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导演京剧《谢瑶环》的心得体会
栏目:推动戏曲传承发展
作者:叶少兰  来源:中国艺术报

    2016年我参加了尊敬的朱镕基老总理亲自策划和指导的京剧精品大戏电影工程《谢瑶环》的导演工作,得到了很好的学习和锻炼。京剧电影工程应和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号召和指示精神,弘扬民族文化艺术,搞好继承发展。

  根据京剧电影工程领导小组的部署和安排,我本人根据田汉先生《谢瑶环》的原创版和杜近芳先生的演出本,带着谦卑与无限敬畏的心情,进行了仔细且慎重的整理改编,原则上充分尊重和体现田汉先生的原创意图。

  《谢瑶环》一剧是一出真正思想性强、艺术性强、有道德、有筋骨、有温度的悲情正剧,完全契合了当今弘扬正义护法的民族精神。因此,这出戏的一切技术和艺术安排,必须服从这个戏主题的基本点和原创作者的核心意图。

  《谢瑶环》一剧要特别强调谢瑶环的古典女性的形象美和品德美。不论是男装还是女装,是悲还是喜,处处要让人感觉到谢瑶环外在和内在的纯洁美,强调古代女性舍生取义的气质,特别在人物的表演气质上下工夫。

  该剧本删去了谢瑶环与袁行健的婚配情节,明确了谢、袁的爱情尺度,充分体现谢瑶环这位政治家纯洁的爱,女儿的情,但当场不表现完婚。利用京剧载歌载舞的特色,把谢瑶环内心之情、人性之美给予放大,淋漓尽致地发挥。

  在音乐、美术、服装的设计上,我们要求凸显唐代特色。

  我们是把拍摄电影《谢瑶环》一剧的排演当成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全体演职员应充分理解主题、内容,依据剧情情节去表演,而不是依据外在程式,熟戏当生戏去演,老戏当新戏去演,带着新鲜感,从零开始,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所扮演的角色和人物,力争做到国粹艺术的处处讲究,发挥我们每个演员的艺术优势。京剧是把生活的真实放大了的程式表演艺术,电影又是进一步放大京剧表演艺术的影像艺术,让我们在注意凸显表演激情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电影与京剧结合上的表演分寸。

  这次改编在任何设计上都要求合乎逻辑,就是合情合理,要经得起推敲,这样才能成功和感人。比如说谢瑶环的牺牲。因为经过玉女蹬梯、猿猴戴冠的酷刑之后,谢瑶环这样一个女性,再坚强也是不可能存活的。这样才能更合理地说明严酷斗争的残酷性和大义凛然、为正义而不怕牺牲的精神力量,这样才能更使人感动震撼,更有教育意义,发人深省,体现民族的精神。

  《谢瑶环》这个戏不同于《龙凤呈祥》这样的传统戏,也不同于一般的戏剧电影。它不存在上下场、抖袖整冠、打引子、定场诗、自报家门、起霸趟马等这些程式套路或是过场戏,没有这些传统的老戏的表演内容。它是一个新编的历史京剧,所以就要按照新编历史京剧的形式,更合乎逻辑和经得起推敲地去组织技术安排和艺术表演。这是一出唐代正义护法,舍身尽忠,为国捐躯的悲情正剧。情理性、逻辑性不允许跳跃或过于夸张和虚拟,合理、完整才有艺术性,才能达到艺术的展现。否则展现出来的内容就不感人,不明不白,无是无非,就缺少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所以,我作为导演要求全体演职人员、主创人员必须把握《谢瑶环》一剧的特征和主题思想,要求大家统一认识。

  舞美上,我要求突出唐代特征,合乎逻辑。比如说武则天这个女皇帝,在那个朝代时不同于男性皇帝的“龙” ,而是突出“凤”的形象展示。在色调上以“红、绿、黄”为主,这是唐代宫廷的特征,区别于其它朝代。另外,这出戏要突出苏州太湖的民间地域特色,包括苏州的察院和花园的环境特色。既是一个小地方,又是一个灾区,环境设置要非常准确。

  我是带着新的时代精神的需要去挖掘剧本,带着为广大戏迷观众喜闻乐见的审美需求去结构剧情和设置表演。不管是导演还是演员,排一个戏一定要以观众的视角审视自己的艺术设置,选择并充分地挖掘和调动一切合理精美的各行当的艺术手段。

  这次排《谢瑶环》 ,践行了这样五个指导思想:

  一、要践行京剧全梁上坝、艺术集体的理念。有时候,我们的艺术不成功,就是因为一盘散沙,艺术没有整体的效果。我觉得要排一个成功的戏,四梁四柱、边边沿沿,全得是合乎标准的艺术集体,要行当齐全,不能凑合。现在有的剧团,没小生拿老生抵,没有老旦用别的行当顶替。这是错误的,行当不齐就没有艺术质量。这次排戏,丁是丁,卯是卯,分工明确。你在艺术集体中是什么活就得是什么活的要求,比如大铠、校尉、太监、牢子手、衙役、女官、宫女等,身份不同,要求就不一样。无论是一戳一站,脚步走法等,应该是什么身段、表演,我们这次都一丝不苟地按照京剧本体去要求。所以,内外行反映整齐、好看,觉得不一样。实际上这是京剧本身就有的、就这么要求的,只是大家不太注意了、忽视了、丢掉了,甚至于不再要求了。那么,这一次排戏我突出地进行了要求,而且是各有章法,一丝不苟。无论是主演配演,龙套零碎,什么角色都要按规矩来、是什么要求就怎么做,以此来实现“一棵菜”的艺术精神。真正地去践行舞台上“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的艺术理念。我强调人物的个性意识,不只是主演,包括龙套。比如,押着谢瑶环上场的四个牢子手,非常有气势、造气氛,这次表现得非常好,因为反面如不凶,正面就不强。

  所以,我这次要求演员、乐队、舞美人员必须参加排戏,理解台词。这虽然是一出熟戏,但这次我用了好几天时间召集所有演职员,从重新坐下来念台词、读剧本开始,理解台词的含义、纠正语气,强调语气、重音。只有这些大家都明白了,乐队才能知道这句腔的感情,舞美才能根据情节的需要去进行配合,才能理解台词、理解人物,理解唱念做表的内在根据,演员才能知道为什么要唱大长腔、为什么有个高腔。我常说,语气对了,表演就出来了,否则怎么会有舞台的节奏呢?这次,我就是要求老戏新演,熟戏生演,要有激情、有神气。要践行对京剧艺术敬畏的、由衷的心态去排练,我每天在排练前都做一个艺术动员,要解决一些问题。要践行用“京剧”的艺术手段排出“京剧”的艺术精品。京剧的艺术手段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京剧的手段自己都没有好好地掌握,拿什么去创新?不充分学习运用京剧的艺术手段去创作,怎么能排出“京剧”的艺术精品?

  二、要践行理论阐述与艺术示范并重的导演规律。现在有些京剧作品的导演,不熟悉京剧,甚至不敬畏京剧,特别是不掌握京剧艺术本体的内容,怎么去调动京剧的艺术手段呢?这次排《谢瑶环》 ,大家普遍认为这是一出“京剧”的艺术精品。京剧的导演是要进行艺术示范的,光有理论的启发是不行的,也就是说,讲得再有道理,不做示范是不行的。因为京剧从始至终,基础教学上就是要示范教学。

  三、要践行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表演特色。所有的艺术设计、表演都要有根据,富有逻辑性,讲出道理来。

  四、要践行京剧载歌载舞,用歌舞讲故事的艺术特征。京剧是具有又写实、又写意、又虚拟、又夸张,程式舞蹈化的特征的一种舞台艺术。这次《谢瑶环》的舞台呈现,没有废身段,没有可有可无的内容,都是经过反复的推敲和选择。

  五、要践行京剧“四功五法”的充分发挥。让京剧各行当的“四功五法”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它有根据、有的放矢地为剧情和人物服务。这是我们京剧艺术本体特征的优势。在这次的排戏中,我千方百计地启发演员,做一个明白、理性、技艺精活的表演艺术家而不是一个刻板的艺匠。我曾多次说过,一个剧团有人就有戏,就是有角儿就有戏,有戏才能活。没有一个专业的艺术集体怎么能活呢?从《谢瑶环》一剧所有演员在舞台上的展现,是不是人才,一目了然。这次四个牢子手,从形象上、气氛上都非常好,这也是剧团所需要的人才。过去有句老话: “上下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这也是京剧创作的优良传统,京剧就是这样创作的。要这样去继承和发扬,好戏就会更多。导演的天职,就是把京剧中最精、最美、最好、最强、最生动的艺术技巧挖掘出来,调动起来,教给并启发演员,高水平高质量地表现出来,达到最高的境界和标准,并给予进一步合理的、合乎逻辑的解释。

  京剧是一个讲“理”的艺术,无论唱念做打舞,一戳一站,都是综合成套,组合一起,处处都有表演根据,有内容章法。讲不出根据来,那只能是演技而不是演戏。一个戏好不好,精不精,是否看得明白、生动、精彩、过瘾,就要看你的戏是否讲“理” 。京剧《谢瑶环》的表演、音乐、美术、化服道盔尽量发挥出高的水平,较完美的质量。第一艺“高” 、第二讲“理” ,经得起推敲,戏必然会精彩。京剧不是纸上谈兵,坐而论道,没有真功夫,什么也是讲不出来的。京剧被称为国粹,是因为它处处讲究,是因为它集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精华之大成。我们要用京剧艺术的实力去重塑我们的文化自信。没有实力又谈何自信呢?京剧艺术是最有基础和理由,也是最有条件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个戏、一部戏曲电影排出来,只要传得开、留得下,就是戏曲文艺精品,就是艺术实力,就是专业人士担当的结果。京剧与京剧电影有强大的教化功能,可以启发观众如何做人做事,如何敬孝爱国。京剧和京剧电影可以让观众把在台下没见过的,在台上和银幕上可以见到,台下没有的,台上和银幕上可以有,台下不可信的,台上和银幕上可以信。这就是生活与艺术、现实与浪漫融合的高峰效果。在弘扬民族文化艺术、振奋民族精神的今天,京剧丰富了电影,电影促进了京剧。是京剧电影工程让经典京剧找回了创作的规律、艺术的真谛与标准,回归了本体,锻炼了演员。京剧充实了电影的民族性,提高了中国电影的民族文化品质,也加强了中国戏曲电影的国际化、独特性。100年前中国的第一部电影是泰丰楼照相馆拍摄谭鑫培大师的《定军山》 。100年后10部京剧传统经典大戏同献海内外影坛。通过京剧电影的传播,民族历史、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道德规范得以广阔地弘扬,真正看到了京剧以及戏曲电影的继承发展与繁荣昌盛的美好景象与希望。京剧电影工程是留住国粹的工程,京剧国粹永远流芳的工程。

  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特约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