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精神”画展在莫斯科吸引了众多当地美术爱好者。图为王西京等陕西美术家与外国观众交流。
远去的足音 王西京
从“长安画派”到“长安精神” ,半个世纪的巧合。
1961年,当赵望云、石鲁等6人走出潼关,来到北京,以壮士断腕的气魄向全国展示陕西画家整体实力的时候,他们以全新的笔墨语言表现黄土高原古朴倔强为特征的山水画,在中国画坛迅速引起轰动,由此肇始了“长安画派” 。
50年后的今天,陕西的画家们再次发力,以最强劲的阵容,最有力的画作,在半个世纪后再度东征,以“长安精神”为总主题的巡展在北京、广州、上海国内三大美术重镇亮相,被誉为当代陕西画坛的巅峰呈现,引发了全国美术界空前热议与关注。
走出去,陕西的画家们等这一天很久了。
大气魄 16位名家国内巡展
王西京不是一个喜欢安分的人,但是他的不安分却成了陕西画坛之幸。
2010年2月,在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王西京当选为新一届美协主席。因为陕西省美协之前24年没有换届,错失了很多发展机
遇,如何重振陕西美术事业,把陕西美术大省变成美术强省,成为了新一届美协成立以来的头等大事。
陕西画家集群自50年前长安画派辉煌之后,再没有以学术性群体的形象展现于外界。当刘文西、王西京、崔振宽等人以个体身份享誉画坛之时,陕西画家的集群意识却日益模糊。个体的盛名,不能代表陕西整体的美术实力,只有把陕西的美术家们整体推出形成合力,才能体现全省美术的整体实力和美术大省的地位。
由陕西省美协主席王西京倡议、以“长安精神”为主题的系列全国巡展、海外巡展,成为了陕西省美协精心策划、隆重推出的精品项目。博大、雄浑、开放、包容的“长安精神” ,曾经代表着中华民族精神的精粹和主流,对中国历史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以“长安精神”为展览主题和命名,既是对陕西美术继“长安画派”之后50年发展历程的回顾和总结,也表达着后来者对光辉历史和前辈先贤们的景仰和感怀。
这次展览的每位参展画家都是由陕西省美协与全国美术界众多专家学者多次商讨之后,才最终确定的,因此,代表了当代陕西国画的学术水平,是陕西美术在新时期的全面推出。一共确定了16位画家,他们是:刘文西、崔振宽、王子武、张振学、王炎林、王金岭、江文湛、王有政、张杲、徐义生、郭全忠、赵振川、张之光、罗平安、王西京、陈国勇(按年龄排序) ,每一个人的名字都掷地有声。
新品牌需要大气魄,一个名号要叫响,一个活动要成功,除了本身的实力之外,必要的运作和宣传手段成为此次活动得以成功的又一大特色。“我们这些年资源的浪费,是一种历史的遗憾。在这个展览筹备期间,我们的每一项工作可以说是做到了极致,人们特别是外省美协都没有想到陕西省美协会有这么大的魄力,陕西人会有这么大的魄力。 ”王西京说。
这次巡展活动共发出短信24万条,基本覆盖美术界的所有领域,收到回复有6万多条。展览的效应不只局限于美术界,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除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之外,陕西省美协还做了7000多个户外广告,在北京、广州、上海等繁华地段的电子屏都有醒目的推广宣传,在进西安的4条高速公路上树立了20多个单立柱广告,让画展先声夺人,深入人心。
展览精选了16位画家的140多幅作品。作品统一装框,专人负责,专车运到北京、广州、上海,每一幅画都保护得非常好。不能有一幅作品受到任何损失,这是陕西省美协对每一位参展画家的承诺,事实上也做到了这一点。美展的工作人员,几个月里辗转半个中国,使每幅作品都完好无损,特别是集装箱要进北京,外省的车不行,必须要北京的车,车进了北京又不能进美术馆,遇到很多复杂的问题,但是,为了这次画展的成功,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没有任何怨言,认真积极地克服了困难,保证了巡展的成功。
巡展给各地美术界所带来的震撼有目共睹。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美协主席许钦松说,陕西省美协组织的这次展览,学术性很强,必将给广东美术界带来冲击,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给我们水墨当代性的研究和探索提供了很好的成果。不仅仅是广东,北京、上海的评论家们也无不对在“长安精神”旗帜下的陕西画家集群给予全新关注与审视。
50年后,陕西的画家们实力更强了,底气更足了。
大视野 走出国门叫响“长安精神”
2011年9月13日,莫斯科国家美术馆一号大厅迎来了一群陕西的艺术家。
这一天,由刘文西、王西京、崔振宽等陕西实力派国画家领衔的“长安精神——中国陕西国画名家作品展”在这里开幕。
莫斯科的空气里顿时飘起了来自长安的墨香,中国画写意山水的气韵在伏尔加河和白桦林间流淌。
“长安精神”走出国门,其实早在陕西省美协的计划之中。“把中国画推向世界,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中国画早已是人类艺术中的一部分。问题在于如何让世界去了解和接受中国画,这一方面需要外国的受众对中国文化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加大与国外艺术家的交流与合作。 ”王西京说。
虽然作为个体,陕西的很多画家都曾去国外进行过学习交流,但是作为整体的对外交流还很少。9月份,在中俄邦交62周年之际,应俄罗斯国际文化项目局国际艺术论坛的盛情邀请,“长安精神——中国陕西国画名家作品展”走出国门,来到了俄罗斯。
中、俄都是艺术大国,由于不同的人文传统和文化、地理环境,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不同的艺术思想和体系,为丰富人类文明宝库作出了各自独特的贡献。但是中国画之于俄罗斯人来说还是一种非常神秘玄虚的艺术。相对西方画来说,中国画有着自己明显的特征。传统的中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中国画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因此多写意,讲求“以形写神” ,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而西洋画则讲求“以形写形” ,非常讲究画面的整体、概括。
陕西的国画作品在写实和写意方面都有代表性,因此在俄罗斯展出期间受到了当地艺术家、艺术院校学生和民众的广泛关注。陕西艺术家们现场泼墨,栩栩如生的人物、花草、山水在笔下跃然而出,苍劲有力的书法随着气势雄浑的笔锋一挥而就,令俄罗斯艺术家们对中国艺术的独特魅力啧啧称奇、叹为观止。
“长安精神”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开放包容,与俄罗斯艺术家的交流,一方面是对秉承“长安精神”画家们的推广,一方面也是吸取俄罗斯绘画艺术的精粹。“俄罗斯的民族艺术永远闪耀着现实主义的光辉,列宾、苏里柯夫、列维坦等艺术大师的经典力作至今仍强烈影响着人类艺术的走向,给俄罗斯绘画艺术以参照世界的重要地位。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才把目光切准了俄罗斯,在这个文化资源共享的时代,我们需要在坚持中国画民族性的基础上,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关注世界艺术的发展,吸取世界各国文化艺术的文明成果,同时,也让我们走向世界。比如这次在俄罗斯,我们还与俄伊库尔茨克签署了协议,让‘长安精神’在俄罗斯有了进一步传播的载体,这个更长久。 ”王西京如此阐述“长安精神”走出国门的初衷。
其实,这只是开始。在随后的日程安排中, 2012年元月,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长安精神——中国陕西国画大展”在日本福井开展已确定,等等。
文明以止,化成天下,“长安精神”不仅是陕西的,也是世界的。
大格局 整体提升陕西美术产业
陕西是一个文化资源大省,在众多的文化资源优势中,美术资源的优势尤为突出,原因是陕西有很好的人文环境,有千年积淀的周、秦、汉、唐历史文化传统和近代延安革命文艺传统,这是得天独厚的。
特别值得提及的是陕西拥有一批创作实力雄厚的优秀画家,也有一大批很有潜力的年轻画家,在国画、油画、雕塑、版画、工艺、设计等各个领域中都有在全国领先的人物,可以说当代陕西画坛呈现着群星灿烂的局面。遗憾的是陕西有这么好的人才资源,多年来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美术大省却陷入美术产业不强的尴尬。创作成果不尽如人意,精品力作匮乏,美术产业没有进入市场化运营,在整体文化产业中没有占到应有的份额,特别是美术基础设施,美协办公条件还停滞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这些都直接影响到陕西美术事业的健康发展。
“长安精神”在全国叫响之后,在这面旗帜下的陕西美术界很显然也将迎来发展的新气象。“承继传统、关注创新、推举新人、提升实力” ,这是王西京担任主席的陕西省美协工作的宗旨。通过这样的外推内提,有效地构建具有中国气派和陕西风格的审美价值体系,进而营造陕西美术创作良好的条件和环境。这是时代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陕西美术界的基本共识和今后工作的中心。
陕西省美协的第一大举措就是建立“陕西美术事业发展基金会” 。美术家创作需要资金,完善美术基础设施需要资金,奖励优秀美术作品、建立良性美术人才梯队需要资金,包括一些美术产业的启动都需要大量资金,而资金来源不能完全依赖政府。所以,陕西省美协首先计划建立“陕西省美术发展基金会” ,资金的来源有三个方面:政府专项扶助资金;文化投资机构双向务实合作;民间集资,争取社会各界热心美术事业的人士的投入及资金运作。
资金有了眉目,陕西省美协第一个大动作就是筹办首届陕西美术奖。
“设立这个奖的初衷很明晰,就是要做成陕西的文化品牌。要吸引社会对陕西美术的关注,这种关注,将会让陕西美术在短时期内有一个跨越式的发展。同时,也是为了让更多的中青年画家通过这个平台脱颖而出,给他们展示和证明自己的机会。 ”王西京说。
通过这个奖项,乔宜男、李玉田、刘明友、史纲等一批中青年艺术家开始为大众所熟知。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美术产业化,是美术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陕西绘画、雕塑、设计等方面人才济济,民间美术品类繁多,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但陕西的拍卖、展览、画廊、书画鉴定、书画经纪人、艺术培训等行业都缺乏规范性的管理。如何将这些资源有效整合产生最佳效益,有赖于一个把握宏观、专业性强、具有权威性的产业集团。借助于陕西旅游业蓬勃发展的趋势和顶级文化名城的打造,陕西美协把打造陕西省美术产业集团定位为下一个目标。在属于陕西美术界的新的50年里,在“长安精神”的旗帜下,我们有理由相信,陕西的美术事业将会迎来一个全盛发展的大格局。
这一天到来之际,也是我们向“长安画派”的先贤们致敬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