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自”中迈向无界时代
——关注舞蹈高等教育的“第五项职能”
栏目:观察
作者:田培培  来源:中国艺术报

  图为田培培教授的硕博研究生团队在今年5月举办的“美焕文心——第二届首都师范大学艺术季”活动中表演原创舞蹈绘本短剧《舞遇典故城》剧照  刘海栋  摄

  时至今日,我国舞蹈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恰逢40周年,即已迈入“不惑之年”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高校学科与专业建设已经从曾经的线性发展路线,转向专业迭代和跨专业建构的新思路。面临当下“双一流”建设的重大使命与时代挑战,全国高等院校的舞蹈学科建设是否已然“不惑” ?如何在新形势、新环境下,精准学科定位与目标,建构学科特色与实力,进而实然“不惑” ?这无疑是目前舞蹈高等教育领域亟待“解惑”的关键问题,而“解惑”的必然则需以“高校职能”为镜,在自检长短优劣后,方能择路不离高等教育之根本,笃行通往高等教育之宗旨。

  毋庸置疑,我国适时新增的大学“第五项职能” ,是高等教育事业走向“不惑”的新拐点。众所周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国际学界公认的大学三大职能,继胡锦涛同志于2011年确认了“文化传承创新”为我国大学的第四职能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认了“国际交流合作”为我国大学的“第五项职能” ,并在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中予以明确表述。“第五项职能”的提出,不是大学职能的简单增加,而是在教育眼界和关系层面日趋全球化的背景下,教育理念和价值观的根本性变化。

  纵观历史,每一个强国必定拥有闻名遐迩的、具有国际化特征的一流大学作为其后备力量支撑和软实力来源,譬如哈佛大学之于美国、剑桥大学之于英国、东京大学之于日本等等。新鲜出炉的“第五项职能”必将引领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一个无时空界限的全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核心职责也将从教书育人、教学科研向社会贡献、国家贡献、国际贡献推进,引导高校在“双一流”环境中,有效摆脱狭隘的人才培养观念。正如《意见》中与“第五项职能”相对应的具体内容为“……加快完善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视野的哲学、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民族学、新闻学、人口学、宗教学、心理学等学科,努力建设一批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 ”显而易见,在“第五项职能”的助力下,凸显“中国特色”“国际视野”“世界一流”的学术探索和人才培养,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应该重视和履行的新职能关键词,借此契机,加速实现中国高等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进程已迫在眉睫。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高等舞蹈教育的发展与建设从未与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及人才培养视野脱轨,始终以舞蹈艺术的本体特征为手段,积极参与海内外高校、民间团体之间的演艺和学术交流活动。但无疑,舞蹈学科在国际化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的深层次发展上相对其他学科较弱。因此,舞蹈学科建设如若需从本质上跻身于“世界一流”学科,须在深刻的“自省”“自劾”和“自立”中,乘着“第五项职能”的东风,将美好愿景脚踏实地地转换成有质感的探索与行动。

  从自省中反观舞蹈高等教育的核心现象

  自省的关键在于立足未来,理性地看待现在。其一,自省的目的不是妄自菲薄抑或自我否定,而是自我完善。因而,在自省舞蹈高等教育的本质或者功能时,既应客观地意识到其教育职能并非万能,同时也应充分地发掘其独到之处。学科建设如能有效紧扣、发挥、放大高等舞蹈教育的独特功能及特色,就能进一步激发其内在活力。例如:由于舞蹈艺术本身所具有的肢体语言特性及舞台艺术表现的显效性,因此在高校国际跨桥培养及国际交流活动中,舞蹈学科应走在前列并熠熠生辉。其二,自省需要透过现象反观自我。当前,我国各大高校的中青年舞蹈教师出国深造和访学以提高学历、携学生出国参与各类舞蹈活动项目等现象已蔚然成风,这似乎说明我国舞蹈高等教育已经在为实现“第五项职能”作全面铺垫,然而,在热闹的、隐含着一定功利目的表象背后,迈入不惑之年的舞蹈高等教育能否从本质上认识到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核心问题,如人才培养方案的同质化、培养结果的趋同性、教育教学的产业化等问题并提出可行性的解决策略?由此,如何基于切实完成前四项职能的基础上,推进“第五项职能” ,是我国舞蹈高等教育亟待严肃深思的问题。

  从自劾中审视舞蹈高等教育的现实问题

  四十年来,伴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倾斜与重视,我国舞蹈高等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其“量”的积累而言可谓是世界第一,相比之下,其“质”的结果却稍逊一筹。“量”的迅猛增长归功于国家的重视与政策支持,而“质”的升级则需要依靠领域、行业、专业的高度自律能力与科学态度。

  自劾的关键在于对舞蹈教育事业保持细微的敏感度与宏观的控制力,且勇于越过四十年来高等舞蹈教育积淀的丰厚成果与荣誉,清醒地审视领域内显而易见的问题:

  1 .学年制教育机制使舞蹈高等教育陷入僵化、单一化、机械化的现状之中,与其他学科相比,舞蹈专业的大学生显得更加“单纯” ,此处的“单纯”在社会就业与国际化人才交互环境中多少包含一丝贬义,通常暗指舞蹈专业学生知识结构单一。

  2 .舞蹈高等教育太过强调表象的热闹宏大,通常以漂亮和华丽的成果展示来呈现教学绩效、考评教学质量。因此,一旦将学生从群体中抽离出来作为独立的个体,去除群体的共性化视觉衬托环境,对个体的培养结果进行再审查时,其结论往往与群体展示有出入。

  3 .高校舞蹈专业学科发展定位模糊不清。如部分师范大学开设舞蹈表演专业,然而其大学类型、师资配备、课程设置等相关资源均与专门化的舞蹈表演人才培养模式格格不入;再如部分科技大学开设舞蹈编导专业,但在课程设置上,其创作类课时量尚未达到总课时量的五分之一,创作课程名称看似多种多样,但三分之二的课程内容却仅仅局限于“舞蹈动作语言开发” ,由此造就课程名称与内容形成“两张皮”的普遍现象,该现象同样出现在教学类课程中。

  4 .各高校舞蹈专业课程设置千篇一律。普通院校(即师范类院校和综合类院校)与专业院校的课程设置和内容趋于雷同,并不能从中鲜明体现出专业类型。

  5 .高校部分舞蹈教师的知识结构单一,通常将自己曾经所学知识照搬输出给学生,缺乏根据教学对象、教学目标等实际需求进一步拓展、研究、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能力。

  6 .人才培养与人才输出脱节。舞蹈表演、舞蹈编导专业人才培养不具备与舞台公演项目对接机制,教育专业不具备与教育用人机构的对接机制。

  7 .研究生人才培养呈现出无章法、松散性、随意性,在教学内容与方式方法上与本科生教学雷同,此外,部分导师缺乏责任心及正确培养意识和方法等问题。

  从自立中不断修正舞蹈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

  当下时代已不仅仅停留于经济的全球化,紧随其后的是科技、文化、价值观的全球化浪潮。而大学的国际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国际合作办学、教师互访、学生交换、国际学术会议、国际合作科研平台、无界开放在线课堂(MOOC) 、国际校区建设、双学位认证等国际化模式不断兴起,林林总总的大学联盟在全球范围内相继涌现,世界各地的大学都在积极地寻求机会,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

  就舞蹈学科建设与发展来说,自立的关键是在国际视野下,深度挖掘与塑造中国特色的同时,将舞蹈学科特性与其他学科理论、技术手段等形成高度联动,继而怀着饱满的文化自信向世界介绍与展示自我。如:大规模研发舞蹈在线课堂(MOOC) ,利用“互联网+教育”手段,建构跨时空的线上线下国际教学平台,共享优质资源,推进舞蹈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大力推进国际合作舞台公演项目,以高质量的舞台舞蹈艺术创作与表演水准为载体,全方位推广中国舞蹈文化;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水准优、辐射广、规格高的国际性舞蹈艺术节和赛事、学术论坛等,由此搭建促进世界舞蹈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国际桥梁。

  中国舞蹈高等教育历经四十载悉心探索与奋斗,已经从萌芽期进入到成长期,并即将进阶到成熟发展期。迎着大学“第五项职能”带来的新启示,舞蹈高等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学科建设与国家整体教育发展战略的紧密对接,在尽职尽责执行每个教育环节的基础上,立足国际化视野,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个性化发展路径,加快攀登舞蹈教育在理论、科研、方法、成果等方面的实效性能力和国际水准,实现国际互通发展的更高目标,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舞蹈学科的步伐,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迈向无界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