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观众“听到”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栏目:艺林
作者:本报记者 高艳鸽  来源:中国艺术报

让观众“听到”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记2019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梅兰竹菊国乐音乐会

  二胡演奏家宋飞与乐道胡琴重奏组在梅兰竹菊国乐音乐会上演出 韩墨 摄

  作为由深圳市人民政府和中国音协主办的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的重要品牌,梅兰竹菊国乐音乐会于3月29日在深圳音乐厅上演。这也是自2017年以来,梅兰竹菊国乐音乐会第三次亮相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音乐会上,琵琶、二胡、古筝、笛子等乐器先后登场,民族音乐与中国传统戏曲、民间故事以及西方文化等展开对话。

  参与今年这场梅兰竹菊国乐音乐会演出的,包括琵琶演奏家吴玉霞与艺苑国风重奏组,二胡演奏家宋飞与乐道胡琴重奏组,古筝演奏家王中山与国音古筝重奏组,笛子演奏家戴亚与龙之吟笛子乐团。演出曲目中,既有中国民乐《江南风韵》 《酒狂》 《小放牛》 ,也有国外曲目《野蜂飞舞》 ,以及中国当代作曲家近年来创作或改编的《杨柳青青》 《秦川情》《喜相逢》等。

  音乐会上,宋飞带来了一首二胡独奏作品《杨柳青青》 。“这是一首具有我的家乡天津的音乐风格的作品,作曲家关乃忠运用了天津时调和天津快板的音乐元素创作而成,表现了春天杨柳随风摇摆的婀娜美妙,和人们在春天到来时的喜悦。 ”她表示。

  宋飞组建并培养的乐道胡琴重奏组在音乐会上演奏了弦乐四重奏《戏花鼓》 ,作品取材于湖南花鼓戏。宋飞介绍,“四把胡琴在演奏过程中,就像花鼓戏中的四个角色,在对话,在欢笑,具有很强的可听性。同时还运用了一些新鲜的演奏技巧丰富胡琴重奏的表现力,音乐节奏富有动感。 ”

  古筝独奏《酒狂》 ,是王中山根据同名古琴曲改编创作的。“古琴曲《酒狂》是魏晋时期文人阮籍饮酒后所作,他醉酒佯狂,内心愤懑,借这首曲子表达怀才不遇、孤独无奈又不愿随波逐流的心态。 ”音乐会上,王中山在一台古筝上,通过一些现代的演奏技法,再现1000多年前一位中国文人的气质。他说,“过去人们解读《酒狂》时,‘酒’的意味更多,微醺、佯狂、步履蹒跚,我的演绎更着眼于‘狂’ 。古琴有7根弦,古筝有21根弦,相比古琴版,古筝对这首曲目的演奏可以更‘狂’ ,把多弦乐器的优势发挥出来。 ”

  为了体现中西合璧,王中山在这场音乐会上,选择用钢琴和古筝配合,既有古意盎然之感,又有新的音乐气象。他也曾在往年的梅兰竹菊国乐音乐会上演奏过《西域随想》 。“古筝可以演奏西方音乐,钢琴也可以演奏《春江花月夜》 《渔舟唱晚》等中国古乐。这种多元化的文化连接非常必要。 ”不久前,王中山带着古筝赴匈牙利、德国、意大利等国演出,他发现,东西方文化有很高的融合度。在他看来,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既展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又和西方文化实现了对接。

  乐道胡琴重奏组在音乐会上演奏的一曲《牛郎与织女》 ,是本届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的委约作品,由美国青年作曲家德里克·库珀创作。在阅读了大量中国的爱情故事后,他选择了《牛郎织女》作为创作题材,在这首曲目中,他通过《走向禁忌之爱》 《王母的愤怒》 《怜悯与宽恕》三个乐章来表达自己对这个中国故事的理解。

  “这次委约的西方作曲家,我们特意没有选择名家大家,而是选择了青年作曲家,希望西方更加年轻的血液与中国传统文化碰撞,看看能否开出一朵新的灿烂的花。 ”这场音乐会的总策划、青年作曲家李劭晟告诉记者。他介绍, 《牛郎与织女》为中国二胡四重奏而作,作曲家运用了西方弦乐四重奏的写作手法,同时又利用了中国二胡乐器的特点,“所以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听到了东西方文化的一种融合,既有弦乐四重奏本身的互相协作,也有室内乐的一种交互,这在我们的传统音乐中是比较少的” 。

  “通过《牛郎与织女》这首曲子,观众也可以感受到一个不太了解中国文化的西方作曲家,对这种中国式爱情的观念和表达。 ”李劭晟说,这其实也是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的价值之一,就是不同文明之间的互相了解和理解,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可能互相协作和互相融合。

  3年以来,梅兰竹菊国乐音乐会每一届都在寻求新的突破。第一年演奏的是各种民族乐器代表性的传统曲目,第二年加入了室内乐重奏合奏作品,第三年不仅委约西方作曲家创作,也有《野蜂飞舞》这样改编自国外曲目的作品。李劭晟说,“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曲目,来拓宽大家对民乐的传统认知,突破观众对民乐的理解和想象,让他们知道民族乐器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可以承载更丰富的信息和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