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时间仔细拜读我国著名书法家刘艺于前两年创作的两本书作,一本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石鼓园推出的《明万佛延寿寺千手千眼观音宝相修复重光记》刻帖,另一本是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刘艺草书前后赤壁赋》 。两本书作虽时隔两年,虽都以洒脱、厚实、纯朴为基础,但在风格和内涵上却有很大区别。
《明万佛延寿寺千手千眼观音宝相修复重光记》刻帖,是刘先生为修复京城广宁门以西大井村的“明朝万佛延寿寺千手千眼观音宝相”书丹,蔡学仕撰文并镌刻,其拓片印刷出版成书。
我虽没有去过万佛延寿寺,但阅读此帖可领悟碑文与书法并茂的文化内涵。可以想象,华美的文章和洒脱的书法,定给万佛延寿寺观音宝相增添了不少光彩。
出于寺庙立碑的需要,先生在书写《明万佛延寿寺千手千眼观音宝相修复重光记》时,风格上力求严谨整饬、端庄厚实,但严谨不失流畅和洒脱,端庄并不古板和单调,细细读帖,其书作真有庙堂肃穆之意境。 《明万佛延寿寺千手千眼观音宝相修复重光记》与一般庙碑不同,刻碑草而不狂,动而不乱。结字法度严谨,点画呼应得当。虽由拓片剪接成册,但行气连贯,布局圆满。尤其先生书写将章草笔意融入今草,突出了该碑刻的草书之特色,突现了书作的碑文在章法和结字上之大概。此作在运笔和用墨上相当大胆,不考虑刻工之难易,而是任其墨色润枯变化,体现了草书的气韵和连贯。不过,飞白并未能难住刻工,蔡学仕对枯笔的雕刻不亚于墨迹。
《刘艺草书前后赤壁赋》字帖乃先于《明万佛延寿寺千手千眼观音宝相修复重光记》两年之作。 《前后赤壁赋》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代表作,作品围绕风、月、悲、乐四字来抒发作者的心绪,后代书法家不少挥毫泼墨书写此文。赵孟頫书有《赤壁二赋帖》 ,祝允明也写过《前后赤壁赋》 。刘先生为什么也要书《前后赤壁赋》 ?是与苏轼的境遇共鸣,还是为宣泄内心的某种情绪?是为抒发文人墨客的雅兴,还是偶然欲书写上几笔?
数十遍地阅读《刘艺草书前后赤壁赋》书帖,与《明万佛延寿寺千手千眼观音宝相修复重光记》比较,《刘艺草书前后赤壁赋》更稳健、更厚重,章草笔意更浓。《明万佛延寿寺千手千眼观音宝相修复重光记》是受他人之邀,属命题书作。《刘艺草书前后赤壁赋》则不然,是出自他内心某种需求而创作,是在一定情感支配下的产物。因此,其书写效果更富有情感,更具有内涵。
书作通过线条、墨色、造型等方面的灵活变化来表达他对东坡二赋的共鸣与诠释。据了解,刘先生初中时已熟读二赋,且对文章有深刻的理解,故有生动的《刘艺草书前后赤壁赋》书作。解读《刘艺草书前后赤壁赋》有三个特点:其一,书写沉着,用墨厚实而少飞白,以求与文章之深沉、压抑相匹配。其二,笔法娴熟,以中锋行笔为主,用简洁明了的线条来表达文章的起伏和动感。其三,法度严格,草书谨遵草法,在平稳中显灵动,以传统草书之美体现东坡文章之美。
刘先生年已八旬,继上述二帖后,又出版了《刘艺草书兰亭序、出师表》 ,其创作力之旺盛可见一斑。作为一位老书法家,又多年执掌全国书展评审委员会,一贯重视传统,同时鼓励创新。他的创作,是他身体力行自己主张的见证。
《明万佛延寿寺千手千眼观音宝相修复重光记》和《刘艺草书前后赤壁赋》虽然风格上有所不同,但都是刘先生的代表作,并作为字帖出版发行。二帖的共同点是尊重传统,尊重法度。先生始终认为:授人应以基础为本,引人应指正确途径。就像科学技术的尖端来自基础理论一样,书法也不能忽视基础。刘先生将高水准的作品转化为普及书法的字帖,正是他为发扬和传承中华书法艺术所作的潜心探索与辛勤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