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放映业界专家论道中国电影院线制改革16年——
提升品牌规模和核心竞争力是关键
栏目:本期视点
作者:本报记者 李博  来源:中国艺术报

  在中国电影票房飞速增长、产业空前繁荣的背后,院线制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近几年层出不穷的买票房、偷票房等违法行为,就折射出院线在管理方面的漏洞。

  新华社发  徐骏  作

  在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中,始于2002年的院线制改革,是人们无法绕过的一道重要分水岭。在院线制的推动下,中国电影产业16年来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无论影片数量、观影人次还是制片公司规模、电影票房总额,都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但我国院线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集中体现在院线的品牌规模和核心竞争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由北京电影学院国家电影智库、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主办的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国家电影智库系列沙龙之“不忘初心:中国电影院线制改革16年”日前在京举行,多位电影发行放映业界专家齐聚一堂,以交流探讨中国电影院线制的发展历史、成功经验、存在问题的方式,为我国院线制未来的发展出谋划策。

  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副会长陆遥认为,中国院线制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在前十年,院线制点燃了中国电影市场,起到了发动机、点火器的重要作用;而在后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院线制在院线申请、相关文件升级换代、相应配套政策措施升级以及退出机制等方面,都凸显出一些问题,亟须进一步完善。 ”陆遥表示。中影股份副总经理周宝林认为,院线制改革是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的窗口,“目前院线存在的加盟院线费用不断下降、影院不规范运营等问题,并不是院线制本身的问题,而是院线制发展未能适应新的市场变化所产生的结果。 ”周宝林表示,当下从业者应着力探索新的运营模式与运转机制,通过资源整合、加强院线话语权等方式,提升中国院线制的发展水平。

  作为院线制改革的亲历者,北京电影协会会长刘洪鹏认为院线应在四个方面发挥资源优势,以适应新的市场变化。“一是利用大环境,争取政府的政策扶持;二是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自我;三是营造利益共同体;四是打好亲情牌,做好群众服务。 ”华夏电影副总经理黄群飞则希望美国院线的成功经验能对中国的院线制有所启发。“好莱坞电影从一开始走的就是市场化道路,因此院线制在美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而中国院线制则始于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因此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是行业发展的正常周期现象。只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依托本土优秀文化和宽松的政策环境,中国电影院线制就一定会前景光明。 ”黄群飞表示。

  在万达影视CEO姜伟看来,中国院线制发展应当走精细化开拓的道路,“院线管理者、经营者应重点思考如何与发行方进行更加深度的结合,而不是将市场、定价权、排片权、结算权全部交给互联网平台。在短期内,影院享受了互联网平台带来的红利,但从长远的角度来说,影院才是电影放映的本体,与发行方更加紧密地合作,才是院线运营的正途。 ”太合娱乐副总裁邱洪涛同样认为,“互联网企业从2014年开始大规模介入电影行业,导致很多院线在享受增长红利的同时,将自己本身应具备的职责和能力拱手出让,这无异于舍本求末、自废武功” 。

  “影院是十分复杂的经营实体,作为经营者,我们强烈呼唤两种资源:一是优质的内容,这是影院赖以生存的基础;二是健全的机制,这是保证企业利润和发展动力的关键。 ”华谊兄弟影院投资公司副总经理徐小峰认为,院线制要更好地发展,一方面要靠科学的评价体系,比如市场化的能力、品牌的议价能力等;另一方面要靠市场的规则,主管部门应相信市场优胜劣汰的能力,敢于以市场化的方式进行宏观调控。“政府的顶层设计,是中国院线制发展乃至整个电影产业发展的支撑性力量。 ”北京新影联院线总经理贺文坦言,电影的市场化是一门大学问,需要科学性、法制化的配套措施,“如何从粗放管理到精细管理,如何坚持市场的主体地位,如何打造多平台、多样化、区域性的院线管理机制,都是管理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