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
作者:柳秀文  来源:中国艺术报

  当我打开记忆的密码,一张张尘封的照片,一段段原始的文字记录,把我带回到那些难忘的瞬间,被岁月冲淡的许多碎片式的往事仿佛一颗颗散落的珍珠,当我把它编织起来,蓦然发现,那些年我曾经走过许多和中国共产党血肉相连的地方,时光早已将它打造成精神家园,和我的心灵浑然一体共生共情。

  天鹅展翅飞向涅瓦河畔

  站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冈巴拉斯大广场,我的目光久久停留在那座具有白天鹅雕像的咖啡厅上,这座巴洛克建筑有着非凡的意义。1845年2月, 27岁的马克思从巴黎迁居布鲁塞尔,不久25岁的恩格斯也来到这里,他们在天鹅咖啡厅写下了著名的《共产党宣言》 。这间咖啡厅里金碧辉煌,尽管一百多年过去了,这里仍保留有马克思的座椅,悬挂着他的肖像,令我无限神往。

  还有一年,我和中国电影家代表团来到俄罗斯,来到涅瓦河畔的冬宫。站在冬宫博物馆一座座精美的雕像前,我想起了电影《列宁在十月》里工人们攻打冬宫后幽默的对话。一件件巧夺天工的艺术精品,一幅幅精美的油画,让我看到了这个民族的勤劳智慧和对美的追求。而冬宫外的涅瓦河畔又是另一番惊艳:蓝天白云下,波光粼粼的水面上一艘高大的舰艇巍然屹立。啊,这就是改变了世界格局的阿芙乐尔巡洋舰!这就是向冬宫开炮的阿芙乐尔巡洋舰!我感慨万千,眼前不断出现《列宁在1918 》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等电影画面……

  红楼镌刻壮美的画卷

  马克思主义越过千山万水来到了东方,来到了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中国,来到了北大红楼。对红楼我有着一份天然的亲切感,因为我有十余年的时间都在红楼后边的中国文联工作,其实当时的中国文联是在北大红楼原来的操场上盖起的一座简易楼。那时我每天坐103路无轨电车在沙滩北街下车,走过北大红楼往左一拐,沙滩北街2号就是中国文联大楼。想想十年间,该有多少次和红楼相视而过。我常常从门口遥望那座红楼,思绪中穿插着很多的历史画面:走在每一块方砖上,我眼前仿佛出现了身着长衫的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疾步走过的身影,仿佛看到青年毛泽东正在赶往红楼的图书馆,而我正在踏着他们走过的足迹前行。在办公室,我仿佛听到了五四运动中北大学生从红楼出发的历史回声。

  2002年,中国文联从沙滩北街2号搬迁到了朝阳区安苑北里22号,后来我又调到中国电影家协会工作,和红楼渐行渐远,沙滩北街2号成了曾经的记忆。多年后的一天我旧地重游,发现这里的一切都变了,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美丽的北京皇城根遗址公园,公园门口矗立着一座丰碑,上面是有关新文化运动的雕像。我兴冲冲地踏进纪念馆,在李大钊办公室,在毛泽东工作过的图书馆,在五四运动文物中,我看到了上世纪风云际会的历史大变革。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觉醒年代》成为“爆款” ,广受观众好评。它为我们延展了一幅上世纪的时代画卷,在这幅壮美的画卷中,中国新文化运动风起云涌,正是中国近代史上这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应运而生的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而描绘出这幅壮美画卷的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沈尹默、刘半农、鲁迅和青年毛泽东、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许德珩、傅斯年……尽管他们在后来大浪淘沙的岁月中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但他们曾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峥嵘岁月,他们“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悲壮情怀,他们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的远大抱负,他们一旦寻求到真理便对马列主义忠贞不渝的信仰,让我对这座红楼产生了更深刻的认知。我骄傲曾经和红楼做了十年的邻居,我骄傲那十年间我每天走过这里,沐浴着前辈曾身披的晨光晚霞,让我永远感恩前辈,珍惜今天。

  从巍巍井冈到滚滚延河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石库门里召开, 13位来自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在此集会,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一年到上海出差,公干之余,我第一时间参观了中共一大会址,这是我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寻根和朝拜之旅。

  度过了血雨腥风,在蒋介石1927年“4 · 12”反革命政变大屠杀中站立起来的共产党面临着一个不得不回答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怎样指导中国的革命实践,从嘉兴出发的这艘红船要有怎样的航线?历史选择了毛泽东,井冈山在时代的大潮中临危受命,成为承载这一重大课题的英雄山。

  2007年,我成为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的学员,走进了这座革命摇篮。春天的井冈细雨绵绵,山川染绿,和绿色相辉映的是那滚滚的红潮,是那漫山遍野的红杜鹃。多位马克思主义研究学者为我们传业授课,让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了回答“红旗到底能够打多久”的疑问,毛泽东在茅坪河畔的八角楼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点燃了中国革命的希望,照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

  从1927年到1934年,从巍巍井冈到滚滚延河,中国共产党又经历了崎岖坎坷的岁月:难忘的井冈山朱毛会师,黄洋界“报道敌军宵遁”的隆隆炮声,从江西苏区战略转移的悲壮,湘江战役的惨烈,遵义会议的光芒,四渡赤水的神奇……中国共产党历经万里长征、九死一生,来到了陕北的延安。

  “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全国人民都仰望着你啊,革命圣地延安。 ”这是我最喜欢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诗句。冥冥之中,我和延安有着不解的情缘,我曾先后五次打卡这座革命圣地。在延安,中国共产党的队伍不断壮大,经历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抗战,而在抗战胜利国民党撕毁了和平协议后,中国共产党又开始了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征程。

  从宝塔山到清凉山及至延水河畔, 《延安颂》的旋律弥漫在一山一水间。

  西柏坡的灯光霞云岭的歌

  1948年5月,正值青春年华的中国共产党,带着一身的朝气和使命走进了河北平山县西柏坡,让这座普通的小山村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岁月,成为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前的最后一站。在这里,党中央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在这里,毛主席领导指挥了著名的三大战役,彻夜未眠的灯光见证了西柏坡的辉煌。

  史料记载,三大战役期间,毛泽东在一间仅有16 . 3平方米的小屋里彻夜不眠地工作,为前线起草的指示文电有190份之多。周恩来曾风趣地说:“我们这个指挥部一不发枪,二不发粮,三不发人,只靠天天发电报,就叫部队打胜仗。 ”西柏坡的老百姓更是称赞:“屋内一盏明灯亮,窗外万树石榴红。 ”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基本上歼灭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重温这段历程,参观毛泽东等领导人在西柏坡的旧居,参观纪念馆,瞻仰领导人的宏伟雕像,我由衷地感受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019年,我来到北京房山霞云岭。一间简陋的茅草房,一铺土炕,一张小桌,一盏昏暗的油灯,这里就是曹火星创作的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创作地。霞云岭一面巨大的党旗下,我们庄严宣誓,我们高歌《国际歌》 ,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怀着敬仰之情,我写下了《念奴娇·霞云岭秋思》 :霞出云岭,美如画,风展红旗山下。昨日烟云,烽火起,日寇犯我中华。镰刀斧头,唤起工农,抗战英雄花。茅草陋室,曹火星夜无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笔下风雷,声震天涯。来时路,壮士喋血丰碑,盛世繁华,众志扬国威。复兴大业,世纪崛起,惟我东方华夏。

  (作者系中国影协原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