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藏而言,白皮肤的凌仕江是个异乡人,但他对西藏爱得真诚坦荡,那份无间的认同与亲密的信赖常常让我很感动。 《藏地羊皮书》是这位异乡人的坦荡真爱在时间的风中又一次自然地绽放,格桑梅朵一年一年地开着,痴心写作的人便不会老去,风起处,爱的芳香将氤氲在整个雪域高原,绿色的心意真诚,金色的气息独特。
与许多异地的眼睛一样,因当兵而来到西藏的凌仕江注意到了西藏的极度纯净,干净的空气水土,淳朴的人心民风,这些为外界所熟知的西藏文化因子在他的作品中如涓涓溪水明澈流过。但是,与他人的眼睛不一样的是,仕江的描写非常细节化,表现出一种在生活中亲身经历后才有的文化质感,不是一次肤浅旅游之后产生的想象式表达,这种文化质感因为真实的生活经历有时甚至会略带一点残缺之美。如《班长的女人》 ,意象并不完美,过程略带残缺,有时婉曲行笔处甚至会让人心中一紧,但人性的纯净最终被一点点淘洗出来,那个因为父爱和家园之恋而对哨所一往情深却屡遭误解的白衫女子,如橄榄一样,一缕涩涩清香被徐徐酿制而出,沁人心脾处也是启人深思时。这种状态,如依偎在白云之边的金太阳,光芒含蓄,但曲笔更显力道,使得并不长的一篇文章有了如《羊脂球》一般的悠长余味。
他的散文并不刻意追求整体连贯的大效果,可谓每一篇都自成一家,它们有时讲述着一个小道理,有时谈论着一点小体会,有时表达着一份小心思,但都是光芒自足、晶莹剔透的文化切片,如美丽的雪莲花开遍了大高原。如《泽蓝央金》 ,那个与山里的狐狸痴心对话的女子,在讲述着自己经历过的爱情、失去的爱情、还没有来临的爱情,不一定有逻辑,但一定有真性情,是人类对真爱的向往与信任,是人性对美好的守望与坚持。细心品读,这篇没有具体故事细节的小文章的神韵非常接近于“五四”时期的女作家冯沅君的小说集《卷葹》对真爱的执著坚守:“捣麝成尘香不灭,拗莲作寸丝难绝” !读来令人真心感动,久久难忘!由于冷静独立的文化观察态度,几乎每一篇文章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观察点和立场点,这无疑是非常可贵的,是文本的大众阅读意义之所在。
无疑,凌仕江的《西藏羊皮书》是一个自足的文本存在,它告诉我们,我们都是大地的孩子,在每一个温暖的夜晚怀揣着美丽的心意四处行走,不管人世间一部分人心已经多么冷漠多么自私多么堕落,但世界的一些角落一定会因为我们热情的脚步而光芒万丈,在这样的氛围里,请心无芥蒂地坦荡接受异乡人伟大的真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