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陈力执导的《古田军号》 2019年8月1日在人民大会堂首映后,引发了热议。该片在还原革命历史真实的前提下,在革命历史的当代性阐释方面,进行了诸多的艺术探索。
《古田军号》讲述了青年革命领袖带领红四军在面对重重艰难险阻时,坚守信仰、探索革命真理与出路的非凡历程。影片刻画了信仰坚定却也有“脾气”的革命家形象,启用了胡兵、张一山等演员,而毛泽东、朱德、陈毅等革命家的扮演者虽然没有采用特型演员,但是,影片中的伟人形象却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毛泽东委员高瞻远瞩、雷厉风行;政治部陈毅主任平和且变通,尽力弥合毛委员、朱军长的意见之争,增添了喜剧效果。行伍多年的朱德军长因为部下各种违纪等问题,气恼得终日不怒而威、不苟言笑,但是对部下的关爱,以及偶尔脾气的“爆发” ,一定意义上成为朱德形象刻画的妙笔。
相形之下,刘安恭的形象可以说是悲壮的。曾经在德国和苏联的军事学院学习的刘安恭,盲信苏联理论,刚硬、傲慢,曾经与毛泽东意见相左言辞激辩。但是一系列的困阻和失败,尤其是毛泽东曾经执意处理的、违反军纪的士兵当了逃兵,使得刘安恭的心绪出现了变化。在请“出走”的毛委员重回红四军的晚上,刘安恭迈腿离开夜校大门口时,扭头看了看正在农民夜校上课的毛泽东,没有言辞,只是多了一点注目之后,就决然地离开。当晚的战斗,冲锋陷阵的刘安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在叙事结构方面, 《古田军号》采取了历史与现实互为激荡的叙事结构。
影片以一个小号手池有田亲身经历作为全片的叙事视角,增加了历史表述的个性化和情感化。当年才13岁的小号手,父兄在撤离井冈山时,不幸牺牲。孤苦一人、对革命道理还不深知的小号手,深切感受到了36岁的毛泽东对他的呵护和照顾。而且,小号手又有勤务兵的身份,以形影不离的旁观者视角,懵懵懂懂地回述了这段历史。影片用了孙子池文龙为年已103岁的爷爷池有田配音,并以“我爷爷”的口吻,叙述贯穿全片的旁白,让观众倍感亲切的同时,又有了岁月的沧桑感和历史的纵深感。
在自述风格的旁白的基础上,影片又以旁白的形式,分别进行了三次历史延伸,分别是: 1929年,曾经倾家荡产、积极办农民夜校的张翠娥, 1990年过世后将毛泽东当年为农民夜校讲课的院落无偿捐献给了国家;老人池有田和孙子池有龙坐在雄伟的古田会议遗址前; 2017年朱日和威武雄壮的阅兵画面。
除了历史的延伸,影片还体现了革命浪漫主义。小号手椿伢子在整个影片中,都是木讷的形象。但是,到了古田会议后,朱德军长率部开拔的时候,曾经软弱无力的小号手,雄姿英发,吹起了雄壮、嘹亮的冲锋号。这也许暗喻着,经过古田会议改编以后的红四军,已经变成了一支信仰坚定、洪流滚滚的强军。
古田会议90年来,经历了峥嵘岁月、战火洗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铸就了保家卫国、捍卫和平的虎贲之师。 《古田军号》这种打通历史与现实的叙事方式,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了一段惊涛骇浪的革命历史。影片结尾,威武雄壮的大阅兵等现实讯息的呼应,让伟大的革命精神呈现出现实脉动与回响。在祖国蒸蒸日上,国际形势风云际会的今天,观众能够从影片军号嘹亮的意象中切实感受到历史给予现实的精神指引和奋进的动力。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