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改”经典频发,AI使用需进一步规范
栏目:第一评论
作者:王孜  来源:中国艺术报

  12月9日,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发布管理提示,针对近期网络上AI“魔改”视频以假乱真、“魔改”经典等现象,要求相关省局督促辖区内短视频平台排查清除AI“魔改”相关视频,严格落实生成式人工智能内容审核要求。

  AI“魔改”指的是创作者利用AI软件对原作进行大幅度改编,使其与原作内容不符,甚至完全脱离、颠覆原作的行为。由于经典作品知名度高、传播范围广,在短视频平台上,四大名著影视剧和《甄嬛传》等作品遂成为AI “魔改”重灾区。《红楼梦》成宝黛打架、《三国演义》变枪战片、《甄嬛传》的华妃骑摩托……“魔改”视频层出不穷,传播范围广,甚至有些视频拥有高达千万的播放量。

  可播放量高并不意味着视频质量好,相反,大多数观众是抱着猎奇的心态去的,看完视频哈哈一乐,再刷下一个“魔改”视频,获取新的“快乐”。不可否认,“魔改”经典,也是这些影视剧深入人心、饱受观众喜爱的结果。但在“魔改”过程中,也出现了消解经典、低俗化等诸多问题。

  AI“魔改”改变原剧情走向,剧中人物经常“一言不合就打架”或“举起机枪狂扫一通”,这些“魔改”使观众获得“爽”感,现实生活中人们遭遇的种种无奈、憋屈似乎都在AI“魔改”中得到了替代性满足。然而,这种一言不合就实施暴力的行为虽然只是想象的产物,但也体现了视频制作者和观看者们的无意识心理,潜移默化地助长了暴力之风。再有一些“魔改”视频中,出现主人公大口吃喝、狰狞的面部表情,或者狂吐舌头等不雅举动,不仅与剧中人物性格相悖,还举止轻浮,违反了公序良俗。

  历来都有对“魔改”的批评,如今,“魔改”搭上AI技术,更是有如打开潘多拉魔盒,在“乱改”的道路上一发不可收拾,广电总局这次对AI “魔改”出台的政策,不光是对“魔改”经典的批评,更包含有对AI技术使用进行规范化引导的用意。自ChatGPT起,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近两年取得突破性进展,基于算法、模型、规则可以生成图形、声音、视频等新内容,根据《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2024)》可知,截至2024年7月,我国完成备案并上线、能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大模型已达190多个,使用过相关产品的人多达2.3亿。AI应用前景广泛,正在打造“人工智能+千行百业”的产业新格局,为多个产业带来变革与新发展。同时也需明确,AI只是技术工具,而工具需要在人手中发挥价值,对AI的使用,应最大程度发挥它的正向功能,赋能产业,焕发活力,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不应一味用它来制作博流量和眼球的“魔改”经典视频。

  AI“魔改”虽然加入了创意性想法,但并非真正的创新。它胜似“二创”,却与“二创”有本质差别。“二创”指的是基于原作品进行改编、仿作、拼贴或引用并加以发挥,再配合音乐背景,生成新的剧情走向。制作一个视频往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保证视频质量,既生成新的故事内容,又不让观众出戏。但AI “魔改”大幅降低了创作成本,网友只需借助AI软件,截取视频关键帧,再配合文字指令,就可在几分钟内批量生成相关视频,AI“魔改”并没有衍生出真的有创意的视频内容,反而因制作成本低、利益空间大,导致大量恶俗视频在网络上广泛传播,造成不良影响。

  AI赋能经典作品传播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既要有官方对AI技术使用的引导以及对版权的良好保护,又要有创作者对经典作品发自内心的敬意,这样才能让AI助推经典传播,而不是反过来“魔改”、亵渎经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