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新时代文艺评论新局面
作者:云德  来源:中国艺术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这为新时代文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文艺评论作为文化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助力于文化的繁荣发展,怎样为文化强国建设添砖加瓦,是每个从事评论工作的同志都需要认真思考并付诸于行动的。

  第一,必须认清职责,明确使命,增强做好文艺评论工作的理性自觉。文艺评论的功能世人皆知,所谓“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之说,大家耳熟能详。实际上,文艺评论在党的文化工作中一直占据着十分特殊的地位。从毛泽东同志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开始,到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几代中央领导的文化工作讲话和文代会祝词、讲话,都把文艺评论作为党领导文化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式,纳入到加强与改善党对文艺工作领导的部分来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中,同样延续了这一传统,特别要求党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他明确指出“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 ,“文艺批评褒贬甄别功能弱化,缺乏战斗力、说服力,不利于文艺健康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也强调“要加强和改进文艺理论和评论工作,褒优贬劣,激浊扬清,更加有效地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 。文艺评论工作者一定要认真领会,从加强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和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识文艺评论工作的特殊重要性,认清评论所肩负的贯彻党和国家文艺政策、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光荣职责,认清其褒优戒劣、甄别美丑、引领公众文化审美的神圣使命。我们要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来对待评论工作,自觉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在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产业的中心任务中找到自身的战略定位,认真总结并汲取历史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与教训,既要废止文艺创作和批评领域里的横加干涉,又要倡导积极健康理性的文艺批评。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坚守正确的文艺导向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自觉抵制各种低俗、庸俗、媚俗和拜金主义的侵蚀,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与理论清醒,花大气力、下深功夫加大文艺基础理论研究和文艺评论工作力度,扎扎实实加强对文艺作品的评论和文艺现象、思潮的归纳梳理,以坚实的学术成果,切实发挥好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文艺评论在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二,必须服务繁荣文艺的中心任务,以理论的自信提升全社会的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繁荣文化是我们的中心任务,文艺评论要为繁荣文化事业、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民族复兴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理论工作者在这方面大有可为。

  从党的十八大到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并大力倡导文化自信,他认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这传递出习近平总书记坚定的文化理念。

  我理解,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对自己文化的认同、赞赏与坚守,是对自身文化理念、价值的充分肯定,也是对自己文化生长活力和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重拾文化自信,我们必须回望且追寻历史,从生生不息、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找回中华民族心灵深处强大而坚实的精神信仰。特别是当下,面对当今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动荡格局,面对各种思想文化深度交流和激烈碰撞的复杂形势,只有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展现中华审美风范,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是我们保持文化自信、立于不败之地的坚强基石。

  倡导并重拾文化自信,首先必须弄懂弄通什么是传统文化,把自信建立在真正了解历史和熟练掌握文化的基础之上。学界要发挥理论优长,花更大气力进行典籍的辨伪、辑佚、考据、校勘、训诂、笺释以及系统性整理,要深入把握不同地域、不同族群、不同时代、不同学派文化的共性与个性差异,要不断改进研究方式,尝试精英文化与草根文化研究的有机结合,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汲取前辈的科研成果,再进行新的归纳、概括、发现与总结,要让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融入我们当下的社会生活,使之真正找到与现实对应的切入点。其次,我们要站在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新高度来审视传统,立足当前,继往开来,坚决摒弃和剔除封建文化糟粕,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的因子,开发利用好传统文化的丰厚资源,用中华美学标准审视各类文艺现象,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再次,要统筹兼顾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和革命文化有机关联,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搞好传统文化现代转化中的升级提档,同时结合新的社会实践进行新的创造,在横向融合与纵向融通的基础上固本开新,让中华文化传统化为内在的灵魂与血脉,化为文艺创造中增强底气、接住地气、灌注生气的精神意蕴,让优良传统在新时代发扬光大,实现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最后,我们必须具有全球化视野,把文化自信建立在虚心、包容和兼收并蓄的基础之上。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汲取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宝贵滋养,让中华文化在吸收借鉴中得以发展。交流互鉴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自信。

  在这个过程中,理论工作者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借国学为名行排他之实,防止从妄自菲薄变成妄自尊大,从崇洋媚外变成盲目排外,或者混淆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抱残守缺,走简单抄袭拟古的老路。理论界要成为文化自信的坚定倡导者、践行者、捍卫者,也要成为阻击封建思想糟粕回潮的“防护堤” ,因为杜绝从一个极端滑向另一个极端,坚守工具理性特别是价值理性,对于整个社会特别是学界显得格外重要。

  第三,紧密联系文艺发展实际,以担当的精神和建构的热情重塑文艺评论公众形象。这些年,业界对文艺批评的诟病很多,评论工作者自身也充满了委屈与不解。但苍白的辩解是无力的,闻过则喜、知耻后勇,改变不良口碑主要还是靠自身的业绩说话。

  首先,文艺评论要回到原点,加强理论基本功训练,追踪创作实际,辨析文艺思潮,切实加强理论的综合与概括;要敏锐捕捉文艺动态和苗头性倾向,加强对热点问题的引导;要主动设置议题,聚焦文艺难点,精准发声,帮助受众解疑释惑;要注重理论的深入浅出,增强评论文章的可读性和亲和力。其次,评论要遵循艺术规律,严守批评标准,不能简单套用西方理论来剪裁中国人的审美,也不能用先入为主、贴标签的方式来阐释创作现象,不能一味从个人好恶出发,更不能用简单的商业标准取代艺术标准。只有认真刻苦深入地研究文本,准确表达自己的真知灼见,接地气、说人话、诉真情、求公理,才能以客观公正、言之有物的评论来重塑自身的公众形象。再次,要坚守求真向善的思想境界和不随流俗的科学态度,增强文艺批评的理论锋芒。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文艺批评就要褒优贬劣、激浊扬清,不能因为彼此是朋友,低头不见抬头见,抹不开面子,就不敢批评,不能用表扬甚至庸俗吹捧、阿谀奉承来代替批评,不能套用西方理论来剪裁中国人的审美,更不能用简单的商业标准取代艺术标准,把文艺作品完全等同于普通商品,信奉“红包厚度等于评论高度” 。明确要求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继承创新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批判借鉴现代西方文艺理论,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 ,把好文艺批评的方向盘,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在艺术质量和水平上敢于实事求是,对各种不良文艺作品、现象、思潮敢于表明态度,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表明立场,倡导说真话、讲道理,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

  只有让更多的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有好说好、有坏说坏实事求是的个性化表达,来代替那些无原则的隔靴挠痒式的批评,真善美的声音才能广为人知,文艺批评的战斗力、说服力才能增强,文艺评论的生态才能有效改善,文艺批评的公信力才能真正树立起来。

  第四,切实发挥文艺评论家协会的职能,提升当下文艺评论的整体合力。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的成立是加强和改善文艺批评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几代评论家的心愿与吁求。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一定要不负重望,认真履行自身职责,拓宽渠道,创新形式,多开展真正团结凝聚文艺评论工作者的活动,多开展有思想性、学术性、艺术性和传播力、影响力的活动,多开展对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有切实效果的活动,讲求实效,不务虚名,切实在推动文艺理论基础建设、提高评论学术分量、提升理论工作者社会地位等方面发挥应有作用。协会工作的站位要高、立意要远,要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并抓住事关全局的症结性问题。活动不在多而在精,各类活动要精心筹划、周密安排、精细实施,议题设置要有全局观念和前瞻意识,抓住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创作现象,选择有创造潜力的艺术家和代表性作品,开展理论研讨和学术攻关,形成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切实发挥示范带动效应,用实际行动和扎实业绩履行名副其实的行业主导职能。

  前不久,为了应对新媒体、自媒体的迅猛兴起,文艺评论阵地日趋多样可能让许多客观、理性、正面的文艺批评声音在看似海量的信息冲击中被渐次遮蔽的事实,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了中国文艺评论传播联盟,目的在于更好地联络文艺评论传播阵地,整合文艺评论优势资源,凝聚各方面的评论力量,推动文艺评论行风建设,努力传播优质的文艺评论信息,构筑良好的评论环境,进而形成加强改进文艺评论的强大合力。今后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要切实发挥联盟的作用,加强各评论媒体间的团结协作,团结一大批老中青评论工作者,围绕共同议题策划不同选题,或者围绕不同议题多角度发声,形成交响式组合,达成主流媒体的集群化效应。要建立不定期的协调联络机制,互通信息、拓宽眼界,不断提升敏锐把握文艺现象的能力,增强理论的预见性;联络协调不同层次的评论家,不断提升应对复杂局面和谋划理论话题的水平,增强文艺批评的理论深度;不断实现资源的快速共享和有效整合,增强文艺评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在文艺评论领域要特别关注和重视新的文艺现象,关注和重视新文艺组织和新文艺群体,关注和重视文艺评论的新生力量,为广大的文艺工作者搭建一个更为广阔、优质、专业的交流互动平台,努力推出并造就一大批有影响力的文艺领军人物,壮大繁荣文艺评论的有生力量,让文艺评论发出更响亮的声音。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要尽最大努力协调全国和地方媒体实现联动,全国性媒体要以较强的全局观和较广的覆盖面对具有整体意义和价值的文艺现象、思潮、作品及时发声,地方性媒体则应注重区域性特色文艺,精耕细作,竞放亮点,在左右互动、上下呼应中不断提升文艺评论的整体效应。

  新时代文艺的发展进步需要评论的与时俱进。与文艺界各个文艺家协会相比,文艺评论家协会是个新生事物,是个新团体,许多工作需要在探索中逐步推进,有个“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过程。要真诚希望并虚心接受专家学者提出的建议与意见,以便把工作做得好些、再好些。正如杜甫在《小至》诗中所言:“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文艺评论事业一定能够迎来阳气渐暖、繁花竞开的美好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