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艺术还原到人本身,
让孩子“静静地绽放”
——记北京学生金帆艺术团三十周年教育教学成果展示
舞蹈《中国梦娃娃》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
“记得在金帆教育的过往中,有过这样一个小女生,她渴望能够与其他同学一样,用舞蹈尽情绽放自己。然而高度近视,使得她却步不前。金帆的老师得知这一消息,找到了她并鼓励她,带她练习绷脚、压腿、跳跃、翻转,温暖的大手牵着小手。渐渐地,陌生的舞台使小女孩内心舒展开来,终于,摘掉眼镜后的小女孩与同学一起上演了美丽的舞蹈。那一刻,老师知道,金帆在她的心中种下了一颗美丽的种子……”日前,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在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举办了“静静地绽放——北京学生金帆艺术团三十周年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 ,舞台上,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原艺教中心主任郭志平带来了金帆美育第一讲“美的眼睛——探寻” ,讲述了不少关于金帆的动人故事。
涵盖30所学校,共有1303名演员参与,涉及合唱、交响乐、管乐、舞蹈、民乐、戏曲、行进打击乐、儿童歌舞剧、戏剧9个艺术门类16个节目的此次展示活动,不仅参演学生、老师之多,覆盖年龄范围之广,涉及艺术种类之全令人赞叹,孩子们演唱的抑扬顿挫、舞蹈的闪转腾挪、戏曲的唱念做打等特色鲜明的艺术呈现甚至不输专业团体。
演出没有主持人,没有报幕员,但节目之间却有机衔接,更特别的是,分别由金帆的教师、学生、管理者与创始人完成的“美的眼睛——探寻”“美的心灵——沉浸”“美的翅膀——想象”“美的风帆——引领”金帆美育四讲串联在演出中,成为展示活动既具现实连接功能,又极富喻义的“脊柱” ,使整台演出成为一次别开生面的“美育课堂” ,亦展现出金帆的核心追求与创新精神。
“10年前,金帆20周年时,我们只能勉勉强强做一台晚会,用大量的技术手段包装和更新的创意来提升他们的艺术质量和观演关系,我们也恨不能上手帮他们编和改,而这次在选择展示节目的过程中好节目特别多,让我们难以割舍。还有一个重大改变, 10年前节目题材和呈现方式都比较雷同,倒是容易选择,现在各学校都在追求自己的鲜明特色,选起来特别费劲,很头疼。10年前,孩子们还是很紧张地上台,今天无论从哪个角度,都能看到孩子们的有序和自信,对自己的自信和对文化的自信! ”跨越10年,先后两次担任北京学生金帆艺术团(以下简称“金帆团” )二十、三十周年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总导演的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肖向荣如是感叹。十年的成长成熟和大幅提升,无论艺术呈现还是整体面貌,都让他看到了不一样的金帆,更看到难能可贵的深层转变。
舞蹈《沁园春·雪》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一是从面向世界转向传统。原来他们更多的是看重和学习国外的东西,现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既自信又会发自内心地喜爱。二是整个重心转移,原来‘金帆团’多是为了升学等目的的特长生,而今已从艺术拔高重心转移到更加普及的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中。10年的发展,让人们看到金帆是大多数人的金帆,是通向艺术更广阔天地的金帆,所以金帆已经从为少数人服务变成为大多数人服务,为全体学生服务的一个大美育的概念,因此才有了此次展演中‘美育课堂’的创意,我们要在唱歌跳舞之后追问‘金帆团’的意义是什么。 ”肖向荣透露,在此次展示活动中让艺术呈现“回到课堂”这一创意,其实还缘于在他看来,孩子们呈现的艺术质量水平已经过关了后,就更应该回到教育的本质上,这也是展示活动确定以“静静地绽放”为主题的原因所在, “因为怒放和绽放都太喧嚣了,我们想回到安静的校园,让润物细无声。 ”
10年来一直以担任“金帆团”比赛和展演评委等方式深度参与“金帆团”教育工作的肖向荣介绍,“金帆团”不断成长提升,成为全国校园学习的标杆并饮誉海内外,不仅得益于多年来稳定的政策指导和健康的管理体系,得益于“金帆团”背后北京得天独厚的强大师资力量的强力支持,更得益于通过特别的比赛或展演方式反向推动“金帆团”的日常工作。“以赛促评,以评促建”是“金帆团”成长的重要秘诀。“以学校为单位的‘金帆团’每次比赛或展演,都是几十个‘金帆团’在一起,评委从来都是现场点评,从训练、表演到选材等,将专业直观感受和方向性意见直接反馈给每个‘金帆团’ ,乃至每个表演者及创作者。在不断展演交流中,从模仿经典,拷贝别人的作品,到慢慢挖掘自己,‘金帆团’在不断找寻自己,并找到孩子们自己的特色。 ”肖向荣说。
“把艺术还原到人本身,还原到孩子身上。 ”肖向荣坦言,这便是他倾力“金帆团”的初衷。“在孩子身上真的让人看到了真善美。虽然他们会有不成熟之处,但他们的真诚、真挚会让我们感觉到真善美中‘真’的意义,会让我们接近艺术的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