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韩寒和方舟子的论战就其目前所引起的社会反响来看,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作品的质疑以及反质疑,超出了一个简单的名誉侵权争讼,其中卷入进来的文艺界、思想界、娱乐界及青年文化、言论自由、批评自由乃至更复杂的利益诉求,真是众声喧哗,同样的,也暴露了各方面的浮躁和弊病。这一事件不仅是涉事最直接的双方:方舟子和韩寒(或者生产韩寒的文化工业线)值得深刻检讨,中国的文化界、思想界,也值得深刻检讨。“方韩之争”是对中国思想界、文化界状况及其映射的当代中国社会状况极具价值的研究案例。韩寒的身上,已经纠缠了太多方面的利益,是很有典型意义的社会学、文化学的分析样本。方舟子曾经与很多人起过论争,以我的判断,没有一次能与现在这次能引起这样的社会反响相比,能有这样广的各方参与进来并作出利益表达。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要感谢方舟子激发我们去认识韩寒身上更为多维的意义,也要感谢韩寒的存在,让我们有了方便透视中国当代社会思想文化生态的绝佳样本。
二
在关注这一现象的过程中,我不断修正、检讨对于涉事双方以及事件本身的看法。对于方舟子以及方舟子以前的打假,就像我前面所说的利益关涉一样,觉得与己所置身的圈子、所关注的范围关系不大,都是浅尝辄止,了解不深,甚至因为主要通过一些媒体报道去认识方舟子,对其常常反感。对于韩寒,自其从一个叛逆少年、文学天才横空出世到后来的赛车手、娱乐明星、千万富翁、公益明星、舆论明星、思想明星,再到在外媒评全球影响力人物中超过奥巴马高居第二,被誉为“新人类旗手” ,也算是一路看过来,但一直也是仅仅简单把其归类为一个被大众文化工业线所生产和营销的青春文艺明星、青年偶像,仅仅是与郭敬明面目不同但性质一样的一个非常成功的大众文化工业产品,最多具有青年文化现象和大众文化工业现象的意义,其身上过多的光环仅仅是被误读、被滥用。现在看来,方韩两个人都值得我们去重新认识。
三
直面“方韩之争” ,我们可以卷入进去站站队,表达自己的真假判断和价值立场。但到今天,我希望能以更冷静、更理性的态度,除了更为全面、细致地了解双方观点和具体的举证、论证方式,对双方的具体真假之争做到一种兼听则明,同时更要尽量跳出双方之争,对这一现象的原因及牵涉进来的或深或浅的各利益方,也进行一种深入的文化研究和社会学分析。仅以韩寒而论,他其实已经不仅是被中国大众文化工业及其目标客户所选择,还被更多方面所选择和塑造,对他的选择和塑造可能已经超出了国界。韩寒及其所置身的文化工业线,非常高明地进行着各种利用与反利用,一路推高韩寒,使其到达今天这样一种具有巨大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的地位。进行偶像祛魅一直是当代文化研究的重要职能,韩寒以并不出众的文学才能和并不具有多少思想价值的意见表达,依靠其独特的个性和成长经历,而成为一个集众多价值于一身的“新人类的旗手” ,被一些知识界人士目为对中国社会影响具有重大意义的人物,简单地目其为青年作家、娱乐人物或者是思想明星而进行简单的判断,而忽视韩寒身上所附着的多种利益诉求,有些浪费,韩寒是一座富矿。
四
在刚开始关注这一现象时,我还难以避免陷入双方具体的争论辩驳,纠结于是非真假判断,现在看来,是非真假固然重要,这可能会改变多方对方韩的看法和价值判断。但对于方舟子,仔细研读其卷入韩寒有否代笔争论的缘起和论辩方法、目标诉求,真假结果可能不会对其今后坚持的打假路线有何影响。对韩寒来说,如果洗掉代笔嫌疑,可能会使其身上的光环更加暴涨。不能洗掉嫌疑,也许会稍微影响到韩寒所关涉的各方对他的消费、选择和利用,但就韩寒今天的影响来说,只要能够有高明的危机公关处理,转危为安应该不是难事,甚至可能还会加分,当然处理不当也有可能会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从此彻底坍塌为废墟。对于韩寒来说,他坍塌还是更加耀眼,其文化研究和社会分析的样本意义是一样的。
五
理性的论辩更有利于公众判断事实真相,为什么法庭需要倾听双方的理性讼辩,就在于不断推进的理性证伪更让人逼近真相。只从方韩双方的论辩态度看,方舟子的理性批判态度我更为欣赏,尽管方舟子也有意气之语,但他主要的论说都是建立在极其理性和严谨的逻辑推理论证上,采不采信在于每个人对事件充分掌握的判断,但其方式是合理的,这种理性态度更有利于文明社会的建设。相反,韩寒一方表现出来动辄问候对方女性亲戚和生理缺陷的暴烈反击方式,应该令当代文明社会警惕。尤其是一个具有巨大社会影响力且以公共知识分子和青年领袖面目示人的公共人物,如果常以这样的行为行事且赢得喝彩,非常可怕。我们可以“气急” ,但面对公众领域的时候,尽量要掩藏“败坏” 。中国网络上的暴力氛围和现实中的暴戾事件太多,既然我们追求的是一个文明的良序社会,那就需要尽量不要放纵自己的暴烈,而要努力框束内心的猛兽。
六
文艺的健康发展也需要理性批判态度。不少人认为方舟子的打假给文艺界极大破坏力,看一个人不顺眼就说一个人的作品是假的,出此论断可能还是没有仔细阅读方舟子。给认识论带来巨大影响的哲学家波普尔有一个观点:“像我自己这样的证伪主义者更宁愿大胆地推测(即使它很快可能成为假的) ,来试图解决一个有趣的问题,而不是去详细叙述一连串无关的老生常谈。我宁愿这样做是因为我们相信,这是我们能够从我们错误中学习的方法,并在发现我们的推测是假的时,我们对真理就知道得更多,并将更接近真理。 ”破除各种迷信和权威,去逼近真相,是文化研究界应该有的态度,有疑点的地方,就应该有批判的研究,这不仅是科学研究能够不断前进的原因,也是文化发展不断前进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