臂”的马站在那里,孩子们都来瞻仰。对此创意,有人质疑,也有人赞同。权衡之后,陈薪伊和剧组设计了一个讲故事的孩子——他曾被战马背出战场。

  这部戏对于北京儿艺来说也是意义非凡,既是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的又一部原创大戏,同时也是北京演艺集团在艺术创作之路上砥砺前行十载年华的硕果展示。“我始终觉得儿童剧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各艺术领域的大家汇聚到一起为孩子做事,带来的能量、领悟是不一样的。 ”北京演艺集团总经理助理、北京儿艺董事长董宁说:“作为戏剧人,我们从事这个行业为什么?正如陈薪伊导演所说,我们不是来逗孩子玩的,孩子玩有游乐场,我们要在剧场里注入思想、注入审美、注入崇高感。 ”

  董宁谈道, 《我的妈妈是匹马》来源于一个传统题材,如何让这一题材能有时代性的表达呢?“当下的观众告诉我们,儿童剧是多元的,随着时代的更迭,它在不断地推陈出新” 。她特别佩服陈薪伊导演仍在努力打造最新的舞台、最新的审美,让所有人感受到“儿童剧不是模式化的” 。她说:“儿童剧是最飞扬的,这个群体最鲜活,它最需要活力,最需要想象力,也最有激情。 ”

  据悉,儿童剧《我的妈妈是匹马》将于10月13日在中国评剧大剧院进行首演, 11月15日在北京喜剧院进行第二轮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