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小说家朱一叶的小说《死于象蹄》所描述的,是一对互相折磨又极度依恋对方的恋人在穿越非洲大陆的旅途中发生的爱情故事,作品中光怪陆离的环境、绚丽多彩的梦境、令人窒息的情感,制造了一种炙热而迷人的阅读快感。
如果按照传统的标准来看,小说的主人公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个人主义者,自私自利、毫无责任感,一味追求自我的放纵和感官的快乐,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无视其他人哪怕一丁点的期望或者满足。他就如同《在路上》的主人公萨尔一样,疯狂不羁,却又不时冒出极其理智的认知和思考,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代人的心路和动向。在这种对现实的观照中,作者写出了被许多人遗忘的人类身心的二元性。某种程度上,它是对读者的一种提醒:在这个时代,除了对物质世界的追求,还要重视精神世界的重建。
作为一个个体的人,总有一天人们都会意识到:你应当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但是不同的是:有的人很早就认识到了,而有的人却在生命行将结束时才意识到,或许这就是“濒死体验”所说的一种极致的自由自在。主人公最后终于进入一种“忘我”状态,他为了成全女友无心的愤恨,愿意按照女友白日梦设想的进程“死于象蹄” 。这是一种深深的领悟,即使是以死亡为代价的痛彻心扉的领悟,但毕竟是“悟”了。他为自己的灵魂找到了一个归宿。我们都是活在俗世中的俗人,有人不明不白就过完了一生,有多少人会去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有勇气不顾世人的眼光去寻求只属于自己内心的宁静和感悟,只遵从内心,只跟着心走,过自己真的想要的生活呢?
在朱一叶的小说里,我们可以看到青春、激情和野性。那么生机勃勃却又离经叛道,浑然忘我,一种残酷的天真和一种光明的阴暗,看似矛盾却又并存。很多写作者,他们的作品都给人一种“暮气沉沉”的感觉,在他们的作品里,更多的是中规中矩的回忆、低迷与悲叹。好像大家的人生已经没有什么新鲜事了,只能叹息着把目光不停地投向过去。
从这个角度讲,朱一叶是特别的,她的小说里几乎看不到明显的个人生活痕迹,她自己在采访中也曾经说过:“我在生活中热情似火,以搞笑著称,确实有很多认识我的人不敢相信我会写出这样的东西。但是我很迷恋这种高反差的状态,也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状态:比如一个农民工实际上是一个诗人,一个扫厕所的大妈实际上是一个音乐家,再比如一个性格开朗爱说爱笑的人自杀了。也许这才是生活的真相。 ”或许是执着于表达“生活的真相” ,她带着一种近乎偏执的热忱讲述那些带有异国情调的故事。在那些故事里,有趣与沉重、纯真与色情、平和与暴力这些互相对立的元素被天真地混合在一起。它们呈现出荒诞疯狂的特征,但并不是通过过于乖谬的人事来实现的,而更像是在描述所有人都有可能误入其中的梦魇与困境。这部长篇小说,亦如同她那些短篇小说一样,流畅好看、光怪陆离却又逻辑清晰,有一气呵成之感。
麦克尤恩说过:“我不记得每篇故事的渊源,但我肯定巡视了别人的领地,夹带回来一点什么,借此开始创作属于我自己的东西。 ”作者自己也说,她的创作可能受到了麦克尤恩小说的影响,但是在这部作品里,我相信她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声音,语感和节奏的传达更加醇熟自然,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只属于朱一叶的风格。也许有人说太过强烈的个人风格会造成两种极端,喜欢的人很喜欢,不喜欢的人非常不喜欢,但是我想这个世界不应该缺乏个性,尤其对于写作者,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