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收藏每一朵花的灿烂
——关于李一红的诗歌创作
栏目:视线
作者:叶临之  来源:中国艺术报
<style type="text/css">.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style><div class=TRS_Editor><p>  李一红的诗歌具有浅白、细腻、醇厚的特点,以往众人评诗,都说诗如酒方为佳品,诗集《一泓清水》可以看出他的诗歌写作像酒,他的诗语纯粹发自内心深处,他把最慢的步伐,最纯的内心,将对家乡的热爱,对自然、亲友、工作的感怀,从心中一一抽离出来化为诗歌的花絮,叙之于笔端。</p>
<p>  诗歌浅白,历来是我国诗歌的一个书写传统,其中以唐代白居易的创作为代表,李一红继承了这一传统,经年的写作让他形成了一套独具风格的诗歌语言。他的诗歌并不是一望见底的白开水,其《石湾里》 《娄底风景三行诗》《红日阁风情》 《雨中龙山行》等或书写变迁或书写家乡美景,包含深沉的大地感情。李一红的现代诗创作,诗题颇具经营,诗题独具音韵,他适当地运用一些长句营造出流畅的美感,让作品看起来舒服,读来朗朗上口。其诗题诸如《春天收藏每一朵花的灿烂》 《春天我把你写进诗里》 《每朵花开都把花落作为结尾》 《冬天需要一场雪的安慰》等等看似简单浅白,回味无穷,实则充满创造性,就像花朵拥有开放的合理欲求,“灿烂的春色流淌着浓浓的诗意” ,他的文学好像踩踏着生命的踏板,以一种自然的韵律和纹路生长,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在我看来,这一部分诗作既吻合他醇厚、通晓、流畅的诗歌风格,同时也是他诗歌创作中的精粹,应该成为他以后大力秉持的艺术创作目标。</p>
<p>  李一红的写作自诩是“自娱自乐” ,轻松闲散的状态中,保留了对日常生活较强的记叙性和娱乐性。他经常将诗意和日记杂糅一起,将来源于家乡的生活点滴记录,诸如《办公室碎碎念》 《波月洞的月色》 《青梅煮酒》 《味道》等篇目,“似乎是白色的海洋掀起波浪” ,同时,“每夜都上演着温馨和诡秘共存的故事” ,他也将工作、出差、旅游在外的生活状态用诗的语言记录下来,又如《遇见苏州》 《武功山的味道》 《西宁的夜晚》 ,到处可见他行走中的影子,这两部分创作占有他诗歌相当大的分量,仿佛一颗热爱生活的诗语灵魂在大地上书写。</p>
<p>  他并非职业诗人,那么,为何勤于作诗? 《笼中鸟》中说“笼中鸟对着自由鸟有着无限的羡慕” ,另一首诗中又说“人生需拥有热情和冲动才能在起飞时脱离惯性” ( 《飞行模式》 ) ,这大概才是他作诗的理由,他试图用诗歌来脱离惯性,滋润平庸而忙碌的生活(并非对抗) ,以达到“飞行状态” 。这种背负命运的“飞行”中,他沉淀着深沉的现实关怀目的,将内心感想化为寻思和徘徊,其感人至深者如《题于女儿相片旁的小诗》 《题于老婆相片旁的小诗》 ,将为夫为父的情感糅进诗篇节语,又如《女儿醉酒》 《牵着你的手——写给我家的那位》 《冯吉娜吃辣》 ,他将往年写下的诗语抄录下来,坚持数十年不懈,将生活与诗歌真正融合一起,于是,这样的家庭拥有温暖的品质:以对艺术的虔诚充满诗歌的体温。</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