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让清音艺术焕发生机
——访中国曲协副主席、著名清音表演艺术家程永玲
“改革开放让人们解放了思想,让清音艺术家焕发了新的艺术活力。”提起改革开放,中国曲协副主席、著名清音表演艺术家程永玲这样感叹地说。程永玲在11岁的时候,考入能负责一切生活费用的成都市戏曲学校。由于天资聪敏、嗓音好,加之勤奋好学又长得眉清目秀,在上世纪60年代的成都文艺界,程永玲已经小有名气。1959年初春,程永玲被选中进京汇报演出。在中南海演出时,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欢迎。而在程永玲醉心于清音艺术,对其繁荣发展充满信心的时候,文化大革命让一切都中止了。不能跟随自己的老师继续学习,不能演唱自己钟爱的清音,这对于20多岁的程永玲来说,内心是怎样的煎熬和压抑。十年之后,当改革开放的春风拂遍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程永玲又可以继续执着于自己心爱的清音艺术,是改革开放给了她艺术的生命。这也就是在30年后,提起改革开放,程永玲依然激动不已的原因。
“文化大革命期间,不能唱清音了。没有选择,于是就去跳芭蕾舞。这样也有一点好处,就是自己在体形方面得到了锻炼。但十年间自己始终没有抛弃梦想,每天回家后就在屋里偷偷地练声。”程永玲这样回忆过去的岁月,“改革开放后,自己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人的心灵得到了解放。因为以前太禁锢了,很沉闷,很压抑,人的才华得不到发挥。”改革开放后,程永玲觉得一身轻松,每一口空气都是那样的新鲜。在内心深处,她暗暗筹划着自己的事情。程永玲说,别看自己的个子小,也很传统,但是胆子很大。看到农村开始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自己心里就有一种想法:农村可以实行承包制,那么自己可不可以承包一支文化演出队伍呢?于是,程永玲兴冲冲地去找所在单位成都市曲艺团的领导,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并且还向他们许下承诺:承包演出队伍可以减轻团里的负担,不仅不问团里要一分钱,而且还可以向团里交30%的收入。程永玲的这个想法在当时可是非常大胆且出人意料的,社会上很多人对此议论纷纷。程永玲说,虽然团长很支持,但还是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当时团里有一位领导,思想比较传统,很反对这件事。很多曲艺团的同事则抱着观望的态度,对她说的话将信将疑,于是她就一个一个地去跟他们讲加入演出队的好处。程永玲向愿意加入演出队的同事许诺:工资肯定要比现在拿得多,还可以在保证大家工资的前提下,给大家发奖金。要是大家不相信,还可以签下协议,先加入演出队半年或者三个月之后看情况再说。经过程永玲的努力,1981年,演出宣传队成立了。当时有20多个人参加,包括相声演员、谐剧演员,还有乐队伴奏人员。演出宣传队一开始演出,就立刻受到大家的欢迎。程永玲她们不仅在成都演出,还深入到基层,每次下乡演出,场面都很热烈。
在演出宣传队演出一段时间后,程永玲也实现了自己许下的诺言,不仅给队里的成员每月发工资,还有一定的奖金。回忆起那段岁月,程永玲说,自己没有一点组织活动的经验,完全是凭着热情和信心去做。没想到从组建一开始,就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这是因为“文革”期间,文艺活动少,群众很少能看到自己喜欢的文艺演出。改革开放后,群众对于文化的渴求一下子就迸发出来。改革开放初期,虽然可以从事文艺活动,但大家能参与的艺术形式还是比较单一,只能通过广播来听文艺节目。另外,演出宣传队表演的清音、方言谐剧等艺术形式,属于地方特色,在四川拥有很好的群众基础。演出宣传队经常去基层演出,受到了大家的欢迎。看到群众那样高兴,自己心中也十分快乐。
可能是因为拥有了这段经历,后来程永玲被任命为成都市曲艺团团长。当团长这可是她没有想到的,程永玲说,当团长之前,自己一直醉心于清音艺术,每天都在演出,都在练音。1987年,老团长退休了,需要一位新团长。文化局人事部门来找自己谈话,她感到很突然,不知道组织为何要考虑自己。开始当团长的时候,不太了解如何开展工作,后来有人对自己提出意见,于是认真思考如何当好团长。程永玲努力给曲艺团的演员们创造更多的演出机会。有几次,文化部组织艺术团到香港演出,成都市组织艺术家赴德国访问演出,都指名要她参加,但她积极地推荐更年轻的演员。为了曲艺团的发展,程永玲还借着成都市领导对曲艺的喜欢,利用自己政协委员的身份,推动曲艺团和曲艺事业的发展。以前成都市曲艺团连一个固定的办公地点都没有。经过程永玲的多方努力,筹措资金建成了6000平方米办公大楼,当时这在全国都是很有名的。
改革开放让民族艺术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也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了中华文化。提起在奥地利举办的清音独唱音乐会,程永玲的记忆还是那样清晰而深刻。程永玲说,专门组织一台清音独唱音乐会是清音历史上的第一次,在国外组织一场中国特色浓郁的清音独唱音乐会更是第一次。因为成都市和奥地利林茨市是友好城市,因此两个城市之间经常有各种形式的交流。1987年,奥地利方面邀请成都组织艺术家赴奥地利进行文化交流。当时成都市的领导选定程永玲,并且让她独立组一台节目。程永玲说,这对自己来说,完全是一个挑战。一个半小时的节目如何来安排,让自己费了不少脑筋。思来想去,决定音乐会由清音小调、四川民歌、乐器独奏等组成,还准备了三套衣服。
由于是第一次到国外演出,也不清楚清音艺术是否能为国外观众所接受,程永玲的心一直七上八下。在奥地利的第一场演出即将开始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这让程永玲的心里更加发虚。程永玲说,当时就是非常害怕观众不会来。但当帷幕拉开后,自己大感意外,剧场里观众坐得满满的。观众的素质很高,也很热情。自己一下子就踏实了,顺利地完成了当天的演出。演出结束后,观众们都站着不走,自己走到前台谢了一次幕,观众还是不走,又谢了一次幕,观众还是不走,最后连续谢了很多次幕。当天有很多国外记者来采访,对音乐会给予了肯定和赞扬,说清音是来自东方的令人陶醉的天籁之音。林茨市的女市长很喜欢清音艺术,还特地来到后台对程永玲说,一定还要看她的演出。因为第二天要到另外一个城市进行演出,程永玲当时并不当真,以为只是一番客套话。结果没有想到第二天演出前,市长赶到了,还拿着一大束鲜花献给自己。一位外国友人非常喜欢清音艺术,观看了程永玲很多场演出。在程永玲回国的时候,这位外国友人还特地来到机场送别。在送别时,他从口袋里掏出一盒烟,程永玲感到很奇怪,以为他邀请自己抽烟。外国友人指了指烟盒,程永玲一看竟然是阿诗玛牌中国香烟。外国友人说,程永玲就是阿诗玛,就是东方艺术的一颗明珠。
程永玲说,当时出国一共演出了20多场,他们的演出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外观众对中国人和中国艺术的看法。外国观众觉得,中国的旗袍很好看,文化很精彩。很多观众找演员们合影,到后台看演出用的中国乐器。刚开始的时候,程永玲还很担心中国民族艺术能不能为国外观众接受,但通过他们的掌声和表情,可以感觉到他们听懂了中国的音乐。奥地利是音乐的国度,观众们的艺术鉴赏水平很高,他们对中华文化充满了好奇。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对外交流更加频繁,程永玲还赴美国、日本、法国、加拿大等国进行演出,还被法国、加拿大的城市授予“荣誉市民”称号。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文艺形式逐渐丰富起来,一些新的艺术形式也涌现出来。于是,清音艺术如何创新发展成了程永玲思考的主要问题。为此,她做了一系列的探索。程永玲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合作了《古曲新声》栏目,并邀请中央民族乐团管弦乐队为清音伴奏。程永玲说,用整个乐团伴奏在清音历史上是没有的。传统清音的间奏都是一样的,拿《断桥》来说,白娘子看见许仙是这个间奏,白娘子受到迫害还是这个间奏。用乐队进行伴奏,重新编曲,间奏就不再单一了。这样一来,音乐对于演员塑造人物,展现人物的心理活动都很有帮助。这种探索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程永玲还利用电声乐队为清音配乐,如小调《摘海棠》等欢快的小段,很受年轻观众的欢迎。自己还曾尝试着利用架子鼓等现代乐器进行配乐。在进行了许多尝试和探索之后,程永玲也在不断思考,如何才能使清音找到适合自身发展,又不失传统的道路。程永玲说,自己尝试运用的架子鼓、电声乐器并不适合清音艺术的发展,很多老年观众接受不了,而且对于国外观众来讲,他们对架子鼓等西洋乐器非常熟悉,希望看到的是中国原汁原味的艺术。究竟清音应如何随着时代发展,自己也一直在不断探索。这一路有苦涩,也有甘甜。
谈到清音艺术的发展,程永玲充满了信心。她说,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文化艺术正处于一个非常好的时期,虽然现在艺术形式多元,学习清音的人变少了,但也涌现了任萍等一批年轻的清音演员,重庆、泸州、巴中等地都有不少清音演员。清音艺术有其自身优势,它比较短小,类似民歌,年轻人比较容易学习。自己作为清音艺术的传承人,感到责任远远大于荣誉。程永玲表示,一定要担负起这实实在在的责任,把清音艺术传承光大。
上世纪70年代,四川省曲艺名家在联欢会上,饶有兴致地观看李月秋、程永玲师徒切磋技艺(左起:邹忠新、盖兰芳、牛德增、李月秋、车辐、程永玲、杨紫阳、李德才)
程永玲演出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