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俊杰在电影《我的长征》拍摄现场
当兵48年、现年已65岁的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翟俊杰已经是三拍长征了。1994年,翟俊杰导演了电影《金沙水拍》,表现了长征途中毛泽东和贺子珍的一段感人故事。1996年,全景式表现长征故事的电影《长征》(上、下)获得了业内和观众的广泛好评。而今,正值长征胜利70周年,翟俊杰再次踏上长征路,担任电影《我的长征》的导演。在影片刚刚剪辑完成之际,翟俊杰导演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对一位艺术家来说,最忌讳的是在创作中重复自我。翟俊杰为什么要在长征题材的电影创作中一而再、再而三地执掌导筒呢?翟俊杰说,长期的军旅生涯培养了他的一种兵的情结。作为军旅艺术家,拍摄军事题材艺术作品、长征题材作品,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对翟俊杰来说,这其中更有他发自内心的创作激情。翟俊杰认为,长征精神不是喊口号,至今仍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长征精神是永恒的,它代表着一种坚定的信念,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长征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富矿,作为电影导演,翟俊杰觉得,拍长征大有拍头。
但是,好题材并不等于好作品,在这两者之间,需要每一个艺术创作者用真诚的艺术态度、深厚的艺术功力、感人的艺术形象去探索、去实践。翟俊杰也不例外。从《金沙水拍》到《长征》,再到《我的长征》,每一尺胶片都记录下了翟俊杰在长征题材电影创作中的不懈努力。
12年前拍摄电影《金沙水拍》时,初次涉足长征题材的翟俊杰就有自己的想法。虽然此前一些同类题材的电影作品,如《大渡河》、《四渡赤水》等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但翟俊杰觉得“文无定式”,长征题材电影也不应该只有一种面孔。他把影片创作成一个惊险的、情节跌宕的故事片,展现了长征途中毛泽东的情感空间,丰富了毛泽东作为军事家、政治家、诗人、丈夫、姐夫等多重角色的丰富性格。这部影片的创作,在当时同类题材作品中风格独特,角度新颖,视点别出心裁,颇受好评。翟俊杰在拍摄这部影片时还着重强调了色彩的运用,云南的红土地、红军的灰黑色军装、彝族聚居地独特的民族服装……这些带有不同象征意义的色彩也在参与叙事。
10年前再拍《长征》,翟俊杰把视角放在一个更为宏阔的历史背景中,全景式地在银幕上再现长征。翟俊杰认为,全景式并不意味着要对一个重大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进行事无巨细的表现,而应该根据影片的主旨加以剪裁,寻找新的切入点。他阅读了几百万字的长征史料以后,还请教了一些军事专家,请教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党史研究室、重大革命历史题材领导小组等相关部门的同志,发现长征实际上有三方面的斗争:与围追堵截的敌人做斗争,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斗争以及与来自内部的错误路线进行斗争,而第三个方面更能体现长征的本质。翟俊杰说,这不是猎奇,也不是戏说,而是尊重历史真实。在影片的表现形式上,翟导演特别进行了诗意化的处理,不同的会议有不同的表现手法,用造型、音乐和旁白等各种手段的组合进行诗意化的处理。特别是影片中一段敌我厮杀的残酷场面,画外音乐响起了《十送红军》深情哀婉的曲调,更加衬托出红军长征的壮烈与英勇。
在电影《长征》中,翟俊杰还大胆起用了非特型演员来扮演领袖人物,这在特型演员广受欢迎的当时也堪称惊人之举。翟俊杰至今回忆起来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我就不同意特型演员这一说法,演员就是演员,应该各种人物都可以演。当时很多特型演员扮演领袖,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如果每部作品都是这几张面孔,新片也会有一种陈旧感。”翟俊杰希望推出一个新的毛泽东的银幕形象,他选择了唐国强在《长征》中扮演毛泽东。而且,影片中的领袖人物不再说方言,一律都说普通话,再一次打破当时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中领袖人物“南腔北调”的格局。开拍前,第一次扮演毛泽东的唐国强忐忑不安,对翟导演说,你用最简洁的语言再提醒我一下,我应该怎么演?翟俊杰告诉他,最关键在于两个字“真诚”。这是毛泽东人格的闪光点,如果在表演中没有表现出毛泽东对党、对红军、对亲人的真诚,没有展现出他与党和红军命运休戚与共的使命感,那么这部影片就会偏离主旨。影片中,毛泽东一出场时并不是大家所熟悉的伟人形象,而是以普通一兵的形象出现,具有强烈的历史真实感。唐国强的表演获得了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电影《长征》成为他表演生涯中的转折点。该片也获得当年“五个一工程”奖、 “华表奖”优秀影片奖、“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等众多大奖。
今年5月,翟俊杰出任电影《我的长征》的导演。三拍长征,翟俊杰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超越自己。宏大叙事的《长征》成功了,故事见长的《金沙水拍》也拍过了,这一次,翟俊杰又要从长征这座富矿里开掘出什么宝藏?“创新、突破、超越”,翟俊杰在《我的长征》的导演阐述里提出的这个创作主旨,更像是一个文艺老兵的座右铭。对于年逾花甲的翟俊杰来说,这是智力与体力的双重挑战,更是艺术征途上的新长征。
电影《我的长征》通过一名15岁的小红军王瑞的视角亲历长征,展现长征的艰苦卓绝和红军的坚韧不拔。翟俊杰说,这是一部大片,以小见大,通过红军基层指战员的独特视点,折射出宏大的历史背景和重大的历史事件。在创作中,翟俊杰特别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无论是小人物,还是领袖人物,都力图表现出他们的真情实感,表现出鲜活的人性。为了增强影片的艺术感染力,影片中还巧妙地设置了很多生动的细节,如王瑞父亲生前留下的小烟袋锅、姐姐的蓝印花手帕等。翟俊杰说,艺术作品如果没有细节,就难以避免刻板的说教,细节才是影片的生命力所在。《我的长征》在创作中还采用了数字特技,将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付诸画面和音效,以富于视觉冲击力的画面营造影视奇观。翟俊杰说,影片中所有特技的应用都是为推进情节、塑造人物来服务的,绝没有离开情节一味展示特技。
和拍摄电影《长征》时一样,翟俊杰在《我的长征》中又一次大胆地启用了新人。影片中扮演王瑞的演员钟秋曾在翟导的影片《我的法兰西岁月》中扮演少年邓小平,还有很多重要角色都由来自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的新人扮演。翟俊杰要求演员在表演时摈弃那种所谓的“领袖表演法”,一定要真实自然,追求表演的原生态,没有痕迹感。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怎样拍才具有一种世界眼光和国际视角?长征代表的是一种中华民族的精神,长征题材的影片,怎么拍才能不仅让国内观众感动,而且让国外观众也能理解?翟俊杰也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他说,艺术创作需要超越,作为一名导演,我也需要超越,这是我艺术创作永久的课题。现在电影创作越来越市场化,作为创作者应该吸引观众积极参与这种艺术审美,使观众不仅在思想上得到启迪,而且在艺术上得到审美享受。
长征的艰苦世人皆知,拍摄长征题材电影的艰苦,翟俊杰也不是第一次体会。拍《长征》时,高压190、低压120,还要坚持在高原缺氧的环境中拍戏,翟俊杰的嘴唇都紫了。更何况岁月不饶人,和10年前拍长征时相比,他不仅年龄增加了,身上的伤病也增加了。血压低、血糖高、白内障,前几年拍摄电视剧《西藏风云》时还把膝盖摔坏了,大夫一直催着他动手术。但是,这个老兵还是义无反顾地踏上了长征路。为《我的长征》选景,他亲自爬到海拔4200米的雪山上,腿软得站都站不住,不得不让两个战士搀着。到川北草原选景时,天气非常冷,晚上和衣而卧还是不行,睡觉时帽子都不敢摘。在外景地拍摄期间正值酷暑季节,金沙江畔的气温更是高达40多度,各种虫子、蚂蟥、水蛇层出不穷。在湘江拍摄外景时,遇上洪水,先后搭了两座浮桥都被洪水冲垮,一位摄影师还被洪水裹挟着冲出了200多米,险些遇难。在云南元谋拍摄时,又遇太阳连日暴晒,很多人都中暑了,喝藿香正气水也不管用。翟俊杰说,真的是出于一种责任,拍长征,学长征,这不是写在黑板上的口号,而是《我的长征》摄制组真实的工作状态。这种艰苦也带来了艺术上的真实,演员们可以体会一些长征战士们的感觉,表演起来就真实。
电影《长征》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