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中的不凡
——品读洪鸿的性情文字世界
栏目:传真
作者:张雄文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与洪鸿相识,主要缘于我和他是鲁迅文学院第三十三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的同学,其次,在于他的文字。在我的印象中,洪鸿是那样的引人注目。

  近年来,我经常在全国各地报刊看到洪鸿的散文、随笔作品,这些作品屡屡被选入多种权威文本,竞相被《读者·精品人生》 《中国年度青春散文选》 《菁菁校园文丛系列》 《智慧与人生精华选本》 《绿地》等大型散文丛书选载。在鲁院学习期间,他的散文作品还荣获了第五届“中国报人散文奖” ,到目前为止,这项殊荣在全国散文作家中也仅有五十人获得,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学底蕴和创作实力是很难的。

  读洪鸿的散文作品,那行文的流畅与逼人的才气给了我很深的印象。他那具有立体感的文字,谐趣横生,引人深思。老实说,我已经很久没有体验到这么强烈的阅读快感了,倏忽一下子读到了带有大量作者见闻、经历和思想性情的文字,心情也一下子愉悦起来。我倾心于隐藏在文字中那个拒绝媚俗的身影,那颗平静安宁的心灵,让我感受到一个至情至性的人不甘心迷失在群体浮躁中的呐喊。我贪婪地品味着洪鸿的心灵世界,任心身融化在作者所营造的文字世界里。那些发人深思的哲理小语给人最直接的撩拨与策动,如一汩清流在不知不觉中溶入思绪,逐渐荡去了我内心的浮躁。

  文字,本身就是一片放逐心灵的原野。经历便是财富,洪鸿在为文时,便能很好地把握这一点。难得的是他能将人生感悟、心灵独白等糅进其人生经历而随其思想的灵光付诸笔端。正所谓意到笔随、不拘一格。从洪鸿的文字中,我看到了他的人生轨迹,看到了他轻松、洒脱、坦荡的人生态度,他用文字和你谈“情”说“爱”时,就好像是上了一次爱情专科学校,和你品酒论人生时,就像是聆听了一次先哲的生动演讲;温情的洪鸿用文字在与你诉说自己的亲情、聊人生所经历的痛苦和伤情时,你也不得不沉浸在他所营造的这种情绪的氛围之中;思考的洪鸿在黑夜中,用黑色的眼睛凝视着自己心灵的深处;斗士的洪鸿用犀利的笔尖抨击着社会的不公与人性的卑污。

  在洪鸿的散文中,很多篇章读后都能给人带来心灵的震动。从《故乡的泥土》到《一座城,与我的非公共生活》 ,洪鸿用睿智的头脑来看清社会,思考生活,以从容的心态应对着一切,行文充满了对人性温情的关怀,对社会严肃的深思。这里我不妨引用两段他的文字:“北京就是这样一个地方,要么你随自己的信念和脆弱迅速崩溃,要么你有足够的麻木去忍受那些异态的聒噪。毫无例外的,我的作品中,总晃动着一个写作者在这座城市中挣扎的身影。我依然在‘我是这个世界生存能力最强的动物’的信念下,支撑着自己,书写着这些可能一文不值的文字……” ( 《一座城,与我的非公共生活》 ) “挥手告别送行的亲人,踏上北上寻梦的列车。在双脚离开故土的瞬间,心里滋生了一种难以言状的怅然——那是许多同龄人都能感觉得到的魂牵梦绕的家园之恋。已经数不清有多少次这样的惆怅,有些麻木的心灵表明了我经历的沧桑。 ”( 《人在旅途》 )我相信,任何一个人看了这样的文字都会在心底产生共鸣!

  我一直认为,一个优秀的作家,需自觉地将写作之根植深于底层社会,着力于表现草根阶层的生存状态,呼唤其生命的苏醒与新生,体现文学所应当承载的忧患与使命感。散文是人对生活的感悟,是智慧升华的结晶。惟有保持心性的单纯与平静,才能使自己的文字像阳光下的芳草一样葱郁清脆。洪鸿做到了,这也正是他文章的魅力所在!

  洪鸿是写纪实散文的高手。读他的文字,总让人产生很多感慨,我有时不禁这样想: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像洪鸿这样的非体制内作家,既要为生存而劳累,却还能沉下心来,静观社会,洞察人世,在自己的文字世界里构筑着那些让人深思、让人回味的精美散文。这一点,不能不让人佩服有加。

  为了生存,也为了文学,洪鸿当年不得不从故乡安徽省太湖县辞职,挤入“北漂一族” 。值得庆幸的是,洪鸿在“北漂”的旅途中,坚持以新闻笔记录人世,以文学笔拷问心灵。不仅没有失去自我,反而使自己日渐成熟的生命得到了进一步升华。正如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在评价洪鸿的创作时所说的那样:“洪鸿的创作诚恳而不失尖锐,直面现实的困境,感恩善良,也不避讳丑陋。市井而庸常,对现代人的生存境遇和精神生态进行了谨慎的观察和审视,这份清醒和冷静,激活了原有的憧憬和梦想,支撑着平凡中的不凡。 ”

  生命只有一次,洪鸿选择了写作,不仅仅是因为写作关乎心灵,更重要的是写作拓展了生命的尺度,使人得到了形而上的再生。希望洪鸿能继续坚守这样的文学情怀,在未来的文学创作之路上有更进一步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