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起点期待新实践
——第十二届辽宁文艺论坛侧记
栏目:视线
作者:本报记者 金涛  来源:中国艺术报

  “我们正处在一个历史的节点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在改革开放4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辽宁文艺也面临新的起点,辽宁文艺应有怎样的新实践?这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 12月4日,2017年辽宁文艺论坛在沈阳举行,辽宁省文联副主席、辽宁省文艺理论家协会主席洪兆惠在论坛上如是说。

  辽宁文艺论坛设立于2006年,由辽宁省文联主办,至今已举办12届。论坛长期关注辽宁当下的艺术实践,突出问题意识。本届论坛以“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新时代辽宁文艺发展中的美学思考”为主题,围绕新时代背景下辽宁文艺的发展优势与问题、解决的路径、发展的前景等话题展开讨论。胡崇炜、洪兆惠、崔凯、孙浩、胡宏伟、杨宝林、宋伟、刘嘉陵、尹力、李林、郑永为、马琳、胡海迪等辽宁省文联相关负责人、各文艺门类的艺术家、评论家参加研讨。

  “辽宁文艺在新时代要有新实践,前提是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洪兆惠认为要对辽宁文艺界走过的道路、对自己的文艺现实有清醒和准确的把握,在这个基础上辽宁文艺才能更好地进行。论坛上,与会人员一致认为,辽宁文艺有自己的历史与优势,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挖掘传统并发扬光大。

  胡宏伟是北部战区陆军原前进文工团艺术指导,由他作词的《长江之歌》家喻户晓。胡宏伟心中的辽宁文艺,历史上非常辉煌,谈起音乐,更是如数家珍。“每个时代辽宁音乐都能留下自己的回声, 《我们走在大路上》 《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十五的月亮》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我和我的祖国》等,都是全国人民耳熟能详、喜闻乐唱的作品,代表着历史前进的足音。 ”

  孙浩是辽宁省文化厅原副巡视员,由他创作的带有浓郁辽宁特色的话剧《祖传秘方》 《开炉》等影响广泛。孙浩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1992年初他刚到辽宁省文化厅报到时,厅里领导对他说,辽宁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的院团,到全国其他省去,都是省级院团的水平。孙浩说:“东北的文化土层比较贫瘠,新中国成立之前,辽宁没有本土的戏剧班社,辽宁欣赏的艺术,基本上是从南方、关内来的。但新中国成立以后,大批的部队文工团留在了辽宁,所以像辽宁人艺、辽宁歌剧院、辽宁歌舞团等,包括辽宁一些市级的院团,把革命战争年代文工团按照党的文艺方针去服务革命实践的这个传统发扬了下来。辽宁文艺一直坚持这样的方向,创造了辽宁舞台艺术那个时代的辉煌,出了不少优秀人才、剧目。 ”

  杂技在中国历史悠久,中国杂技在国际上有着很高的美誉度。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杂技研究者,大连艺术研究所青年学者尹力对辽宁杂技的状况有着比较全面的了解。辽宁有四个杂技团,沈阳杂技团、大连杂技团、原沈阳军区政治部前进杂技团、锦州杂技团。仅以沈阳杂技团和大连杂技团来看,两个团在全国成立都比较早,都有很多优秀的传承节目,形成了自己的传统。沈阳杂技团在中美建交之前就率先到美国作为外交使者进行演出,大连杂技团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尝试商演。上世纪90年代,在杂技晚会刚刚兴起时,沈阳杂技团的《天幻》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近年来杂技剧兴起之后,沈阳杂技团、大连杂技团创出了《熊猫——寻梦之旅》 《霸王别姬》等自己的品牌作品,对杂技剧的浪潮有创新、有贡献。另一方面,全国杂技理论评论从业人员特别少,但谈到辽宁,谈到东北,却保留了一个独特的优势——东北三省杂技论坛,这是全国唯一一个保留下来的地方性杂技论坛,从2006年开始举办,隔年召开一次,因为长年坚持,培养了一批对杂技感兴趣的人,形成了人才基础。

  面对过去的辉煌,辽宁文艺如何在新时代创造新的辉煌?与会文艺家、评论家认为,人才是关键,最终要拿出一批有影响的精品力作。

  “辽宁文艺发展必须盯住好苗子。我现在听说哪个孩子书法写得好,眼睛都发亮。 ”不久前,辽宁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胡崇炜参加辽宁某中小学生书法大赛,担任评委,结果令他吃惊的是,竟然有四五万人报名。胡崇炜说,过去参加书法活动,每次超过两千人都是一大关。这次书法大赛,竟然吸引了四五万人报名。网上投票更是热度空前,一个孩子最少30人投票,最后一统计, 800万人参加到这个活动中来了。“就这么一件事,把书法的底座扩大了。后来现场决出特等奖,获奖的那个孩子一写,几个评委就盯上了。艺术首先是普及,第二是提高,普及都没有上哪提高?有了好苗,才有培养出参天大树的可能。辽宁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一大批有影响的文艺巨匠,在全国都有广泛的影响力,我们应该不忘本来,把重视人才、名家辈出的优秀传统延续下去,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职责所在。 ”胡崇炜说。

  也有一些与会者表达了对人才的忧虑。胡博是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副院长,在她看来,储备、输送人才是高校的职责所在,但现在人才流通出现了问题。一方面是辽宁本地院团不好留人,另一方面,辽宁的高校在招收艺术人才时也面临着困境。“舞蹈对外形要求非常严格,但是辽宁每年高考的生源有限。河北舞蹈考生大概是四五千人,而辽宁大概是三四百人,差距非常大。招收来自河南、河北、山东的外地生源,四年之后想留在辽宁就有困难。 ”

  论坛上,孙浩的发言题目令与会者印象深刻:“逐梦明天,心急马慢路途远。 ”关于辽宁戏剧发展,孙浩提出了几个建议,其中建设人才队伍是核心。孙浩指出,辽宁2012年以前全省省市县三级院团61家,目前有36家,演出队伍受到很大影响。有的院团只留演员,没有自己的编剧、导演、作曲、舞美、灯光,没有能力独立完成一部剧目的创作。孙浩说:“辽宁戏剧要发展,需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戏剧创作和文学、美术不一样,它是一种有组织的社会化创作,是舞台各部门、各专业的人在文化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导演的带领下合作创作出来的,所以创作是能抓出来的。希望辽宁的戏剧艺术有更美好的明天。 ”

  除了文艺人才培养、选拔,文艺从业者也要有自己的坚守。胡宏伟说,进入新世纪以来,辽宁音乐不能站在全国的最前列,很重要的一点是创作队伍的老化,年轻爱好者缺少对艺术的执著。在胡宏伟看来,艺术创作要想出成绩,责任心、使命感很重要。“创作的规律就是,几天不写就会生疏,一段时间不写就跟不上时代,你的脑子要不停地琢磨。作品就是作家生命的存在方式,没有作品的那天,作家的身份就死亡了。我觉得我在这方面的求生欲比身体的求生欲还要强。 ”胡宏伟说,前几年他去沈阳军区边防线上,三九天,连队就建在镜泊湖上,十里地一个小板房,战士就在冰上生存,拿雪砌院,一住百十天。当天团长亲自驾车,说大家车窗都别关,车要是掉冰窟窿里还能出去。走了一路车窗都是开的,当时白天气温是零下二十八九度,夜里零下三十七八度。一个小哨所,四五个人,一百多天就是这几张脸,晚上数星星,话都不愿意说,因为没得说了。“但是你只有到那个环境里,才能创作出真正有生活的艺术作品。 ”胡宏伟说,现在很多创作者是待在屋里,缺少敢于吃苦、愿意吃苦的精神。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辽宁省文联副主席崔凯对辽宁文艺的繁荣发展充满期待。他指出,目前辽宁体制内的专业的创作人员不容乐观,希望借着论坛分析辽宁文艺形势之机,把培养人才和繁荣创作拿到重要的日程上来,加强文化发展规划,打造文艺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