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人民,回报人民
中国音协副主席、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原团长 关峡
76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正式提出了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4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创作“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文艺作品” 。这些话语唤起了我们久违的情感和行动。
上个月,彭丽媛同志的一篇长文《我和喜儿》在文艺界引起强烈的反响,细读之后,彭丽媛同志对艺术的真知灼见跃然纸上,激荡人心,我非常有感触。她用亲身经历回答了文艺怎么为人民服务的问题,回答了怎样掌握本领攀登艺术高峰的问题。彭丽媛同志在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歌剧表演领域,由于她出色的声音条件,杰出的表演能力,对中国民间歌曲乃至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字里行间、一招一式的继承和发扬,兼蓄了对西方歌剧深刻研磨的成就,使她一开始就站在一个很高的艺术起点上,崭露头角便不同凡响,引人注目。
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从民间唱法到民间唱法糅合戏曲唱法到结合科学发声的唱法,这条路正是她走过的艺术创新之路。她从中国民间唱法的咬字行腔琢磨起,到自如地用西洋唱法演唱西洋歌剧的咏叹调;从生活中淬炼出的舞台表演和中国戏曲的程式化的紧密糅合;从对角色的深入的体味,到对剧中戏剧结构的悉心的分析研究,使得她主演的歌剧角色无一不为广大人民喜爱。
彭丽媛同志成功的艺术实践与她的治学严谨是分不开的,在丰厚的学术理论支持下,从第三代《白毛女》到原创歌剧《木兰诗篇》的成功实践,无不是追寻“坚持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生动实例。她从《北风吹》中喜儿的清纯可爱、父女情深,到白毛女的《恨似高山仇似海》的撕心裂肺、人生呐喊,到《木兰诗篇》的柔情似水、 《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的豪情万丈,就是从民间音调、中国戏曲、西洋歌剧升华到中国风格的咏叹调的艺术创新之路。她融汇中西歌剧精华,创造了中国民族歌剧的崭新的审美与表演呈现,正是如此,她创造的中国民族歌剧的角色别有魅力,深入人心。她得到来自世界最著名的纽约林肯中心和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荣誉,是世界对其艺术成就的高度认同与表彰,更是世界对中国民族歌剧乃至中国文艺的认知与感动。她在教学与艺术实践中,对年轻演员和作曲家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好好地深入学习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在中国民族戏剧审美的基础上吸收西洋歌剧的表演手法,进行新的探索。
艺术家的人生之路就是坚持来自人民,回报人民,守正创新,守本创新,勇于实践,增强才干,努力创造中国音乐新的艺术高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一切的探索和实践,都是为了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中国的艺术家必须与中国的文化土壤紧密融合,才能创作出被人民喜爱、为世界惊叹的伟大作品,才有可能最终形成中国音乐的国际话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