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杂技艺术 彰显强劲活力
栏目:观察
作者:何瑞涓  来源:中国艺术报

新时代杂技艺术 彰显强劲活力

  ——从“金菊竞芳——新时代全国优秀杂技节目展演”看十年来杂技发展新亮点

  12岁的阿牛加加是四川大凉山走出的彝族小姑娘,在和两位小伙伴一起完成高难度杂技《熠熠生辉——顶碗》后,主持人周涛邀请她唱一首歌,清脆的彝族歌曲回荡在北京保利剧院千人大剧场,她说:“这首歌词的意思是‘我要走得越来越远,越来越高’,希望我的技艺也可以越来越好!”

  这是由中国文联、中国杂协主办的“金菊竞芳——新时代全国优秀杂技节目展演”现场的生动一幕。展演于11月14日、15日连演两场,阿牛加加和伙伴们的技艺让观众鼓掌惊叹,也令杂技界同仁连连夸赞。他们表演的这个杂技节目,继获俄罗斯“偶像—2024”国际马戏节比赛金偶像奖并参加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文艺演出之后,再次作为新时代优秀杂技节目代表绽放在首都舞台。

  这是“金菊”竞芳之夜,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十年来杂技蓬勃发展的一次集中总结亮相。此次展演既集结了十年来中国杂技金菊奖获奖节目代表,也精选了新时代以来体现杂技创作新气象新高度的精品力作,呈现出中国杂技艺术守正创新、勇攀高峰的繁荣景象。杂技《草帽》结合迈克尔·杰克逊的经典舞蹈动作,少男少女们将草帽舞得满场生风,气氛欢快活泼,年轻人团结奋进、乐观昂扬的精神扑面而来;杂技《逐风者·男子集体车技》一改过往通常以女子为主,颠覆传统车技,更具爆发力与速度感,当杂技健儿在一字排开十几辆疾驰的自行车车手肩头奔跑跳跃时,所有紧跟时代、奋发有为的奔跑者、逐梦者的形象与精神境界得以具象化;杂技《扬帆追梦·浪船》打破传统浪桥节目观赏视角,将“双浪桥”与地面翻接动作有机结合,水手们在大海滚滚巨浪中飞跃抛接,展现出新时代有志青年勇做“弄潮儿”乘风破浪、扬帆启航的远大志向。此外,杂技《战上海——双人爬杆》选自杂技剧《战上海》片段,将拉丁舞、戏剧表演与当代审美情趣融于其中,传统的爬杆力量技巧与轻盈奔放的舞姿结合营造出别样意韵;杂技《高车飞碗》中飞旋的银碗、精美的蒙古族服饰、悠扬的蒙古族长调与马头琴音乐构成一幅广袤辽阔的美丽草原画卷;杂技《熠熠生辉——顶碗》以非遗景泰蓝大碗为舞台,小演员的柔术技巧与平衡力惊人,在传统文化氛围中展现了杂技刚柔相济的硬核功夫。

  十年来,我国的魔术发展早已突破纯粹炫技,而更追求与特定情境与意境结合,愈加自然流畅。魔术《天女散花》,魔术师化身敦煌飞天神女,舞台上云雾缭绕宛若仙境,“空手出花”等技巧与“天女散花”典故结合,浑然天成,美轮美奂;魔术《邂逅》带观众回到霓虹闪烁的老上海街头,以一场浪漫的雨中相遇为情节主线,“变伞”与“变扇”结合,别具海派风情。而滑稽创作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壮大,叙事性增强,个性化凸显,美学品格不断提升。滑稽《疯狂厨师》取材自“老鼠偷油”的民间故事,小老鼠与厨师斗智斗勇,“肢体控制”“分身”“真人逃脱”等技巧与默剧综合演绎,实现了中式滑稽美学的创新表达;滑稽《博物馆惊魂》上演“笨贼一箩筐”,两个小偷夜入博物馆,在说唱俑、雁鱼灯、蒙娜丽莎画作等“文物”之间笨拙应对接踵而来的意外,令人啼笑皆非。

  展演中,参演演员们也亲身参与并见证着十年来杂技艺术的蓬勃发展。杂技《草帽》演员张馨文表示,参加此次展演感到强烈的成就感,能把自己热爱的杂技艺术呈现给大家,也从观众的反应中获得了自身技艺的改进方向。张馨文介绍,《草帽》中加入了舞蹈,“要协调好舞蹈动作与杂技技巧融合,确保节奏和表现力的统一,这对演员的艺术感知和协调能力是很大的挑战”。演员王磊参与创排的滑稽《三个和尚》《博物馆惊魂》分别于2018年、2024年两度摘得中国杂技金菊奖滑稽节目奖。他表示,以一种技巧为中心的简单的滑稽已经无法满足当下观众的审美需要,滑稽正在向多元化发展。《三个和尚》取材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三个和尚”,参考了同名动画片,以滑稽为中心重新编排,注重戏剧化表演,而《博物馆惊魂》立意为让文物活起来,将电影里高科技场景搬至舞台,通过滑稽表演与故事桥段合理串联,两个节目都设计了很多观众意想不到的或者瞬间炸的“脆包袱”,把包袱抖响,让观众发笑是重点。他指出,滑稽是笑的、有意思的艺术,要重视对滑稽本体的创新,合理运用故事性编排,在不同节点恰当使用包袱以产生“笑果”和反转,包袱要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从而让观众获得愉悦。

  十年来,中国杂协团结引领广大杂技工作者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殷切期望与嘱托,“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增强文艺原创能力”,潜心耕耘,聚焦精品创作,坚定走杂技艺术创新创造之路,在国际舞台讲好中国故事,守正创新,踔厉奋发,为文化强国建设注入新时代杂技艺术的强劲活力。