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泉鉴宝”是在抖音粉丝众多的鉴宝博主。直播中网友展示自己收藏的“宝贝”,博主“听泉”凭借视频中的物件,判定该宝物真假。内容类似于早年间电视鉴宝节目,只不过形式变成了直播。因为博主的风趣和直播间跌宕起伏的鉴宝故事,“听泉鉴宝”迅速走红,一年已经积累了千万粉丝。不久前在面临专业背景是否可信等质疑后,“听泉鉴宝”变成了“听泉赏宝” ,但仍然粉丝热度不减,在大量文玩类直播中处于“一骑绝尘”的状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主播和网友的造梗融梗能力不容小觑。首先是网红猫“新鲜哥”和“听泉”的表情包。“新鲜哥”和“听泉”在“嫌弃”的表情上具有高相似度,于是有“好事者”将“听泉”的表情P到“新鲜哥”脸上,造成了表情包的大规模传播,许多不认识“听泉”的人也通过表情包知道了他。另一个原因在于直播形式带来的“偶发性”精彩事件。这里的“偶发性”需要打上双引号,因为我们作为观众并不知道对方是否设计了剧本。但无论是否有剧本安排,直播间跌宕起伏的剧情都夺人眼球,甚至可以这样说,“听泉鉴宝”走红网络的一大部分因素都要归功于直播间精彩的剧情。直播内容中,都市传说、盗墓奇闻、顶尖行家轮番登场。有疑似盗墓小伙拿着刚挖出来不久的青铜器直播求鉴定,有疑似盗墓小说里才会出现的“摸金符”登场,有16岁文玩“天才男孩”堪比现实版“张起灵”,有疑似富豪世家拿着祖上流传的“国债券”展示……通过“文玩”这一载体,直播间可观性极强。
从“听泉鉴宝”的火爆可以看出,连麦直播已经火成了人人可以下饭的电子榨菜。从一开始的情感问题直播连麦到听潘宏鉴狗、大冰解答人生难题……离奇新鲜的故事,主播的独特金句和精辟总结都足够吸引人眼球。这些连麦直播的成功“出圈”的背后,除了会“整活”的主播,积极连麦的粉丝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他们不仅收音清晰、情感充沛,更提供了直播间重要的故事素材。主播的发挥以及网友的互动造梗都是基于故事产生,可以说,“故事”是直播间最核心的要素,而粉丝正是提供故事的源头。
高频率的直播真的能够恰巧捕捉到如此多精彩的人生故事吗?越来越多人开始揭秘,连麦粉丝已经成了一种互联网职业,称为“麦手”。麦手们会有自己的组织和负责团长,团长们会在群里提供较为稳定的订单源,不同麦手还会有自己擅长的音色领域和角色设定。直播并不全是真情实感,反而成为了一场“楚门的世界”般的局中局。
在直播成为主播和麦手“合谋”的专门产业后,我们不禁要询问:我们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信任一场直播?直播如何控制自己的舆论影响力?
或许很多人都是抱着娱乐放松的目的来看直播,认为在直播间图一乐,没必要较真。毕竟,即使是剧本设计,也总是很多现实情况的综合与折射。但是并非每个人都能够意识到直播间的剧本和设计。如果直播间并未提醒,甚至刻意诱导观众误会这是真实发生的事件,那么无法明辨真假、刻意编排的事件一经“新闻式”的发酵散播,其产生的舆论效应无法想象。
更值得一提的是,直播结束后,还能被做成多个独立叙事的“直播切片”达到广泛传播的效果。视频制作者截取直播中最戏剧性、高潮或是笑点密集处,将直播剪辑为一个个独立片段,观看者不需要了解前因后果,仅仅看片段就能达到娱乐的效果。大部分人因为没有时间观看整场直播,也乐得通过切片的形式观看,以换取短暂的娱乐和猎奇体验。这种片段式的截取传播中,直播的真假更难以分辨。
如何正确区分直播真实和虚拟的界限?笔者认为,这不能仅依靠观众的鉴别能力,而是需要多方合力。首先,需要主播团队具备自律性,在创作内容中对观众进行正确指引,呈现出客观真实的内容,避免故意欺骗和隐瞒。如有需要,有必要对内容的真伪性进行标注。在观众用户中,不乏未成年人,这类人群尤其需要正确的内容和价值观导向。其次,平台需要对主播资质加强监管和审核,例如鉴宝这类专业性较强的主播类型,需要对其专业水平进行审核,通过后方可进行鉴宝直播。同理,法律类、职业规划等类别都需要进行更为专业的资质审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情感类直播间因为门槛低、受众广,应该格外加强价值观的审查和引导以及对观众年龄的划分。此外,除了主播和平台外,有关监管部门也需要实时关注最新的网络文化现象,在现象初期就予以关注和正确的引导,让直播往健康有益的方向发展,生产出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质网络文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