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是人类的最美好理想。敦煌壁画中那些飞天的形象,那凌虚蹈空、轻飏飘举的自由飞翔形象,令人羡慕不已、也遐想无穷。千年的梦想终于在20世纪渐渐变成现实。在古老的神州大地上,不仅各种卫星飞上了天,而且神舟飞船也载着人往返于太空。飞天的梦想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但关于航天工程,对于我等局外人来说,却有着很多的神秘性和不可思议的地方。比如,火箭是如何按照人的意志飞上遥远的太空的?卫星是如何按照人的意志在绕地飞行中工作的?宇宙飞船如何载人安全返回?特别是在确保安全、成功方面,从运载火箭到卫星或宇宙飞船往往由几十万到上百万的零部件组成,这些零部件组合在一起,如何让它们形成一个完整可靠的系统而不出问题?对于这种高风险的太空探索活动,任何一个细小的瑕疵、纰漏、错误都可能导致整个活动或工程的失败——航天工程的万无一失是如何做到的?等等。梦想是美好的,但要实现这个梦想又是十分艰难的,需要克服的困难不计其数。但中国航天却在这条艰难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其中又有什么成功的法宝呢?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哲学思考》对于上面的一些疑惑进行了很好的回答。这部书不是纪实文学、不是新闻报道,不是一般的工程技术知识介绍,也不是一般的工作总结或发展回顾。它试图站在哲学的高度,对中国航天事业成功发展的历程进行科学、理性、客观的思考和把握,概括、抽象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指导思想。这样的编写目的就迥然不同于工程技术的研究和事件经历的记录。它需要有超越一般现象的哲学的自觉。把卫星飞船送上天是工程技术能力的体现,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也体现了中国人的伟大的自觉实践。这种实践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有效的生产管理结合起来,时时处处必须遵循科学之理、创新之道,才能确保航天工程的成功。这里既有具体的工程技术知识,也有居于其上、并指导其开展的形而上的抽象原理。如果说前者需要通过反复的实践探索才可以获得的话,后者也同样如此;而且,从事关全局、影响深远的角度来说,后者较之前者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因为前者解决的只是局部的、一时的问题,而后者则对全局、对整体具有指导意义。
冯友兰曾说“未有飞机之前先有飞机之理” 。这个说法是颇为深刻、颇有道理的。飞机之理在冯特兄弟制造出第一架飞机之前当然是存在的,冯特兄弟不过是遵循“飞机之理”而造出了飞机。这么说似乎有贬低冯特兄弟的功绩的嫌疑。但如果说,这个“飞机之理”不会自然呈现,人们要真正认识和把握这个飞机之理是何等的困难、何等的需要勇气和智慧,那么,上述说法就丝毫没有贬低冯特兄弟的意味,相反,却表明了正是冯特兄弟的伟大实践才使“飞机之理”得以真正实现和展开,从此人类进入了航空时代。中国的航天事业也是如此。也可以作如是观:未有卫星飞船之前先有“卫星飞船之理” 。但如果不是航天人的伟大实践,这个“卫星飞船之理”就不可能在中国人手中显现、实现和展开。遵循其理的实践与其理在实践中的显现,二者是统一的过程。自觉地探索其理、自觉地遵循其理,是航天工程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该书所体现的正是这种高度自觉的伟大实践及其辉煌成果。
哲学的本义是智慧之学。哲学存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哲学的自觉又不同于那种盲目的、局部的遵循,而是要站在全局的高度进行有意识的探索和把握,并且体现出哲学的自信。在这里,人们通过实践不断总结提升思想认识,又将这种思想认识运用、指导自己的实践,形成一个循环的、螺旋上升的过程。所以,哲学的智慧,是一种把握世界的大智慧,它既是实践性的,也是认识性的,是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我们在该书中所看到的各种实例、各种机制体制、各种思想、各种精神,其实都融贯着这种智慧。比如,书中多次提及的一个说法:“一次成功不等于次次成功,次次成功不等于永远成功” ,“成功不等于成熟,成熟不等于可靠,可靠不等于万无一失” ,这种说法是人们通过无数次的实践充分认识到了的事实。作为一种理念,这种说法又会反过来指导和促进人们的实践和探索。它对人会产生极大的逼迫性,它逼迫人时刻意识到风险、危险的存在。这种风险、危险像幽灵一样存在于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如果没有这种风险意识和危险感,危险就可能真的降临。但人是有限的存在。如何克服这种有限性、不断走向成功呢?这就要求人们在充分看到自己有限性的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在有限性与创造性的这种对立中充分实现其主体性。又如系统观,也淋漓尽致地体现在系统集成的具体实践中,从零部件或元器件到分系统再到总系统,低一层次的部件或系统不仅要与高一层次的系统相融合,而且高一层次系统还要形成新的功能,为更高层次的系统功能的形成服务,使包含不同部件或分系统的总系统形成一个有机统一体。在这里,体现了局部服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等系统思维观。从更高角度看,系统观也体现了普遍联系、发展变化、对立统一等辩证法观点。人们自觉地按照这种思维方式开展工作,就为其创新的成功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从最根本的方面来说,所谓的“飞机之理” ,所谓的哲学或智慧,都只有通过人才能显现,它们也只有对人来说才有意义;而人在把握了“飞机之理” 、把握了哲学或智慧之后,则能更好地发挥其主体性,创造出更完美的对象或产品来。该书充分展示出中国航天人在极端贫穷、落后、简陋的条件下,以一种崇高的奉献精神和可贵的工作热情,施展聪明才智,开展完美协作,实现知行合一、心手合一,不断创造出航天辉煌的主体性。这种主体性,不仅是个别人的,而且是整个群体的,其卓越超群的发挥,也再次证明了人的因素往往是具有决定性的因素的思想。
哲学不在天上,哲学在生活中。中国航天工程是一种最为复杂的工程技术实践活动,其中体现了丰富的哲学思想或智慧。该书对这些思想或智慧进行总结概括,不仅对于航天事业本身的科学发展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于其他方面工作也不无借鉴价值,同时也丰富了哲学学科本身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