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国家话剧院副院长、著名戏剧导演查明哲正在家乡合肥加班加点忙碌着排练话剧《万事根本》,这部作为安徽省2008年度重点文艺扶持项目的大型话剧,以上世纪70年代末安徽凤阳小岗农民敢于冲破旧体制的束缚,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历史背景,反映了安徽农民“敢为天下先”的伟大壮举,以及中国共产党懂民心、顺民意,以人为本的伟大思想和博大情怀。该剧将于12月31日在合肥首演。12月5日上午,记者前往安徽省话剧院采访时,查明哲正在门厅里指导演员对词。他要求一个女演员一定要把握住当时人物的情感状态:“‘活着跟你在一块,死也要跟你在一块’,这是一个朴实又真诚的誓言,说到这里你一定要动情,要把他说得流泪只有你动了情,他才会动情,观众也才会动情……”记者就话剧《万事根本》采访了查明哲导演。
记者:您的作品一般硬朗、厚实、凝重,善于关注人生苦难和人性的挣扎,在尖锐的冲突中给人以撞击,引人思考。这次《万事根本的题材表现的是中国农民因为生存问题的生死选择。您执导这场戏时有什么样的考虑?
查明哲:我会继续在我的艺术创作里面追求硬朗、厚实、凝重,注重对人的灵魂、人格、心灵的刻画万事根本》表现的历史事件大家都比较清楚,对情节的理解不存在。》。《障碍。我要着重刻画的是当时的历史过程中农民的生存状态、生存环境和他们的喜怒哀乐,刻画好他们的心理情感历程、敢为人先的精神历程:在那样的环境里,为何会有这种倔强的生命。同时,安徽的农村改革之所以成功,也不仅仅是他们单方面的力量,这也是中国共产党顺应民心民意,以百姓为万事根本,改正了自己以前的道路,选择了改革,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改变了百姓的生活,这也表明了执政党的伟大。
记者:合肥是您的故乡。您也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艺术家,对于改革开放的发源地一定更有感情和体会。
查明哲:对过去安徽农村的改革我曾经有粗略的了解,对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我自然有很深刻的体会。为了导演这个戏,我们剧组到小岗体验过生活,看过很多资料,在剧本阶段我们六易其稿。我们希望能够真实、准确地把握住当时人们的心态,把握住戏剧所反映的事情最根本的意义,把握住这场改革对中国起的伟大作用。现在,我们国家的改革走向了以人为本,这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我国历史上也曾有过以人为本的思想,但并没有真正落实过。现在世界上的思想、哲学、艺术发展的潮流都是以人为本。我们今天的改革也朝着这样的方向。我们的改革落到了这一点,就落到了根上。改革的各种进步最关键最根本的是要落实到人的进步上,没有人的进步,改革就不算成功。现在我们对改革理解更深刻了,改革走到这一步,这是我们的幸事。我觉得很欣慰。
我对家乡安徽很有感情,这个剧正好是反映安徽的重大题材,能执导它也是我的荣幸。所以我邀请了我熟悉的创作团队,来帮助我共同排好这部戏。
记者:您在排戏中对演员把握那个时代的情感要求得很细。
查明哲:戏剧是以表演艺术为中心的,宗旨是表现人。我希望这个戏能真实,有当时的情感体验,有历史的重量,把30年前的真实演出来。没有真实的表演,很难表现30年前的那个环境。所以我希望能深入人的内心,能把握泥土里生长出来的情感。
记者:您的作品善于利用舞台空间,在这个戏中您对舞台空间又有怎样的考虑?
查明哲:这次的舞台空间设计得很大气。我们力图在舞台上反映出淮北大地的面貌,表现出农民与土地紧紧连接在一起的关系。我们用了一个大转台,这样就能符合空间的变换与流动,象征性地去抓历史的风貌,去表现这片大地。
在戏剧里面,我们还使用了凤阳花鼓。凤阳花鼓很有名,使用地方素材和舞蹈音乐,使得戏剧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很生活化。在生活化的同时,我们又与现代戏剧元素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12月5日,查明哲在指导《万事根本》演员对词 本报记者 冉茂金/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