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舞蹈的首要任务是培育灵魂
栏目:观察
作者:本报记者 马李文博  来源:中国艺术报

  第九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获得“小荷之星”荣誉称号作品、空军蓝天幼儿艺术团《京腔京韵娃娃情》   刘海栋  摄

  “从事少儿舞蹈事业除了低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讨论创作的趋势和下一步的方向时,要深刻理解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学舞蹈的孩子有很大的关系。 ” 5月14日,面对参加在郑州举办的第十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创作与教学高级研修班的学员们,中国舞协主席冯双白开宗明义地说道。本届高研班期间,多位专家展望少儿舞蹈的发展方向,向学员分享了经验与见解,为他们下一步的创作提供了新思路。

  少儿舞蹈要紧跟时代变化

  当前我国教育领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冯双白谈到,素质教育的概念逐渐生长壮大,特别是小升初以综合素质评价代替唯分数论,并且鼓励高等院校和社会力量参与到小学教育中等措施,都是政府期望改变小学素质教育薄弱现状所采取的举措。冯双白认为,少儿舞蹈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应该深入参与到这场变革中。他引述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讲述的一个例子:托福拿高分的中国学生面对国外那种强调师生互动、一边聊天一边探讨问题的课堂显得力不从心,因为国内的外语培训机构从来没有在课堂上讨论过英文课文、英国文学的灵魂。这让俞敏洪决定大力开展少儿艺术培训,来增强少儿美育和文化的体验。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在发生变化,冯双白认为少儿舞蹈教育应紧跟时代变化,它的工作重点是做审美的教育,它是中央倡导的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党要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对于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冯双白认为,这就表示,少儿舞蹈选材所抓取的点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追求相关,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选材的源泉,其中传统文化既包括国学还包括各地民族民间艺术。更为重要的是,少儿舞蹈编导要推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通过艺术的创新完成这个任务。“有的编导把古诗词的片段拿来简单地编创一下,虽然碰触了传统文化,但原封不动地照搬上舞台是不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指运用编导独特的观察和思考,把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冯双白强调。

  用艺术的方法拒绝千篇一律

  目前少儿舞蹈界对于形象、作品的抄袭模仿现象比较多,如何以小见大、视角独特地表现明确的主题,是编导们最关心的问题。上海手拉手艺术团团长陆燕卿提到,她在自己的创作中会千方百计地去创新、不按常理出牌,以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她认为,编导研究“你怎么说”就是在追求个人的表现手段。在荣获第七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小荷之星”荣誉称号的《笋儿尖尖》创作中,陆燕卿想表达的主题只有八个字:“雨后春笋、茁壮成长” ,但是她通过独到的艺术感悟力,牢牢抓住了笋尖的造型和冒尖的动态,以此来表达对象往上生长的动作和情感,从而从一个点生发出舞蹈语言的变化多端,其作品的形象极为典型又个性极强。

  许多编导都认同,少儿舞蹈最难的部分是为作品找“点” ,即寻找作品内涵和定位。陆燕卿引用德国舞蹈家皮娜·鲍什的名言“我不关心人怎么动,我关心的是人为何而动” ,来提示当前少儿舞蹈作品通常会表现孩子很高兴、但是对于为什么高兴却语焉不详的现象,她主张作品一定要把产生情绪的原因表现出来。陆燕卿进一步认为,作品的主题来自于编导想让孩子感悟到什么。同时,由于少儿舞蹈作品往往处在比较与竞争的环境中,无论是少儿舞蹈演员的身体和训练条件还是各个地方的优势资源,都有参差的情况,所以陆燕卿通常在最熟悉的地方寻找素材。此外,她还从孩子的年龄段出发,从符合孩子年龄特点、心理特点以及训练模式的角度去考虑作品的主题,创作最适合他们的舞蹈,即在知己知彼的前提下进行创作的定位。

  在创作第八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小荷之星”荣誉称号作品《弄堂记忆》时,陆燕卿努力挖掘本土文化,用上海本土符号把观众带入到老上海的年代,而没有走进“大上海” ,没有去追求“海纳百川”的大气。陆燕卿说:“上海有代表性的特点很难抓,所谓的‘海纳百川’太难表现了。我的创作起点是一幅油画,记忆中长长窄窄的弄堂,铺就青石板,姐妹两人撑着一把大且粗糙的黄色油纸伞,妹妹牵着姐姐的手,蹦蹦跳跳,湿漉漉的小雨打在青石板上。我原本想让‘小脚丫’走到大上海去,但是在不断修改中证明这个想法是错误的,应该以小见大,抓住老上海的味道,把我对老上海的一份情怀表达出来就够了。 ”由此她得出了抒情的效果超过动作的效果的结论,并在以后的作品中不再强调舞蹈的画面和动作,探索出了诠释少儿舞蹈的新方法。她还认为,非遗、动画、童谣、科幻乃至生活的各个角落都可以成为主题源。在谈到创作动作的方法时,陆燕卿说:“当我听着音乐,融入弄堂情景,我想象我的童年在金色阳光中欢乐地成长这个意象,在我的脑海中作品结尾孩子们背对观众大步走的动作就都出现了,这比起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去想,更能抒发作品的主题,也打破了我之前一些作品复杂、花哨的风格,一扫拼凑和堆积的现象。 ”

  冯双白认为,优秀的少儿舞蹈作品是符合一定艺术规律的,例如把要传达的理念蕴藏在支撑性的形象动机里,并且在节目里反复出现的几组动机是编导观察孩子的生活所提炼出来的。他举例获第八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小荷之星”荣誉称号的《我是广东人》 ,作品题目很大,但创作把题目转化成广东醒狮文化中“男人的身体该怎么样”来作为精神立柱。又比如,获第九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小荷之星”荣誉称号的作品《孩子和光》中,河南编导曹尔瑞以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为立意,提炼孩子生活中的动作作为动机,让他们与光遨游在想象世界中。

  把真善美悄悄植入儿童的脑海里

  少儿舞蹈编创是通过塑造形象来塑造孩子的精神,少儿舞蹈编导的工作事关灵魂培育。冯双白指出,当前少儿舞蹈创作和教学的发展趋势应该是要用艺术的办法,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少儿舞蹈中的教育引导和实践养成,也就是把培育作为首要任务。冯双白说:“少儿舞蹈的创作不是单纯地教孩子快乐地跳跳舞就行了,要时时刻刻牢记在引导孩子。少儿舞蹈是一个实践养成的过程,要慢慢贴近、打开孩子的心扉,要把舞蹈的教育和文化的理念结合在一起,把真善美悄悄地植入儿童的脑海里,让他们远离假的、虚伪的和空洞的创作。教育者也应该有自己的精神家园,文化是少儿舞蹈工作中最神圣的方面,它事关国家的未来,是今后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立场和出发点,所以在作品选材、表达主题思想时要特别注意。 ”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幼儿园艺术顾问及舞蹈编导曹磊认为,对接儿童需要、适合儿童认知、贴近儿童情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其中他特别强调情感的作用,因为情感才是孩子成长的动力。

  “我在网络上流传的视频中看到的那些假的舞蹈老师太可怕了,‘啪’一下孩子的腰就弯下去了,孩子的形体已经不美了,怎么能把作品表现好呢?美育是要把美带给孩子,要把孩子塑造好。 ”陆燕卿主张舞蹈教师在指导孩子时通过启发式的教授和启发式的表演,给予孩子内心的潜台词,让孩子进入角色时能够得到启发。“成人舞蹈演员可以给编导提供二次创作,但是少儿舞蹈更多依靠编导自己的观察、塑造和挖掘。排练老师有责任要讲很多东西,让孩子心里感受到美。指导老师在吃透节目的基础上,要分析人物的背景、性格、环境,给予作品新的诠释,给出内在语言、内心的变化,赋予节目更多的内涵。 ”陆燕卿说。

  陆燕卿认为,要让孩子先学会表情,然后从表情转化到内心,再反射出来,这个过程要通过启发。革命年代距离今天的少年儿童较为久远,启发内心情感的表演是一种让两者接触的途径。陆燕卿在带领孩子们排练获第九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小荷之星”荣誉称号作品《小报童的歌》时发现,年纪小的孩子根本不能理解报童的饥饿感和卖报纸的艰辛,她通过带孩子们看老电影,通过讲述报童背后的故事,通过让大孩子表演、年纪较小的孩子再模仿大孩子的办法,让他们感受当时的社会环境,最终孩子们经过排练,内心也获得了成长。

  文化艺术能够塑造人的精神家园,冯双白提到他当年做博士论文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找艺术与精神的联系,他曾到青海藏族群众间拍摄祭祀仪式,当地群众对于习俗的坚守和精神上的虔诚给了他很大的震撼,“有的人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忘记了人必须要有精神的追求,忘记了什么是灵魂,有的人没见过并不代表它不存在。编导要帮助孩子塑造生命的精神历程的起点,要帮助他们建立精神价值,少儿舞蹈编导的工作是培育灵魂的工作。 ”冯双白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