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字铸造一座古城
——评李明忠的长篇小说《安居古城》
栏目:品味
作者:王干  来源:中国艺术报

  前不久,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引发全球关注。为什么人们如此关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巴黎圣母院已经牢牢地建在人们的心中。任何一座建筑总是有生命的,而文学作品的生命是无限的,哪一天巴黎圣母院这座建筑真的消失了,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也会永远存在。

  阅读李明忠的长篇小说《安居古城》让我产生了这样的联想,显然《安居古城》作为一部小说还没有达到《巴黎圣母院》的高度,但是作家用文字留下历史、记录古城的理想是向维克多·雨果看齐的。我曾经到过安居古城,现在读到小说《安居古城》 ,感觉是在不同的时空里穿梭:文字构成的“安居古城” ,不用双脚行走,而用目光接触。古城存下来难,保护古城难,用文字铸造一座古城难上加难,因为,写古城的小说很多,但成功的作品少,作家有很多诉求,转入小说中,影响了创作的走向。 《安居古城》是一个命题性的作品,作家如何发挥艺术的创造性,才不拖古城的后腿。读了《安居古城》 ,我认为,作品很成功,用文字为安居古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这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成功解决了纪实与虚构的问题。这类小说有古城的实体存在,也由于有很多历史资料历史人物的存在,反而为小说写作增添了难度,因为画鬼容易画人难,这些历史和人物对作家的想象力是个限制,也是个挑战。这部小说处理好了纪实与虚构、历史与想象的关系,为古城立传、塑像,再现了历史的生活现场,写出了鲜活的人物。读者读到历史,也读到了文学。小说在纪实与虚构的分寸上拿捏得非常好。

  第二,小说是一部浓郁的风情画卷。汪曾祺说过,风俗是一个民族的抒情诗。李明忠很爱他的家乡,对故乡的一草一木都投入了非常深的感情,很多风景描写非常好。当前,环境的污染对作家影响很大,到处都是雾霾、浓烟,我们在作家的小说里,也很少看到风景描写了,久而久之,以至于一些年轻的作家都不大会写景了。十九世纪的作家如屠格涅夫,景物写得多好啊! 《安居古城》风俗、民俗的描写很接地气,有点像汪曾祺的作品,从营造气氛的整体把握上写人,把作家的情感、民俗风情结合在一起,把人物、感情和景物融合在一起,让人眼睛一亮。在结构上也是散点式,用空间的转换来写人物和风俗,像《水浒传》 ,也像《红楼梦》的结构。

  第三,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尤其注重人物性格复杂性的展示。 《红楼梦》为什么伟大?因为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古城安居》在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丰富性、生动性上下了功夫。在小说的下半部,在抗战胜利的狂欢之时,周如惠突闻丈夫阵亡的噩耗,一下子昏死过去,醒来后还在幻想夫君回来,可生活是无休止的孤独、无助、痛苦和悲伤,成为战争遗孀的她,不想亡夫了,甚至也不许别人说起她的亡夫。生活的痛苦,她不畏惧死;可女儿年幼,却又贪恋着生。在目击闺蜜利用色相获取保护时,她的内心也涌动着波澜,交织着反感、无奈、逆来顺受、期待逃过劫难的复杂情感。一位老领导死了老婆,要纳她当填房时,她期盼用新的爱情抚平心灵的伤痛,愿意以身相许,可是,这位干部对待吕旃蒙的态度像一把刀捅到了她心灵深处的伤口,她仓皇逃走,守着昨日的爱情,以度余生。这是一种无奈,也是人性深处的悲剧。周至尹在小说中是个反派人物,很坏,但也有善良的一面。堂妹周如惠从抗战前线回到安居后,急于打听吕旃蒙的消息,周至尹故意把登有吕旃蒙殉国消息的报纸藏了起来。在强大的时候,他也有同情弱者的一面,斗了半辈子的对手许崇高被枪杀,他的心里竟有些失落;对待许崇高的遗孀秋月,他也没有赶尽杀绝。在破除封建迷信砸庙宇、毁祠堂的匾额时,他觉得可惜,发动群众征集匾额,做了粮仓的仓板,保护了一批传统文化。这样的人物没有扁平化,而是丰富的圆形人物。小说的灵魂在塑造具有个性和艺术典型价值的人物形象,而《安居古城》在这方面所作的努力,是显而易见的。

  祝贺这样一部用文字建造出来的文字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