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从事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现实高度和未来高度科学提出了一系列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改革发展作出了全局性战略性的新部署新举措新要求,特别是第一次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旗帜鲜明地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意义重大而深远,是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行动指南,必将成为我国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与全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大形势大背景相适应,当前曲协工作和曲艺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共同迎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黄金期和十分难得的战略新机遇。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以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密结合实际,按照中宣部等五部门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总体部署和中国文联下发的通知要求,坚持不懈地在曲协系统和曲艺界组织开展“走转改”活动。开展“走转改”活动是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六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是践行党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重要体现,也是广大曲艺工作者落实“三贴近”原则,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积极履行用先进文化引领风尚、服务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庄严使命,自觉承担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职责,推动文艺创作繁荣和文艺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坚持不懈地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反映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文化建设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和灵魂,是我们党凝聚和统一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思想的精神旗帜。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奋进的号角,是社会进步的灯塔。广大曲艺工作者无论是进行文艺创作和表演,还是开展曲艺理论评论和学术研究,都必须牢牢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大力弘扬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充分发挥文艺鼓舞人心、振奋精神、陶冶心灵的独特作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广大曲艺工作者自觉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文艺的根在基层、在群众,基层和群众是文艺工作者的基本出发点、立足点和落脚点。“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深入开展,能够促使广大曲艺工作者走出斗室书斋、远离喧嚣浮躁、摆脱名缰利索,有利于引导曲艺工作者与人民群众相结合,感受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体会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增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而更加严肃认真地考虑自身作品的社会效果,注意自己言行的社会影响,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进一步加深对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曲艺工作者要通过创造性劳动传播先进文化、倡导和谐理念、弘扬社会正气、塑造美好心灵,做到对人民负责、对社会负责、对未来负责,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坚持不懈地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阐明了人民是母亲、生活是源泉的深刻道理。
人民是曲艺工作者的母亲,社会生活是曲艺创作的源泉,这是广大曲艺工作者必须遵循的法则和铁律。“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开展,充分体现了这一朴素却久经考验的深刻道理。曲艺来自民间,面向社会,服务大众。人民需要曲艺,曲艺更需要人民。心中没有人民,曲艺之路只会越走越窄,甚至走向消亡。中国的曲艺有着非常优秀的传统,那就是始终与国家、与民族、与社会、与广大人民群众密切关联。“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开展,再次提醒广大曲艺工作者,必须始终与社会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真正与人民群众息息相通、心心相印,自觉地在人民的生活中汲取素材、主题、情节、语言、诗情和画意,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哺育自己,在人民的火热实践中使思想受到教育、心灵得到净化、感情得到升华,从而获得曲艺创作的充沛灵感和不竭动力,创作生产出更好更多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深受群众欢迎的优秀曲艺作品。只有这样,我们的曲艺发展之路才会越走越兴旺,越走越宽广。
坚持不懈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体现了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胡锦涛指出,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牢固树立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开展,充分体现了党的这一根本宗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也应是贯穿广大曲艺工作者全部艺术创作和艺术活动的生命线。百花回报沃土,艺术奉献人民。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需要繁荣的文化艺术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需要文艺来丰富和充实;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需要文艺来反映和讴歌。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文艺工作的根本目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使广大文艺工作者真正地沉下身、静下心、迈开腿,深入农村社区、走进企业工地、探访学校军营,把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与党和政府的温暖关怀送到基层百姓中间,从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坚持不懈地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打开了文艺传承创新发展的崭新途径。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永葆文艺创作蓬勃发展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广大读者和观众对曲艺创作的创新能力存在不少批评,认为有一些作品表面化、简单化、片面化倾向严重,思想落伍、情节陈旧、人物脸谱化、语言雷同,这正是因为创作脱离了现实生活、脱离了人民群众,失去了创新发展的源头和土壤。“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开展,为激发文艺创作活力、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促进文艺创新发展打开了一条崭新途径。文比人寿,艺比天高。离群众越近,作品才越有新气象;离土地越近,作品才越有新价值。走到一线、走入基层、走近百姓,能够使广大艺术家学会用百姓的视角观察生活,用群众鲜活的语言表现人物,用群众乐意接受的方式记述现实,体察群众愿望,反映群众意志,赞颂人民奋斗,激励人民前进,树立与时代要求相适应、与社会发展趋势相符合、与人民呼声相一致的创新意识。只有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踏准时代前进的鼓点,回应时代风云的激荡,领会时代精神的本质,大力推进文艺观念、内容、风格、流派的积极创新,大力推进文艺体裁、题材、形式、手段的充分发展,想人民所想,写人民所愿,为人民放歌、为人民抒情、为人民呼吁,才能创作出一批又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在人类文艺发展史上谱写更加多彩的绚丽篇章。
十七届六中全会从前所未有的战略全局高度,鲜明而深刻地指出:“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以全会精神为指导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一项打基础、立长远的全局性工作,期待着我们每一位文艺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和长期坚持。让我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饱满的热情,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坚持正确的文化立场、文化理想和文化追求,走到基层去、走到生产一线、走到群众中间,响应时代的号召,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创作出更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无愧于当今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董耀鹏 中国曲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