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10月以来,跑酷与打铁花相结合的系列视频在各大短视频平台走红,引发网友极大关注。视频中,几个帅气的男生连续做了几个空翻,他们脚底的铁花随着潇洒的动作散射到夜空之中,继而如烟火一般灿烂地落下,令人想起“更吹落,星如雨”的词句;同时,他们还与作为背景的更为盛大的传统打铁花景象形成了“点”与“面”的空间关系,使打铁花这项非遗技艺获得了更具律动的呈现。打铁花是历史传承的古老技艺,跑酷则是新潮刺激的当代运动,两者的结合随即引出了一个问题,即非遗与时尚能否相融?从表层来看,这是两个异质性要素,代表着相反的时间性;但从很多深层方面来看,两者又具有相融的亲和性。
首先,非遗不是陈旧的过去,它本身就具备历久弥新的底色。讨论非遗与时尚的亲和性,必须打破对时尚的惯常性理解,即认为时尚是一种流行的速朽。建筑学家阿道夫·路斯提出,某事物只有经久不衰,在经受时间的考验后仍是时尚的,才能享受“时尚”之名。路斯试图确证的是时尚转化为经典的潜能,这意味着某种流行之物只有具备“日新”的能力,才是真正的时尚之物。
我们不能忘记,任何一项非遗之所以能够传承至今,乃是因为它们适应了古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承担了重要的社会职能,虽然它们在进入现代社会后遭受了冲击,但这无法否认它们固有的价值,这种价值是推动传统进行现代性转化的基础。这方面最突出的例子就是非遗与狭义上的时尚产业的融合。马面裙本是明清两代的日常服饰,近年在网络走红之后,各种精美的设计层出不穷,现已成为新中式服饰的典型代表。有品牌还将《千里江山图》的图案印在马面裙上,让古典绘画与古典服饰形成双重交融。就国外时尚产业而言,西班牙奢侈品牌罗意威(Loewe)从中国单色釉中提取出多种内敛、深沉又古朴的色调,设计了三款皮包,明显区别于西方常见的艳色和暗色。中国非遗技艺及其作品成为国际时尚设计的重要灵感来源,这表明以各民族美学为依托的中国美学正在走向世界的时尚前沿。
其次,非遗在适应时代的发展过程中会不断自我更新,这种更新会使其不断接近时尚。以打铁花为例,打铁花始于北宋,盛于明清,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清雍正年间的《泽州府志》即有“融溶铁汁高洒,散星点成虹,迸落空中,火树银花,炫照都市”的记载。2008年,打铁花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实,当代传承人早已开始对打铁花进行丰富和发展,比如增加了舞龙的民俗,使舞龙队在铁花中高歌穿行,形成“铁花火龙”的盛景。由此来看,“铁花跑酷”也是这个发展脉络上的一个环节,打铁花是绚烂的,但也是沉稳的,跑酷则赋予了其更多的动感和炫酷,强化了打铁花的震撼效果,这正是非遗焕新的重要表现。
其三,非遗在适应时代的发展过程中还会生成新的存在形态,这些新形态本身就是传统与时尚的统一体。如果说第二点侧重于传统在自我保持前提下的发展,那么这一点则侧重于新质的生成。在新媒体时代,广泛链接受众的新媒体尤其是短视频,为非遗提供了一个能被“看见”的平台。同时,这些平台不仅起到了传播作用,还生成了新的艺术形式。比如今年11月,李子柒以三个视频宣告了自己的回归,视频中大量涉及雕漆隐花、蜀锦绒花等非遗技艺。我们固然可以说非遗在视频中得到了完整呈现,但也可以说非遗是构造李子柒视频艺术的重要元素,非遗获得了一种视听性的存在形态,这是一种区别于非遗本身的艺术类型。再比如“416女团”,团队五人都是京剧科班出身,其特色是用专业的京剧唱腔来唱古风音乐。古风音乐总体属于流行音乐的分支,具有很强的趣缘性和自发性,很多音乐人是出于兴趣而开始创作、演唱古风音乐,因而专业度并不高。而“416女团”正是以专业唱腔为核心吸引点,她们所唱的曲目是传统戏曲和流行音乐的融合体。
最后,非遗要想真正在现代社会中生存下去,依托时尚是一条重要路径。非遗的传承不能仅靠少数传承人的坚守,也不能仅靠政府的补贴和支持,它们更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全面扎根,获得自我生存的养料,这就需要它们具备一定的创收和营利能力。要实现这一点,必须把握当代社会的宏观特征,这突出表现为人们的物质生活获得极大丰富,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反映在经济领域,就是文化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商品的实用功能与文化属性、符号属性并重。就非遗来看,非遗的文创化正是它依托时尚、引领时尚的重要途径。在这方面,故宫的文创产业独树一帜,不但开发了日历、雪糕、冰箱贴、明信片等常规类型,还结合其馆藏文物做了精心构思,比如为2025农历新年专门设计的“福禄大吉小夜灯”,便是以馆藏的清代画珐琅花卉纹大吉葫芦瓶为灵感来源,采用镂空纹样,内置夜灯;“四君子茶杯套装”则取材自四件清代瓷器,分别汲取了胭脂红釉、茄皮紫釉、天蓝釉和淡黄釉四种颜色,对应梅、兰、竹、菊,并设计为不同形状。这些文创产品兼具实用性、审美性和时尚性,既传播了非遗文化,增强了其影响力,又带动了文化产业的极大发展;同时,非遗还广泛地与旅游业相结合,使非遗的传承和创新充满了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