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呼唤银幕新形象
作者:赵葆华  来源:中国艺术报

  党的十九大正式宣告我们国家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指出的,“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

  这个新时代一洗百年弱国耻辱,一圆百年强国梦想。这是中国大国崛起民族崛起的新时代,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时代。

    中国电影走进新时代

  我们的新时代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这就要求文化艺术、要求电影用新形象承载新时代精神,助推新时代前行,助推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何谓新形象?这是与新时代相呼应相匹配的艺术形象,这个新形象应具有以改革创新意识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具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具有拼搏向上的进取精神。这个新形象应该具有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大情怀、大志向、大目标、大境界。这个新形象应称之为具有当代英雄品格的形象。我们的电影应该因讴歌当代英雄形象而令中国银幕具有当代英雄的品格。这是新时代的呼唤,是新时代对中国电影的要求。

  中国电影当下处于高歌猛进的时代,处于不断创造文化奇迹不断给世人带来惊喜的时代。回想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初的2001年,那时中国电影年产故事影片才88部,全年电影票房才8 . 9亿元人民币。到了2016年,中国年产故事影片772部,全国电影票房492亿元,不断创造新高。单是电影《战狼2》就不断带来惊喜和奇迹,不断创造票房神话,如今已突破56 . 7亿元。它证明中国电影市场潜力巨大,中国电影创作与制作也有巨大的潜能。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电影生产大国。据官方统计,截至目前,中国电影银幕总数已达4 . 9万块,居世界第一。从国产电影的受众关注度、中国电影市场的火热度可以看出,中国电影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期。国产电影大好形势令人兴奋和欣喜。相比“入世”之初2001年的国产电影态势,再看中国电影的今天,这是多么大的历史跨越!

    反思中国电影的隐忧

  站在新时代反观反思中国电影,我们还应看到隐患和欠缺。中国电影当下的主要矛盾可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精神生活的需求,同国产电影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产生于以下现实:中国电影面临外部巨大挑战和压力。每年要进口34部好莱坞大片,这些大片凭着强势出场弱势出局的理念,凭着大资本、大制作、大明星、大宣传,来势汹汹意欲席卷中国电影市场。好莱坞大片对中国电影的打压像狂潮呼啸而来。好莱坞“大兵压境” ,如果中国电影市场多数被好莱坞影片占领,中国文化安全必将受到严重威胁。中国电影守土有责。国产电影在与好莱坞大片殊死对抗中促进了中国电影大发展大崛起。与此同时催生了一种市场生态现象:过分倚重市场效应,以票房成败论英雄。由此又生发了创作观念上的变异:过分倚重娱乐精神,以找乐本事论英雄。创作出现畸形发展,国产电影生态失衡。这种失衡可概括为轻电影小电影悦电影大行其道。称其轻,是指时代质量过轻;称其小,是指思想力量过小;称其悦,是指娱乐狂欢一类电影太多,近滥。业界一度还有一个误识,认为电影艺术进入了一个小时代、轻时代、微时代,于是快餐文化电影和速食文化电影盛行。误识带来创作上的误区,不少创作者回避深邃,拒绝意蕴,追求浅白,误认为进入了读图时代、读题时代、颜值时代和感官时代,笃定这些才是时尚,如此创作才会受到青年观众欢迎。于是有一批脑残电影和粉丝电影大行其道。我们缺少黄钟大吕之作,缺少振聋发聩之作,缺少经典风范,缺少对所处大时代的充分认知和对责任担当的充分认知。于是娱乐狂欢之作风靡于世,家国情怀之作、人文精神之作不热。

  反思我们的银幕形象和银幕品格,一段时间以来,世俗品格过重,英雄品格过轻。在人物塑造上,风行娱乐狂欢重口味,风行自我解嘲、自我调侃、自我矮化、自我轻贱。讲好中国故事,关键点是讲什么人物的故事,传递什么精神。人物的精神境界决定电影核心竞争力的高与下,因为它影响国民的精神境界。

  时下,写凡人小事已成为电影创作的常态,然而时下的平民书写,迷恋世俗小民轻慢崇高。电影市场与电影创作界曾一度误认为,高情感强刺激重口味才有高票房。于是重生活粗糙感轻精神境界,重世俗欲望轻精神品格。由于轻精神境界而使人物流于世俗化和粗鄙化。这种人物塑造上的追求仅供娱乐消费。于是堆砌垃圾情绪,展览人性猥琐,乐此不疲地描绘兽行兽欲,热衷于消费情色消费颜值,低级下流倾向滋生。

  深入生活,感受新时代对银幕形象的诉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我们不应该降低审美底线,不应该去消费卑琐小人的卑琐之事,而应该在凡人小事中提升出人性的高洁,在写平民的世俗生活中开掘出他们对美好人生的守望、对生命尊严和幸福愿景的守望。

  银幕上迷恋世俗化小民让观众已经看腻了,于是《战狼2》横空出世。票房横卷市场,创造国产片中的奇迹和奇观。何以然? 《战狼2》的主人公冷锋是应运而生的大国英雄形象。他的崇高的家国情怀和他的一往无前不可战胜的精神性格,酣畅淋漓地体现了时下人们对大国情怀和大国英雄形象的精神需求。这是民族大崛起中的国民精神和国民愿望。冷锋的形象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匡扶正义和救危扶难的英雄,而是大国英雄民族英雄。冷锋形象呼应了我们也要救助世界上处于危难中的弱小民族的国民情怀。 《战狼2》对应了这种民族精神世界情势,对应了大义大情大格局大境界,自然带来一片热潮。

  由是观之,我们应该热情表现中华民族、表现我们的人民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伟大实践中呈现出来的精神风貌。1600年前,中国古代文艺评论家刘勰就提出,文艺作品要“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之耳目” 。宋代张载提倡文艺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文以载道,讴歌为人民利益前行的天地英雄,讴歌英雄品格,是我们中华文学艺术的优秀传统,更是今日电影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中国电影一直有关注现实抒写英雄的优秀传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问世的《上甘岭》 《董存瑞》 《英雄儿女》 ,曾鼓舞和滋养几代人成长。

  创作时代新形象,让我们的银幕具有当代英雄品格,这就要求编剧必须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全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火热生活中,编剧才能走近当代英雄,发现当代英雄,强烈感受当代英雄品格。要反对沙龙写作,反对众口杜撰。编剧只有在火热的生活中才能为自己充电,才能找到灵感找到冲动找到方向。我们提倡在生活现场创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特别提到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强调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由中影股份有限公司和深圳广电集团等单位出品,由我编剧由刘抒鹃导演的电影《你若安好》就是直接表现这个题旨的。在党的十九大隆重召开的前一天, 《你若安好》作为向十九大献礼作品在全国公映。 《你若安好》表现重心下移的医疗改革突围之路,书写全科医生新人物。我们一直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要扎根生活扎根人民的号召,在北京医院深入生活一年时间,在医疗改革的火热生活中得到启示,得到时代的托付。 《你若安好》公映以来感动了不少观众。

  表现英雄品格需要艺术转换

  艺术创作的规律是内容为王表达为先。一部电影的艺术表达成功与否,是观众选择看与不看的先决条件。在这个层面上,好看是硬道理。中央电视台连年推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产生巨大的轰动效应。然而,多数人物拍成影片后却感动不了观众。其根本原因在于创作者满足于英模题材本身,照搬生活照搬人物,而没有做好艺术转换,一度使英模题材电影公信力下降。如何让感动中国的人物故事转换成感动观众的电影?如何让银幕的当代英雄品格具有艺术感染力,具有提升灵魂振奋精神的艺术力量?做好艺术转换是关键。在这个层面上,艺术质量就是艺术生命,做好艺术转换是硬道理,这是银幕形象英雄品格的艺术生命力支撑。

  将生活中的当代英雄和当代英雄品格成功地搬上银幕,做好艺术转换首先要有对生活的新发现和深发现。防止满足于题材懒于创造,防止思想平庸浅薄呈现现象罗列。我创作电影剧本《全城高考》时,采访了湖北黄冈一些模范老师,我在被深深感动之后并没有照搬这些模范老师的模范事迹,而是选择了深度呈现,前景写考生后景写民生,将高考作为试剂——高考既考学生也考老师也考家长也考全社会,从中开掘出全社会奋发向上的主题。剧本被拍成同名电影后荣获华表奖。艺术转换既要追求对生活的新发现,又要追求对艺术的新表达。新表达就要讲究新角度和新结构,角度和结构的精心选择会让影片充满艺术智慧和艺术魅力,也会让常规题材呈现出新意。以一胜十的角度,会将故事讲述得感人至深。我创作的电影剧本《守护童年》 ,其实是英模题材。原型人物张淑琴创办太阳儿童村,专收留服刑在押犯流落街头的孩子。她的事迹感动了中国也感动了当年的联合国秘书长。我在创作《守护童年》时,没有写张淑琴创办太阳儿童村的过程,而是找到一个独特的艺术角度和艺术结构:一个越狱犯托付一个女警官,帮他找到流落街头的孩子。于是女警官、流浪儿和越狱犯,在路上演绎了一场人生悲欢。影片因独特的角度和结构生发出动人的艺术力量和让人深长思之的思想力量,既呈现人间苦难,更传递人文温暖,走出一条温暖现实主义道路。这部电影经导演和演员精彩呈现颇获盛赞,荣获第28届金鸡奖最佳儿童片。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15日主持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 ”中国电影人应努力做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讲话中要求的“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 。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振兴的历史转折关头,表现新时代新人物,用具有当代英雄品格的银幕形象,去鼓舞人民教育人民团结人民引领人民,推动伟大时代一道前行。

  (作者为著名编剧、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名誉副会长、中国影协电影文学创作委员会常务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