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尝岂解其中味
——读王锦秋长篇小说《月印京西》
栏目:视线
作者:朱航满  来源:中国艺术报

  王锦秋的长篇小说《月印京西》 (时代文艺出版社2018年3月版, 《作家》杂志2018年第5期刊登)一开篇,便写到了这样一个情节,京西医院已经九十岁的院长白玉兰力排众议,力主让一位美籍华人金玉春带领中国的医疗队出征塞拉利昂,尽管这位美籍华人在临行前解决了身份问题,脱离了美国籍,但他的身份也颇为值得怀疑,这不能不说是小说开篇最为大胆的一笔。小说的开篇还有一个细节,那就是白玉兰的女婿雷学武作为医院重要科室的主任被纪委约谈,也使得小说的人物一上场就变得扑朔迷离。而白玉兰的形象在一出场更是令人费解,她曾经在中共地下情报系统任过职,又经历过多次的政治运动磨难,但在九十高龄之时,却还担任着一家医院的院长职务,且牢牢地把控着一家医院的命脉。联系作者王锦秋本身,似乎可以找到一些答案。王锦秋虽然一直进行文学创作,但他还是一位官员,文学创作不过是他工作之余的寄托,而更值得关注的是,他本人就曾在一家北京的医院担任过重要职务,还曾带领中国的医疗队,奔赴塞拉利昂执行医疗救援任务,回国后还曾写成了一册长篇纪实文学著作,名为《大国担当》 ,斩获了当年的“中国好书”头榜荣誉。

  也或许是这些因素,在初读这册长篇小说《月印京西》之时,我就不由而然地想,这部小说应该是作者参加医疗救援的另一个小说版本吧,或者再增加一些官场上的纠葛与内幕,甚至更大胆一些,也更为开放一些,增添一些吸引眼球的内容,诸如战争的硝烟、高科技的炫耀、三角恋的纠葛、官场上的斗争,等等,读者也是会满意的。但待我细细将全书读完,却发觉作者的野心完全比我预想的要大很多。

  小说《月印京西》写了四代人,第一代人并未太多着墨,主要以白玉兰的父辈人物为代表,他们对于白玉兰这一代人有着很深的影响,诸如白玉兰的父亲白思明,就是一位毕业于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知名医学专家,本可以过着优越的生活,但他却忧患于民族命运,不顾个人安危,和他的好友余非凡一起怀抱救国与担当之责;第二代人则是小说浓墨重彩予以着笔的白玉兰,她几乎贯穿了整个小说的讲述,也见证了四代人的命运遭际,以及家国离合;第三代人以白玉兰的女婿雷学武和女儿白云霓为代表,他们成长于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社会的大潮之中,被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社会思潮牵动着心房,没有经历过太多苦难的洗礼,虽然在事业上有着一定的成就,但和平环境中的世俗欲望对他们牵绊太多。

  第四代代表人物则是白玉兰的专职秘书雷新月,后来成为了雷学武和白云霓的干女儿。另一位第四代人物的代表,是小说开篇写到的颇受争议的金玉春,这位美籍华人出身于台湾的一个名门望族,留学于国际知名医学研究机构,在医学领域方面早早显露出其特殊的才华,并曾有过很多的国际医疗救援的经验,可以说天赋不凡,且经历特殊,因此不但引起了白玉兰的重视,而且最终将其引进回国,并予以重任,让其代表中国执行医疗救援任务,可谓寄寓厚望矣。小说正是在这四代人的命运叙述与转换中逐步揭开其中的隐秘,正如这位背景复杂的金玉春,其诸多的经历与禀赋还只不过是一种表象。作家犹如抽丝剥茧般一层层小心翼翼地展开,这其中包含着一代人的秘密,牵涉着太多的家国情怀,也包含着太多的儿女情长。

  《月印京西》是以一家名为京西医院的传染病医院作为舞台,徐徐拉开的是四代人的爱恨情仇的帷幕。白玉兰作为中共地下情报组织安插在医疗战线上的一个工作者,却爱上了并没有什么特别政治背景的医学高材生柳原,而作为白玉兰单线联系的上级的马青山,也因工作对白玉兰恋慕已久;更为无奈是的,柳原又被国民党特工组织的高官千金沈玉婉所相中。在1949年国共做着最后较量的时刻,为了保护白玉兰,柳原被迫与沈玉婉离开大陆而逃亡台湾,随后白玉兰在苦苦等待无望的情况下接受了自己并非中意的马青山。金玉春则正是柳原与沈玉婉结合的后代,而白云霓其实并不是白玉兰的后代,她的母亲则是引领白玉兰进入地下情报工作的表姐。如此复杂的历史背景,如此漫长的历史叙述,如此纠葛的情感波折,都被作家细心而绵密地钩织在了一起,由此不得不为作者笔力之巧妙而赞叹。但我还是要为作者笔下的野心和抱负所拍案,这是其笔下人物如白玉兰这般的大气与包容的气象,诸如她的力排众议选中的金玉春,便是极为具有象征意义的。

  小说的结尾之处,十分高妙。当九十高龄的白玉兰在得知金玉春在海外执行任务一切如预期的顺利,且又得以联系上了本以为破镜难圆的柳原之后,她却做了一个非常离奇的梦。梦中的白玉兰,又回到了那个充满险恶斗争的年代,那些离去的人又回到了梦中。梦境与现实,互相纠缠,这是一个老者内心世界挣扎与矛盾的呈现,也为其最后的决定留下了铺垫。故而,梦醒之后,白玉兰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小说的结尾这样写道:白玉兰让她的秘书也是孙女的雷新月赶快给台湾的柳原打电话。雷新月问白玉兰,是不是金玉春的父亲,白玉兰迟疑了一下,居然有些“害羞地”对雷新月笑骂道:“你个死丫头,就知道一味地装傻。动作快一点儿,打完电话,赶紧起床收拾,我还有大事要和你商量呢。 ”小说到此戛然而止,可谓余音袅袅。那么,这里的所谓“大事”是什么呢?这是作家留下的一个谜语。联系之前的小说情节,又似乎可以在预料之中。此时的京西医院,白玉兰和上级组织都在考查医院的接班人,虽然人选很多,但都令白玉兰难以满意,包括她的女婿雷学武和白云霓。这里的“大事” ,该是白玉兰和她的战友们一手缔造的赫赫有名的传染病专科医院京西医院的接班人问题,在她即将步入人生终点的时刻,终于有了答案。

  王锦秋显然是深入研究过政治和历史的,又有着独到的见识和浓厚的人文情怀,他为小说选择的这个结局,可谓是颇为理想矣。相逢一笑泯恩仇,历史不是恩仇这么简单来解释的,但相逢一笑的精神格局,却是需要的。王锦秋期待的是一种向前看的共同目标,是血浓于水的情感认同,是化干戈为玉帛的期待。由此,这也便是为什么这本小说是需要细细读完才可以认识它的深刻之处。也由此,我才逐渐理解了这部小说的本意。起初,你或许觉得这是一部传奇小说,其中的四代人的传奇经历,不同家族和不同人物的命运,两个政党的背后较量与纠葛,都给这部小说染上了许许多多的离奇色彩;或许,你还会认为这是一部关于权力和官场的小说,一位九十高龄的院长,长期担任院长职务而不愿离职,似乎是某种权力象征,在历史的深处和现实的世界之中,也都显示着其强大的存在;还或许,你会觉得这是一部关于爱情与欲望的小说,在苍茫的历史和俗流滚滚的现实之中,有人在为爱情坚守,有人在为爱情牺牲,有人在为爱情妥协,也有人被拉下了情欲的陷阱,作家对此写得细腻而生动,甚至是大胆,令你触目,但更会令你深思。但读完了整本小说,你才发现,原来这些看似重要的情节,却于作家所要真正表达的来说,又显得如此之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