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奋斗中坚守初心
作者:本报记者 宫剑南  来源:中国艺术报

薛烨主持《直播12345》栏目

  “参与党的十九大特别报道是我作为一名新闻宣传工作者的光荣时刻;如今作为一名党的二十大代表,我感到责任更加重大。尽管角色转变了,但我的初心和使命是不变的。”党的二十大代表、海口广播电视台播音员薛烨说。2016年,薛烨从中国传媒大学硕士毕业后进入海口广播电视台工作,从首都北京来到祖国最南端,薛烨保持着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将一腔热情投入海南自贸港的建设中。

  在海口广播电视台工作期间,薛烨担任《直播12345》主持人,创办有声阅读栏目《烨读》,参加党的十九大、全国两会等特别报道,参与海口市党代会、市两会的宣传报道,做好疫情防控、乡村振兴、自贸港建设等各项宣传工作。此外,她还承担了各类宣讲任务。几年间,薛烨已经走遍海南的每一个市县,宣讲党的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海南省先进人物事迹,20多万名当地的党员干部群众聆听过她的宣讲。如今,蓬勃发展的海南越来越美丽,作为“新海口人”的薛烨也感到骄傲和自豪,她与自贸港同频共振、共同成长。

  中国艺术报:您生长、求学于北方,毕业后从北京来到海口,有怎样的体会?

  薛烨:我从小就喜欢南方,一直希望能去一座海滨城市工作和生活,拥有更丰富的人生经历。当海口广播电视台对我发出邀请的时候,我来到了这里。我对海口充满热爱和感恩,热爱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美景美食;感恩工作中的各位领导和同事非常热情地接纳了我,将我作为人才来看待和培养。毕业时有不少朋友劝我慎重考虑是否留在海南,一方面是离家太远了,另外从媒体行业的角度来看,海口和一线城市之间确实存在差距。幸好我的导师和家人都非常支持我。实际上,越是存在差距,越是需要更多年轻人来贡献力量,越是存在更多的发展空间。

  随着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我更加深刻感受到,能够参与到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中,能够作为一名建设者与自贸港同频共振,是多么自豪的事情。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工作是非常有动力和获得感的,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的回信中表达的期望:“希望全国广大高校毕业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

  中国艺术报:初入海口广播电视台,您的主要工作有哪些?对海口的印象如何?

  薛烨:初到工作岗位,我担任民生服务节目《直播12345》的主持人。这档节目依托海口市12345热线,聚合媒体与政府的力量,为群众帮忙跑腿、解决难题,是本地老百姓与政府之间的“连心桥” 。这个节目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它让我迅速融入海口这座城市。《直播12345》每年跟踪报道大大小小的民生诉求事件有600余件,是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从街坊邻里的矛盾纠纷到城市道路的施工整修,通过这个节目我能了解到群众的“急难愁盼”是什么,它将我和这里的市民与游客朋友们紧紧联结在了一起。

  由于这档节目没有提词器,又涉及到民生问题的方方面面,需要主持人依靠自身的经验阅历和语言能力在线倾听和传递老百姓的声音,征询和梳理职能局的答复,化解矛盾和纠纷,有效架接起群众和政府之间的桥梁。这样的工作并非是每天光鲜亮丽坐在主播台前就能掌控的,除了做好案头工作,我也积极参与到各类民生新闻的采访报道中,以记者的身份走遍了海口的大街小巷。只有“脚下沾满泥土” ,心中才能沉淀真情,只有接地气,才能更有底气。这些年来,我在工作中见证和记录着海口日新月异的变化,背街小巷干净整洁了,交通路网在不断完善,政务服务有了大幅提升,医疗教育资源持续增强,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也在不断加强。

薛烨在中共琼崖一大旧址讲解党史

  中国艺术报:对于您创办的有声阅读栏目《烨读》,您是如何打造栏目特色的?

  薛烨: 《烨读》在2017年开办之初只是分享好文章,后来逐渐拓展节目形态,打造了“烨读节气之美”“烨读有故事”“开卷烨读”等版块,内容包括介绍二十四节气之美,朗读经典文学作品,为受众推荐好书等等,现在也开通了视频号,在新媒体平台分享好书。《烨读》栏目的口号是“高品质的阅读”,我希望它能传递出一种人文精神与情怀,让受众在忙碌的生活中,得到心灵的抚慰与滋养。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类电视节目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民众的文化素养与审美体验都在不断提高,作为节目创作者,我也在如何创新、创优方面不断思考和探索。虽然《烨读》目前收到了很多正面反馈,但是作为读书类节目还任重道远,我希望未来继续努力提升栏目品质,使其发挥媒体优势和影响力,助力推动全民阅读,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正能量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艺术报:在您参与的重要活动策划及报道中,印象深刻的有哪些?

  薛烨:每一次参与时政新闻的采编都很难忘。作为基层的新闻工作者,能参与党的十九大和全国两会采访报道,每一次带着任务来北京都很兴奋。要迅速适应环境投入工作,听会、写出镜词、约代表、做采访……随时随地坐在地上把笔记本打开工作,争分夺秒地写稿子、出镜报道、回传素材,有时候顾不上吃饭,觉也不够睡,但是能够亲历国家政治生活的大事,是职业生涯中最有意义、有成就感的事,每次都很难忘。

  还有台风天的特别直播报道,我来海南之前从来没有亲身经历过台风天气,刚步入工作岗位没多久就遇到一次。那时候学校都停课了,大多数人都不出门,但新闻媒体要做报道,要第一时间向市民传递气象信息、菜篮子储备调运的信息、港口车站的客运信息、城市街道的积水信息等等,第一次见识到那种级别的狂风暴雨内心还是非常忐忑的,而到现在已经非常习惯了,一到极端天气来临,就随时准备24小时待命。还有疫情防控和节假日等特殊时刻,我们都需要坚守阵地,及时向社会公众传递信息,这是新闻宣传工作者的使命。每逢大事,如果我们不在一线,反而会感到焦虑。

  中国艺术报:2020年,中宣部在北京举办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研讨班,期间召开了全国基层理论宣讲表彰会,您荣获“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称号,请您谈谈心得体会。

  薛烨:我从2018年开始接触宣讲工作,先后跟随海南省委宣传部组织的宣讲团和共青团海南省委组织的讲师团参与到各类宣讲活动中,为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宣讲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进一步学思践悟的机会。通过实地采访,介绍先进典型人物事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理论,深入浅出地解答热点问题……每一次宣讲,都是一次党性的锻炼。

  有一次,我和几个主持人小伙伴共同组建的“文艺轻骑兵”小分队到乡镇的农贸市场进行宣讲,开始之前我有点心里没底,担心没人来听,没想到活动开始之后,现场被围了里三层外三层,去逛市场的村民都停下来听得津津有味,这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只要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紧密结合,积极回应百姓所想、群众所盼,讲得生动有趣味,老百姓就会愿意听。

  中国艺术报:您采访过多位党代表,如今自己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有何感想?您将如何履行好代表职责?

  薛烨:能够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我深感使命光荣、职责神圣、责任重大。无论是新闻宣传工作者,还是身为一名党代表,都要脚下沾满泥土,时刻心系民生冷暖,助力架起党和人民之间的桥梁纽带。我会以饱满的热情认真参加各项议程,积极建言献策。会后传达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大会圆满成功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