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特的冬天》:启发我们思维的教科书
<style type="text/css">.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style><div class=TRS_Editor><style type="text/css">
.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style>
<p align="justify"> 猛然一拿起这书,前后一翻,第一个印象,不懂。这是什么书啊?看看书中的点评,觉得有点意思了。如果要在课堂上介绍它,我会对中国学生说什么?带着这种功利的想法去看,发现越看越懂。我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看了一遍正文。虽然并不好看,不能产生阅读快感,我还是这样认真地看完。这本书为何不能产生阅读快感呢?我想这是因为我和拉美文学作者的思维结构存在差异。我看各种外国文学,都感觉那是人家的——人家的文化、人家的小说。说我爱哪本书,我哪本也不爱。中国作家的书,莫言的、刘震云的,我也不爱。这是一个很坏的毛病,喜新厌旧。尽管如此,我还是由衷地感谢这本书来到中国,因为它能开启人的智慧。</p>
<p align="justify"> 我只能说,我读懂了这本书。读透谈何容易,需要做多少功课?要思考巴拉圭文学是什么,思考这本书为什么有一个2013年美国人的点评本,点评本与上世纪80年代的版本差别在哪里?中国出版的研究拉丁美洲的著作,给巴拉圭的篇幅很小,往往只谈谈《人之子》 《我,至高无上者》等文学作品;国外的拉美研究也没有把巴拉圭放在眼里。 《甘特的冬天》主人公是世界银行总裁,但书中不写业务,而写他和其他人的关系,写心灵。心灵,现在是个全球问题。文学可以骂,可以歌颂,不管爱恨情仇、喜怒哀乐,都是一个东西——心灵。这个东西,是不可替代的。自有人类以来,心灵就是文学的主题。随着物质的发达,心灵的作用越来越混乱。互联网时代,思想懒汉越来越多,不去思考现象背后的东西。这将来会带来极大的危害。唯高科技、唯媒体所驾驭,对事物或现象的本质不加追问,总停留在表面,那只有条件反射的反应,骨子里却是精神危机。人类现在有了精神病,看看这些语汇——我纠结、我崩溃,是不是精神病?</p>
<p align="justify"> 《甘特的冬天》首版出书时间是1987年,但作者胡安·曼努埃尔·马科斯写了十几年。书中题材,在拉美文学中其实很常见。百年来,拉美不止一个国家都有过争取民主、解放进程。这种博弈,我将之框定在文明与野蛮的斗争中。人类发展过程中,始终有动物性和人性之间的博弈。所谓真善美、假恶丑,都是复杂人性中有条件的、相对转化的种种表现。拉美文学让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作家很吃惊,小说还可以这样写?简直是离经叛道呀!这种吃惊,说明什么?反映出的问题是我们对拉美百年史的无知。当然,是一种可以原谅的无知。现在,我们对拉美了解一些了。尽管有很多中国作家模仿拉美文学写作,模仿欧美、日本的文学写作,但实际上这些是学不来的,因为中国有自己的读者群,你能学,读者不一定接受。</p>
<p align="justify"> 胡安·曼努埃尔·马科斯,是巴拉圭20世纪下半叶的重要代表作家之一,他的小说的结构、写法、语言以及名字、形容词搭配等,都是对巴赫金后现代理论的继承。这本书中,没有恐惧这样的字眼,但人们的恐惧从人物交往之间、从骨子深处透出来了。社交中,有的话不能说,有的不敢想,有的说的是假话。如果把言说做语言学的细致分析,可以区别表层的、深层的、潜意识深处的语言。梦中的话和实际生活中的语言是完全不一样的,不是白纸黑字就是可信的。后现代理论家,质疑一切言说、文字。他们的思想对拉美文学创作的影响很大。</p>
<p align="justify"> 读这本书,你不要想在书中找故事情节,它没有时间、线性思维。拉美“爆炸后”实验小说,让人几乎读不下去,它有意识流跳动的特点。人的思维非常复杂,不是线性或者浅层次的,而是复杂、穿插的。我们的阅读习惯和听书习惯,是线性的,如写一个人上场,和各种人打交道。这种写法,在欧美、拉美早就过时了。文学能表现出心理的复杂性。心理学是理性的,文学却有非理性的一面。像欲望、冲动,在文学里能表现得淋漓尽致。中国文学里表现言情,往往是简单的、线性的。如“坐怀不乱” ,对“怀”和“不乱”之间的东西,中国作家并没有说透。信念使然,还是道德使然?其实,这是一个人在复杂的心理权衡后做出的选择。对心理的研究,我们还是很落后的。 《马尔克斯的心灵世界:与记者对话》就是谈创作的心理活动,如何把想象力化为作品?让你去思考,文艺的想象和一般的想象区别在哪里?在西方,读者是积极的读者;而中国,读者是被动的读者——就好像妈妈一小勺一小勺地喂食,孩子不喜欢就说不好吃,喜欢就说还要吃。中国的出版社为取悦读者各有路数,比方说按各个层次的人的心理出版书籍。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才能活得健康、有质量、不被忽悠?</p>
<p align="justify"> 《甘特的冬天》在不断追问“为什么的为什么” 。主人公的各种身份、各种场合在不断交叉。反独裁,为何在拉美成为一个焦点、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呢?1999年,我与一位出版社的朋友去拉美,有一站在智利。从农村到城市,拉美的那些老百姓都在争论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中国对拉美的影响很多,如新中国成立、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很多拉美进步人士都为之欢呼。中国“文革”期间,从巴黎、墨西哥到南美,也出现类似“红卫兵”的社会现象。中国企业去拉美开发,人过去了,文化也过去了。只要人口一流动,就会发生文化的碰撞。人与人交往,就会有语言、利益的冲突。</p>
<p align="justify"> 读《甘特的冬天》 ,需要笔读,需要深究。这本书涉及的内容太广泛,包括巴拉圭的战争、历史、知识分子走出去又回来的现实以及独裁政治等。拉美作家的写作毫无禁区。如果我们学会深挖,从词句表层到深层到隐藏在词句背后的动机,最终我们就会用自己的判断去理解事件。养成这样的习惯,去观察生活,就有自己有根有据的、理论支撑的见解。文学的一个特殊性是,它拥抱的面,是别的学科不能替代的。文学兼顾过去、现在、未来,研究可能性与不可能性。该书的写作方式,打破我们很多思维框框,不断改革创新表达形式。可以说, 《甘特的冬天》是启发我们思维的教科书。</p>
<p align="justify"> <font face="楷体,楷体_GB2312">(该文为西班牙语资深翻译家赵德明6月6日下午在中央编译出版社举办的《甘特的冬天》暨西班牙语文学译丛读书会上的发言,本报记者蒲波整理。巴拉圭作家胡安·曼努埃尔·马科斯的代表作《甘特的冬天》 ,被称为拉丁美洲“爆炸后”文学的典范之作,近日,其中文版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 )</font></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