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交织 筑梦未来——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电影创作论坛”举行
内地与澳门电影人探索时代主题、讲述时代故事
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在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12月9日,由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与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光影交织筑梦未来——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电影创作论坛”在京举行。
多位电影业界专家学者及电影主创人员,共同观摩了电影《多想和你再见一面》,随后围绕“澳门与内地电影产业融合发展之路”与“澳门电影美学与现实题材电影创作”两大议题进行对谈。在两场对谈当中,与会嘉宾透过影片深切回望澳门电影历史,发现澳门电影美学闪光点、展望澳门电影的广阔未来,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与建言。
以光影为媒,献礼澳门回归25周年
为迎接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中影集团立足澳门的繁荣发展,依托澳门本土的风土人情,创作和出品了《多想和你再见一面》《幸运阁》两部反映澳门人民生活、彰显澳门人情味道的澳门题材电影。两部影片均以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澳门的历史变迁与风土人情,见证了内地与澳门人民的血脉相通。
两部电影的出品人、总监制、总制片人,中国影协副主席、中影董事长傅若清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参加论坛。他表示,25年来澳门以祖国为坚强后盾持续努力奋斗,在经济、政治、民生、社会、文化等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两部影片正是以澳门平凡人的视角,将澳门回归后的进步与发展用生活化的镜头语言娓娓道来。观众能够从中感受到澳门人民浓烈质朴的情感、多元包容的性情、乐观积极的精神,以及跨越时间距离,与内地人民一步一步不断靠近的温暖感情。影片将这些内容通过大银幕向全国观众进行展现,深情回应了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这一重要历史节点和时代主题。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宋智勤也认为,这两部电影的诞生,既是对澳门回归历程的礼赞,更是对时代精神的表达。尤其是论坛现场观摩的影片《多想和你再见一面》,以细腻的情感线索、鲜活的人物塑造和温暖的叙事结构,展现了内地与澳门人民在文化交融之中血脉相连的情感联系。影片通过平凡人的视角回溯历史记忆,展现大时代下的人性光辉,无论是回归前后社会形态的转折,还是人与人之间穿越时空的相互凝望,都在光影交织中定格为历久弥新的精神景观。
回归祖国25年来,澳门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进程中发生了很多动人的故事。而电影所讲述的故事虽然切口较小,但情感非常真挚、动人。两部电影的总发行人,中影集团党委委员、中影股份董事任月介绍:“在诸多备选剧本中,这两部电影的剧本是最打动人的。一个讲述了历经20年不离不弃的爱情,一个讲述了祖孙之间浓浓的亲情。这样的情感是观众最容易感受到的。更重要的是,这也是内地和澳门文化交融、血浓于水的同胞亲情的真实写照。”
用桥和烟花,温暖讲述双城爱情故事
论坛现场进行观摩的电影《多想和你再见一面》由徐欣羨、唐家辉执导,此沙、何超莲领衔主演,讲述了一段跨越内地与澳门两地的爱情故事。
导演徐欣羨作为主创代表在论坛中表示,这是她第一次与内地团队合作拍摄电影。“在创作过程中,我一直在调整影片节奏,想办法让影片更加靠近当下观众,特别是靠近内地观众,让作品更容易‘入口’。”影片选择了爱情故事作为切口。何超莲饰演的澳门牛杂店女孩姗蒂遇到了前来澳门游学的北京大学生乔明庄,他们一同走过澳门的大街小巷,共同度过了浪漫而梦幻的时光。
为了紧扣主题,影片使用了两个重要的意象:一个是烟花,另一个是桥。这些意象为两人的爱情故事添加了浪漫色彩,同时也寄寓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影片监制张嘉辉介绍,片中烟花的场景是主创人员精心设计的成果。例如通过放烟花时的热闹环境来反衬女主角的孤独,还有让女主角在灯塔里、男主角在飞机里看烟花的情节,都是为了营造两个人无法在一起的孤独和伤感。剧本策划李晨毓也介绍,烟花代表了女主角的小心思,是十几岁的女孩子对爱情的浪漫期待;而男主角作为桥梁工程师,与女主人公的相遇每次都与桥有关。桥不仅是他们两个人的连接,也象征着内地和澳门的连接。
在对谈环节中,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对影片的美学特色作出肯定。他认为,电影最大的特色就是能够彰显中华美学精神的基本特征,讲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讲求言简意赅、凝练节制,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电影中的烟花表现的是对爱情之美的追求,大桥表现的是内地与澳门的紧密联系,以及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的讴歌。虽然没有表现多么宏大的事件,但是影片以小见大,不动声色地把澳门回归祖国这个宏大的时代背景彰显了出来。
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院院长王海洲强调了影片中“桥”的深刻隐喻。他表示,影片讲的虽然是爱情,但同时也是在讲家国。片中两个人的感情经历了曲曲折折最后终于团聚,这份爱情的艰难也隐喻着澳门回归历程的不易。港珠澳大桥看似是一座“物质”的桥,但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一座“心桥”——“心桥”建起来了,爱情的烟花绽放了,内地与澳门的发展也更紧密相连了。
影片中男女主角的爱情经历了反复波折,有碰撞和矛盾,但每一次都会有意外的转机出现。《光明日报》文艺部编务统筹、高级编辑李春利认为,这些意外的邂逅、意外的重逢,都是在表现一种偶然之中的必然。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真爱的两个人最终仍然会在一起,这也暗示着澳门和祖国的关系——无论有多少外力阻拦、多少风雨飘摇,最终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
在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现代传播》编辑部主任刘俊看来,电影还凸显了跨越历史和当下的时代感,帮助年轻人形成了连续性的历史记忆。“影片的剧情自然而然地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结合在一起。当下的青年人可能没有亲身经历过25年前的澳门回归,但是这样的电影作品能够帮助他们形成前后一贯的历史感和历史观,让青年观众看到曾经那个年代是怎样的,以及我们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
聚两地合力,打开澳门电影广阔未来
以《多想和你再见一面》和《幸运阁》两部影片为代表的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题材电影,是内地与澳门电影人共同探索时代主题、讲述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的又一次积极尝试。其中, 《多想和你再见一面》由中影与澳门头部文旅美高梅共同出品,是一次内地与澳门在电影上的强强联手,也是两地电影行业发展的一次重要合作,为大湾区电影发展创造了可借鉴的经验。
中国影协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为澳门电影的未来发展指出了路径。他认为,“澳门电影一定得依靠跟内地的密切合作,一方面开发本土资源,另一方面打开更大市场,汇入更多的创作资源。澳门电影不仅是澳门的电影,还应当发展成为中国的电影、华人的电影,甚至是世界的电影。此外,还要重视电影跟文旅业、时尚业,包括餐饮业等方方面面的融合,通过电影打造澳门新的城市形象,助力澳门成为世界的时尚之都、会展之都、艺术之都”。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当代电影》杂志社主编皇甫宜川建议,澳门题材电影创作应当坚持现实主义原则。“从1995年上映的《大辫子的诱惑》到今天的一系列影片,现实题材成为未来澳门电影的主流应当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创作者可以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对澳门城市空间的挖掘,以及澳门与内地、澳门与整个世界的连接当中。挖掘出更多故事,呈现更多时代变迁大背景之下的各类型人物,用他们的故事丰富澳门电影的世界,让澳门电影成为中国电影百花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中国影协电影文学创作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弛表示,近年来澳门电影产业发展迅速。对于影视创作来说,澳门是一个有故事、资源、题材的丰富土壤,但是如何更好挖掘,还需要创作者不断思考。例如澳门本土的作家如果能够提供大量优质的本土故事、本土素材,一定会对影视创作产生更大帮助。在内地与澳门两地携手努力之下,越来越多的澳门本土电影人茁壮成长,一定会带动澳门电影繁荣发展。
电影《多想和你再见一面》于12月14日内地公映并在港澳地区同步上映,电影《幸运阁》也将于12月19日在全国上映。
扫一扫浏览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