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叙事学理论的本土化成果
——谈王彬的叙事学研究
栏目:探索
作者:吴义勤  来源:中国艺术报

  叙事学研究在当代文学研究里是一个新兴领域,难度非常大。叙事学研究真正好的成果并不多,因为引进叙事学理论以后,叙事学主要的适用对象其实是先锋小说。对先锋小说来说,叙事学比较有用武之地,那些理论可以发挥。但是王彬开拓了一个非常新的叙事学领域,就是将叙事学理论运用到了中国传统小说、古典小说,特别是《红楼梦》等的研究上。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他先后出版了《水浒的酒店》 《红楼梦叙事》《无边的风月》与《从文本到叙事》 。他从中国传统小说入手,对小说的叙事规律进行条分缕析的探索,使人读了确实是眼前一亮。

  首先,我觉得王彬的叙事学理论研究有两个贡献:一是对叙事学理论的个人化理解。叙事学理论从上世纪80年代引进之后,概念化、符号化的使用较多,后来才逐渐有了中国化的历程。到了王彬的研究中,叙事学确实挺进到了新的阶段,叙事学理论真正具有了中国学者的主体性。二是对叙事学理论的创造性转化。王彬的叙事学理论不是纯粹照搬西方叙事学,而是有自己所建构的内容的叙事学理论系统,比如在概念系统上有超叙述结构、叙述格局、叙述者集团等概念,这已经完全不是对西方叙事学的套用,而是自己个人化的叙事学理论建构。他在西方叙事学理论中国化方面做了非常成功的实践。

  其次,王彬以叙事学方法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开拓了古典文学研究新境界,打破了对传统小说的认识模式。中国传统文学的叙事学研究为什么不发达,主要是因为我们过去认为中国传统小说是没有叙事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是基本的叙事套路,没有什么叙事技巧可言。叙事学理论面对传统文本难免有英雄无用武之地之感,叙事学的高难度动作,在研究传统小说时好像杀鸡用牛刀一样难以施展。但王彬的研究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看法。过去我们认为传统小说重描写轻叙述,无论人物描写、场景描写,各种描写很擅长,但叙事元素很少。而西方现代小说重叙事轻描写,叙事则是特长。某种意义上说,王彬的《红楼梦》研究提升了《红楼梦》研究的境界和水平。过去研究《红楼梦》 ,主要是主题研究和家族研究,是人物和史实的考证,但实际上《红楼梦》本质上是小说,许多研究方向就是有问题的。而作为小说,我们就要研究它的叙事。从叙事学方面,王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范本,使我们对《红楼梦》的认知也发生了改变。 《红楼梦》再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了,它的叙事时间问题,它的人物年龄问题,它的叙事节奏的问题,它的叙述集团问题,都令人回味无穷。王彬让我们对《红楼梦》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层, 《红楼梦》研究的空间和潜力也打开了一层。过去觉得《红楼梦》已经没什么好研究的了,但是现在叙事学引进之后,我们会觉得它的研究空间还是巨大的。

  再次,王彬严谨的学术态度也令人印象深刻。他对理论的运用和对作品的阐释有着很好的结合,这给我们很好的启示。在许多研究当中,理论就是理论,文本就是文本,二者是脱节的。但在王彬这里,他对文本的分析能力、分析角度,常常是出人意料的,而他从文本出发对理论的运用和阐释,二者相得益彰,显示了出色的学术能力。

  总之,无论从文学理论研究的角度,还是从文学作品批评的角度,王彬的叙事学研究都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从文本出发,还是从理论出发,从主题研究出发,还是从叙事方面的技术研究出发,其实对每个人都是一个很重要的选择。叙事方面的技术研究,肯定是难度最大、最困难的,但也是技术含量、学术含量最高的,王彬的选择体现的是他的学术勇气与学术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