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视角,北京味道
——评小说集《北京往事》
栏目:视线
作者:叶梅  来源:中国艺术报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到,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及独特性,在这个空间距离日渐拉近,信息碎片铺天盖地的时代,珍贵的民族文化或许可以说是雾霾之中跳跃出的鲜艳色彩,给人带来清新的审美惊喜。虽然如同不断消失的乡村文化与传统文化一样,不同民族的文化也在不断弱化,但与此同时,我们应该乐观地看到,新的创造也在不断出现。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呵护传承、挖掘利用以至创造,使得有着民族特征的文化记忆不断延续,应是当代人不可忽视的责任担当。长期以来,一批有志于此的少数民族作家、翻译家、评论家以及出版家努力用其心智,续写着民族文化的新篇,描绘着多样化的斑斓,为当代中国文学构造了一道道风格靓丽的民族文学画廊。

  出生于北京的满族作家赵晏彪,正是在这样的道路上一直跋涉前行的人。赵晏彪的写作由来已久,早在1985年就开始了创作生涯,在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中文系之后,曾撰写过不少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迄今已出版《真水无香》 《雁过皇城根》 《译道与文化》 《中国创造》等九部作品。进一步面对多民族文学工作之后,赵晏彪的民族视角得以更大拓展,他的新小说集《北京往事》即选择了黎族、哈尼族、苗族、仡佬族、水族、满族等多个少数民族题材,书写了这些不同民族的人物命运,以各个侧面反映出他们的历史文化,民族性格以及时代变迁。

  《北京往事》共选了6部中篇小说,故事不一,各有特点,但民族性是其共同的,最为引人注目。 《金锚》取材于海边黎族人的生活,一个心怀梦想的年轻人,追求爱情和个人奋斗,进入城市之后坎坷多折,最终得以人生的领悟。 《哈尼飞燕》描写了哈尼族警察的特殊生涯,理智与情感的多种交织,其中穿插了许多哈尼人的风俗习惯、民族心理,在与毒贩和艾滋病斗争的过程中,体现出哈尼人的智慧道德、人情冷暖。 《西迁轶事》书写了抗日战争期间,浙江大学从遥远的东部,西迁到贵州湄潭仡佬之乡的历史故事,描述了当地的仡佬族、苗族同胞与西迁而来的知识分子相融合,共同抵抗外敌的爱国情怀。 《鱼图腾》取材于一位水族游泳健将的故事,年轻姑娘战胜自我,摆脱包办婚姻,争取美好爱情,并获得世界冠军。 《关东雪》所取的东北抗日救国军英勇抵抗日本侵略者的题材已在文学中多次表现,但赵晏彪的叙述视角则更多地投向满族、朝鲜族、汉族各民族同胞如何在艰难的斗争中相携相依,浑如一家,共同对敌,表达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家园意识。 《北京往事》则是更为直接地采写了他最为熟悉的当下老北京人的生活,而这些老北京又都是世代满族人,时代变化给这些老住户带来种种窘迫尴尬,民族恪守的传统已成昨日,伴随着许多无奈,又萌生新的希冀。

  之所以将小说集命名为《北京往事》 ,或许透示出作者在拥抱多民族文化的同时,始终立足于本民族的根脉,对自己生长的这座伟大城市款款深情。而古老的北京从来就是多民族文化融汇之地,就像一块磁铁,吸纳着大江南北、雪山草原的文化精髓,从这里出发,将目光投向不同地域的不同民族,自然包含了文化的比较,因此作者兴致勃勃地选择了那些令他动心的天南地北的故事,描绘出一幅幅色彩多样的少数民族风情图。

  赵晏彪的小说具有较为强烈的传奇色彩,时间跨度颇长,少则几年,多则几十年,人物命运跌宕起伏,常出人意料之外。他在小说中所体现的善恶分明,邪不压正,勇敢牺牲,包容体谅等,正是少数民族文学继承和弘扬的传统美德。这其中,又含有不同民族的生存方式及处世方式,含有作者自身的人生领悟。民风民俗是一个民族的表征,也是世代生产劳动和生活的积累,对于民俗的描写在赵晏彪的小说里随处可见,如哈尼族的“长街宴” ,作者是这样描述的,“打扫干净的街心,桌子一张接一张摆好。大姑娘、小媳妇都穿着过年时鲜艳的衣服,把平时舍不得吃的美味佳肴摆了上来,一眼望去,鱼雀、江鱼、竹笋、木耳、蘑菇、大肥鸡……每桌都有20来碗,桌桌飘着香味儿。在锣鼓喧天的热闹气氛中,宾主纷纷入座。一对姑娘代表寨子里的人,向百岁的老奶奶开始敬酒,敬完了酒,长街宴就开始了。到处是温馨和谐的气氛,到处是喜气洋洋的欢声笑语。 ”从这些描写里显然可触摸到哈尼人相互依赖,尊老爱幼,热爱生活的心灵。《鱼图腾》直接写了水族以鱼为图腾的信仰; 《西迁轶事》中写到仡佬之乡“湄人善酿,好酒酬宾” ,酒香情浓,率真豪爽的感染。这些点点滴滴的风情描写增添了浓郁的民族色彩和地域特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由此读到了多样的地理环境以及多样的民族性格。

  当然,对于满族人及北方生活的描写,更见赵晏彪的长处,人物刻画也较之对其他民族的书写更为鲜活生动,小说语言格外顺溜,幽默风趣,人物的对话尤其如此:“大哥,不要想溜道儿。我饿了,你得供我一顿饭。 ”“好呀。小子,嘴馋了,你说你想垫吧点什么? ”“大哥,是馋了,吃一顿驴肉馅的饺子咋样? ”“吃一顿酸菜卤子的面条可以,我身上可是没有带那么多的钱。 ”闻其声如见其人,见其景,是迥然不同于南方民族的语言表达,有着道地的北方味道。他在以《北京往事》为题的中篇小说里,更是无处不在地写出了北京味道,满族记忆,老少三代北京人的心理。

  可以说,赵晏彪通过这部小说集,充当了一个勤勉的说书人,讲述了不同民族的六个故事,而让人引发出对更多民族历史和当下的若干联想。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是满族人的骄傲,显然也是赵晏彪心中的文学之灯,他在小说中以人物之念想引用了纳兰性德的一首《饮水词》 ,其中言道:“中坐波涛,眼前冷暖,多少人难语。 ”文学正是将那些难语之事道给世人,《北京往事》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